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王小英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王小英
[导读] 初中物理是物理学科教育的启蒙阶段,因此必须要注重夯实学生的物理核心基础,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在新课程改革的素质教育背景下能够提升物理能力。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初级中学  王小英

摘要:初中物理是物理学科教育的启蒙阶段,因此必须要注重夯实学生的物理核心基础,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在新课程改革的素质教育背景下能够提升物理能力。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采用电教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掌握物理知识,降低理解难度。电教手段就是通过物理模型来表达实际问题的物理现象,在传统的物理实验中,由于缺乏直观的演示效果,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物理现象原理,而通过这一教学方法就可以弥补传统实验不足之处。电教媒体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节省更多的学习时间,就能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实验教学逐渐实化。
关键词:物理教学;兴趣;电教手段;演示实验
        引言:初中物理知识本就较为抽象,其与物理原理难以理解,虽然初中生都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学好物理知识并不是全靠,智力的,必须还要依赖于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反思和思考,去发现物理。对物理现象有感性的认识是拓展物理逻辑思维学习物理探究技巧的根基。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接触物理知识时就立马又感性的物理认知。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丰富课堂活动,由于物理实验所展现的物理现象,一般都较为丰富多彩,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使得物理的实验情景充满整个课堂,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提高物理能力。总的来说,物理实验室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到学生理解物理理论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对教学质量也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由于有些学校的物理实验设施的限制,教师很难设计有效的教学实验。一些学校不具备实验环境缺乏实验器材,及时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说,展现出的物理现象效果也较差,影响学生的理解。另外,由于传统的实验过于繁杂、程序较多,需要花费大量的教学时间,因此很多教师往往都是采用口述实验的方法,以节省时间到理论教学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阶段已经不断普及电教媒体,诸如幻灯投影设备,电脑等科技产品相继进入课堂。实践表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广泛应用定价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物理探究兴趣,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物理现象和实验效果,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一、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践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初中物理教育中,教师必须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能够主观能动的展开,物理学习实践,从生活中去积累物理知识。在进行走进物理世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内容中的有趣的物理现象进行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电教媒体中收集一些与物理知识有关的视频或影像资料来进行教学。例如,我国几十年来在航空航天取得的重大成果,让学生激起对力学等知识的浓厚兴趣;通过介绍上海磁悬浮列车让学生了解磁悬浮物理知识的神奇之处;通过播放原子弹暴躁的视频让学生能够将物理与化学知识进行串联,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由此可见通过这样,短短几分钟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的物理兴趣得到充分激发也能够,使学生较为直观的了解到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对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二、通过电教手段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良好的教育效果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是推动教育进场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运用电教手段给学生演示教学,同时进行适当的解读,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定价手段进行实验效果演示时,必须要重视实验的有效性,既要展开有效的播放演示,又要进行有效的语言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渗透。虽然电教手段对开展有效实验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教师也不能忽视对实验的讲解。电教媒体中的很多实验现象都是经过筛选省略的,因此教师要抓住其中的重点部分再次强调。
        三、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现特殊的内容
        初中物理知识涉及面较广,包括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些内容在中学条件下不可能用实验的方式来反映,有些内容虽能通过实验间接的反应其规律,虽能说清“其然”,却难以描述“其所以然”,常会造成一种教师无法准确表达,学生在模模糊糊的状态中学习的不良现象。在这方面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如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对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笔者首先设计了一个实验:往一杯水中滴人一滴红墨水,观察片刻后,一杯水变成了红色,再往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中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到热水比冷水变红的速度快,最后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将把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水分子设计成一个个着色的小球,让学生观察着色小球的无规则运动,并且随着温度的不同,着色小球的运动快慢不同,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弥补了学生感知的不足。
        四、运用电教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利用常用仪器、教具进行演示是一种最基本的手段,而适当应用多媒体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原本不明显的现象,直观地感悟到物理现象变化的规律。例如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入射角和反射角不易测量,课堂实验研究两角的关系太浪费时间,于是,在实验基础上,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悟到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过程,从而得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这一规律,加深对光的反射定律的认识理解,能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结束语: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克服传统实验教学中的种种弊端,极大的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但电教媒体并不能完全代替演示实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两类媒体的辩证关系,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在媒体的运用上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参考文献:
[1]董正防.电教手段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中学),2012(2).
[2]梁文修.电教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6,000(007):25-25.
[3]索颖.电教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2012,000(011):185-185.
[4]王世锋.初中物理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研究[J].中外交流,2016,000(027):170-170,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