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陈琪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陈琪
[导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把握行文脉络,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语文思维的构建,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引起各位教师的关注。

湖北省十堰房县实验小学陈琪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把握行文脉络,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语文思维的构建,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引起各位教师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推动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本文对此展开探讨,希望各位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其应用方法。
【关键词】 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的意义在教育基础的小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师也对阅读教学投以了高度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偏差还是使得学生在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方法的掌握以及阅读习惯的树立上存在不少问题。如今将思维导图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将抽象的画面以直观的图像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发散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阅读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于当前的大部分小学生而言,不少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存在偏差,一些学生的阅读内容常常只限于教科书,相对枯燥的教科书内容对于他们而言并没有太强的吸引力,因此学生主动阅读的意识并未得到建立,也缺乏阅读的兴趣。
        其次,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疲于应付教学目标、急于完成各项教学指标、意在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使得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呈现出一定功利性的特征。教师在课堂上完成着一个个教学任务,在课后也多为学生布置书面作业,无论课上还是课后都未留出足够的时间为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使学生缺乏阅读意识,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最后,当前许多小学生的阅读方法存在问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缺乏对文章逻辑的梳理以及写作方法的学习,情感上的共鸣也只是转瞬即逝。在错误的方法中,阅读的有效性大大削弱,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一直难以得到提升。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梳理基础知识
        字、词等基础知识的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石。在小学阶段,识字量与词汇量往往是使学生阅读能力产生差距的原因所在,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以合理的逻辑关系带领学生梳理课文中的字词,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扩大语言积累,使思维导图成为学生高效学习的工具。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一课中,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都被作为具体意象编写在儿歌中,儿歌中不但包含了这些动物日常活动的场所,而它们的动作在加入想象后也变得趣味无穷。在此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对学生到词汇进行发散,以动物为中心词,联想动物活动场所并且下动物的具体动作。例如蜜蜂-花间-采蜜;小鸟-枝头-筑巢;鱼儿-水中-畅游等,在思维导图梳理字词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对儿歌进行续写。



        此外,本文中提及的动物名称经过观察学生发现都是带有虫字旁的动物名称,教师也可以以偏旁部首为出发点带领学生梳理“虫字旁”的汉字思维导图,如虾、蚊、蝉……
        (二)梳理基本结构
        每篇文章都有独特的逻辑结构,让学生在每次阅读中把握文章的逻辑主线、养成语文思维,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梳理文章内容、分析段落关系,学习不同的文章结构,以此构建思维导图,使学生对文章全面理解、深度掌握。此外,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构建思维导图,阅读完毕后让学生合上课本,根据思维导图中的重点内容对文章内容进行回忆,并将文章内容尽可能完整地复述出来,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积累写作思路。
        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父爱之舟》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基础知识、课文结构作为思维导图的一级分支。在基础知识分支,字、词、作者简介又可作为二级分支再次延伸。在课文结构分支,文章主要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部分,以倒叙的形式对父亲的爱进行回忆。其中第一部分为第1自然段,作者“从梦境中醒来”引发读者兴趣;第二部分为第2至9自然段,通过父亲添桑叶、买枇杷、送我上学、换房间、逛庙会、凑学费、补棉被等几件事情的叙述,表现出父亲深沉之爱;最后部分为最后一段,与开头照应,抒发出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怀念与感激。
        在带领学生梳理完这一思维导图后,文章结构得以十分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也可以作为未来学生写作回忆类习作的重要参考。
        (三)对比实现强化
        对比阅读是一种小学阶段重要的阅读方式,在同一主题不同文章的对比下,学生的阅读思维会更加清晰,对文章的记忆也能够更加强化,也更容易对文章中不同情感的表达产生共情。在对比不同文章时,学生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展开阅读。
        例如在小学阶段学生会接触到许多有关送别的古诗,以“送别诗”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词,学生可以发散出《赠汪伦》中李白所以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王维在《渭城曲》中写道“劝君更尽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写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些诗句或抒发忧愁、或劝导开解,语言或豪迈或婉转,在思维导图的对比中学生对诗句的记忆会更加深刻,也更能感受讨论送别诗中蕴含的不同感情。
        三、结语
        将思维导图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提升意义。因此教师应当给予其高度重视,将思维导图合理运用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发展语文思维、提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苏敏,陶倩.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34(02):82-87.
[2]蒋舟.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智慧,2021(10):59-60.
[3]何文芳.思维导图在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1(19):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