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的渗透探究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钟爽
[导读] 初中阶段是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学生吸收、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阶段。

成都市双流区棠湖实验学校  钟爽  610200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学生吸收、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阶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树立产生极其有利的影响。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大量渗透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1 引言
        语文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文化的传承载体。在语文教材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举杯邀明月,把酒问青天”等都是传统文化的体现。对此,在实际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为学生讲解语文知识的同时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收获丰富的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与熏陶,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的渗透意义
        对初中生个体而言,接触全方位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能够让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个人情感与态度、适应生活与社会的能力与经验等综合素质都从鲜活厚重的文化学习中得到影响和发展,为其终身发展奠定牢固基础,为其发展得更加长远、顺利做好准备。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能学习诗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了解到文天祥宁折不屈的精神素质,认识到屈原深刻的爱国情怀,将诗文中的情怀内化为自我的情感,逐步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改变学生的生活态度,影响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使学生逐渐成为积极向上的人,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当今的人才培养不仅仅重视学生某一方面的成就培养,更重视其个人修养、德育等精神层面的素质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想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通过鲜活的历史人物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感染和熏陶学生,让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人格不断完善,德育内核与文化自信不断淬炼,逐渐培养和发展起对国家、民族与社会的荣誉感、责任感,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为国家与社会、民族发展做贡献,真正成为在未来能够担当民主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3.1 教材挖掘
        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想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必须不断对语文教材中有关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内涵有足够的了解。其次,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对语文教材中涉及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分析和研究。与此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还应大量阅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深入钻研我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不断积累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并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再次,初中语文教师应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吸收,在课堂上把传统文化内容与日常教学中的内容相融合,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反复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和道德价值,要求学生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初中语文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3.2 情境教学
        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是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


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如果生硬地讲解不仅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还会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效率低下的现象出现,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懂得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能够以一种放松的状态,轻松学习传统文化。既然传统文化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那么教师也可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巧妙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认识传统文化、学会传统文化,逐步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然后再将之转化为传承传统文化的实际行动,从而使得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以真正开展。例如,在讲解关于古诗歌的相关内容时,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音乐、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使得古诗歌中的情境能够以具体、形象、动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大大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对古诗歌的深入理解。另外,在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中有不少抒情的场景,阅读这些作品,从文学意境的角度来看,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了解作者在这篇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有感情地吟诵,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教师为其创设的传统文化情境中,进而促进传统文化学习效率的提升,更有利于其课堂学习质量的提升。
        3.3 课堂活动
        利用课堂教学这一渠道,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可通过开展传统文化作品的诵读活动,让学生通过对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篇章、国学经典,进行自由诵读、咀嚼体悟,完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吸收与消化,以提高学生人文精神和道德素养,实现传统文化外化于身、内化于行,铸造人格的支柱,在无形中实现对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的传承。其次,还应大力倡导读书活动,结合本阶段学生年龄特点与个性喜好,为学生推荐一些名人传记、课外读物等,要求其必须认真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比如,为学生拟定读书计划,每学期至少组织参与一次读书交流会,利用假期时间,将一些中国古典名著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在上课时期进行朗读等,并为表现优异者发布先进典型奖、实物奖等,以激励学生自主阅读。其次,还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如开展以传播传统优秀文化为目的的专题讲座、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古诗文交流会、观看优秀历史人物事迹影视作品讨论会、组织参观历史人物纪念馆、历史文化遗迹等,都是传承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好方法。
        3.4 实践教学
        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大量的优秀品质,能够对人们的成长起到指导的作用。对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不仅要实施传统文化理论方面的教学,积极促进学生思想意识的提升,还应当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保证学生将高尚品质真正落到实处,自觉践行优秀传统美德。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机会和平台,带领学生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以此进一步拓展传统文化渗透的广度和深度。例如,教学《傅雷家书》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申出与其相关的内容,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让学生对其中蕴藏的孝道文化有一个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从而懂得敬爱长辈、孝敬长辈。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组织学生开展以“我想对您说”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给长辈写一封信,将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以此为学生与家长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让学生理解长辈的用心,多关心长辈、尊重长辈,将孝道真正付诸实践。
        4 结束语
        当今时代,初中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要通过在教学中全方位地渗透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生的内心不断淬炼和巩固优秀的文化内核,增强文化自信,以此为引促进其情感、德育、智力、三观、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素质的发展与培养,才能不断经受住现代纷繁复杂多元文化的千锤万凿,最终拥有更多在今后成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的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
[1] 王翠. 渗透传统文化 彰显别样风采——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 课外语文(下), 2018(12).
[2] 夏巧.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研究[J].教育, 2016(11).
[3] 杜莹.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的研究与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27).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