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韩丽雯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韩丽雯
[导读]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融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哈密市教育局  韩丽雯  新疆  839000

摘要: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融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观察生活,找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特色和意义以及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理念;高中历史教学;应用研究
        1 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特色和意义
        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教学置于生活背景中,借助生活化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与方法,让学生以生活主体的身份参与学习,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的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的积极倡导者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先生认为,“死读书、死教书、教死书”是对人才的摧残。让学生远离生活,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就无法真正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要以生活为中心,促使教学与现实生活建立密切的联系,让学生以生活为立足点获得精神力量和思想。在生活化教学理念指引下,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理念,主张让学生融入家庭、社会,在生活中观察、感受、锻炼、辨析。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过去的历史教学带有强烈的应试性,不具备丰富的生活含义,学生学到的知识与生活距离甚远,没有温度和情感,对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和思维能力培养非常不利。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只顾进行历史价值观教育,让学生记大事、要事,分析历史事件,却很少让学生从人、生活的角度分析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必然性。长此以往,学生就很难通过课堂学习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对历史的认识也非常片面、形式化。《课程标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学习历史、观照历史,这不仅可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生活化教学成为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发展的新方向。
        2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1 利用生活化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足见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在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不仅浪费了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机会,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高中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对历史课程的学习态度大多是兴趣使然的,兴趣是学生产生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条件,也是强化学生历史素养的助燃剂。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深刻认识到课堂导入和激趣的重要性,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利用生活化导学手段,为历史课堂开一个好头,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应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优越性。
        例如,在教材《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课中,本课的知识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从汉王朝到清王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等。学生对这种概念型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引用了一首生活化打油诗: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这首打油诗不仅生活氛围浓厚,而且语言直白易懂、幽默诙谐,既生动巧妙地阐述了皇帝的主要烦恼,也激发了学生对新课程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化打油诗的激趣作用,趁热打铁为学生输出新知,实现上述知识目标的同时,也初步培养学生汲取历史经验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从而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激趣功能。
        2.2 精心设计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导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


在历史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导入引起了重视,但是导入方法缺少创新,导入方式单一、无趣。在生活化教学理念下,教师要挣脱教材、教室的束缚,积极朝生活方面拓展,收集更多可用的历史资料,满足教学需求。在历史教学导入中,可用的资源非常多,如风土人情、民间故事、时政新闻、影视素材等,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素材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构建趣味、高效课堂。例如,在教学“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有所认识,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电视剧中的一些生活化片段进行导入,利用多媒体暂停、放大等功能,让学生一起玩“找茬”游戏,如剧中的人物穿着、餐桌上的饭菜、少女留发髻、一些超前的诗词名句等,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这些情节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这样借助生活化情境进行教学导入,可以点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进一步认识。
        2.3 启发学生探究思考,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
        历史是发生在特定时空下的事件,因此,要想对历史进行准确而客观的解释,就必须把历史置于特定的时空之中。高中历史是一门内涵非常丰富的学科,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对一些事件无法理解的现象发生,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无法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因此就起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在课堂中启发学生探究思考,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并且更新教学理念,强化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时空观念,让学生觉得历史学科是一门充满趣味的学科。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时空观念之后,才能够走进历史教学,体会学习历史对目前学习的实际意义。但是,许多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十分遥远,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全面了解在特定时空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因此,在看待历史的过程中经常陷入偏见,甚至用当下的标准对历史进行苛求。针对这样的历史认知,教师应渗透生活化理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材料,引导学生构建特定的历史时空,用史实创建当时的社会情境,进而将历史放回当时的时空中,让思维穿越时间与空间,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历史。
        例如,在“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历史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各个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变法图强,纷纷招揽人才,开展变法运动,同时启发学生从变法的目的分析,古代变法与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之间的相同点,从而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阻碍,从新的高度思考各国变法的合理性,进而理解历史,思考当下,树立正确的时空观念。
        2.4 利用多媒体将知识点分类
        多媒体是当代教育的现代化产物,教师需要加以好好利用。学生抱怨历史知识难以记忆的重要原因在于历史知识过于琐碎,如果将知识体系分类,学生就会好记得多。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历史知识编成体系化的表格以供学生参考。比如,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历史记录编年表,学生在书后就可以见到。教师可以参考编年表,将类似的知识点进行汇编,把土地变化、人事变迁等大事记录下来。Excel、PPT等都是很好的汇编手段。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倡导教师打造生活化的历史课堂,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理念,不仅符合新课标教学指导思想,也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开拓创新,将历史课程与生活化教学理念充分整合,为学生制定更完善的历史学习方案,多角度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实现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完美应用。
参考文献:
[1]林荣宗.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21(17):80-81.
[2]陈惠琴.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2021(12):96-97.
[3]李红.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863-18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