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园借贷让大学生深陷旋涡之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程波 类成伟
[导读]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和大学生对物质需求的不断提高,近些年我国高校校园里出现了一些同学之间的校园拆借现象,同学之间几千元的借款,利滚利“滚”出10多万巨额债务。

西京学院  程波  类成伟  西安陕西  710123

摘 要: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和大学生对物质需求的不断提高,近些年我国高校校园里出现了一些同学之间的校园拆借现象,同学之间几千元的借款,利滚利 “滚”出10多万巨额债务。疯狂的校园借贷,究竟隐藏有多深的陷阱?又是以怎样的方式,向大学生们一步步逼近,笔者就此类现象做分析解读,让大学生们尽早远离校园借贷旋涡。
关键词:校园借贷  处理  对策研究
        由于大学生没有独立、稳定的收入来源,而且资金开销较大,大学生的资金需求更加促使校园借贷的的发展。因此,最近几年来校园贷在我国大学校园得到快速发展。而原本可以达成共赢的产品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法律漏洞和学生未成熟心理进行不正当的宣传与营销,导致校园悲剧不断演练。针对这种现象本文将从校园贷的发展现状着手,研究校园贷乱象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贾真同学,男,广西人,父母均为农民,现为大二学生,同宿舍的同学均为江浙江苏籍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消费上绝对优于贾真。2020年初因为疫情爆发,全国各大高校均推迟开学报到,学校以线上直播方式授课,贾真每天按时在家上课。休息期间他喜欢在网上买一些商品。经过一段时间,几百块的小商品不能满足他膨胀的欲望,在家向父母伸手要钱次数多了,父母无力支付。为了能继续买到名牌鞋服,满足个人的虚荣心他想到了借款,于是通过同学介绍,找到了一位专门向学生放贷的学生,张三。经过沟通张三答应先期借给贾真3000元,每天利息为3%,如未按时还款,利息涨到每天5%,想要尽快拿到钱的贾真很快签订借贷协议。拿到钱后全部用于消费。
        不能按时还款的贾真看着利息都已经达到了6000余元,这边张三通过各种方式威逼利诱贾真马上本息全还,心急如焚的贾真不敢告诉父母,为降低还款利息以同样的方式向李四等借款9000元还给张三,然而李四的借款又是一个无底洞。经过不到半年的时间,贾真的借债已“滚”出10余万元。无法承受压力的贾真最终向父母交代了一切。家里有三个都在上学的孩子,经济非常紧张,这笔突如其来的巨额债务几乎压得贫困贾真一家喘不过气。
        随着疫情好转,学生们陆续返校报到,贾真的父母也随之来到学校求助辅导员老师处理此事。“几千元借款,滚雪球一般的利滚利滚下10余万元欠款,我们真的想还钱,但这笔钱实在是还不起,而且也冤得慌,实在没办法才来求助学校。”贾真父亲说,他听说过高利贷,但儿子所经历的这些校园借贷,比高利贷更高得要命。
        此案例反映的是学生未经受诱惑陷入校园借贷旋涡,导致家庭经济受损,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解决路径:
        1.安抚贾真情绪,疏导正确面对生活,重塑积极、正确的人生观,调整状态使其能正常学习。
        2.查阅相关法律文书、咨询律师,界定借贷协议是否违反相关法律。
        3.警察介入与借贷方接触,进一步沟通了解借贷细节,定性,拿出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如下:
        (一)安抚情绪,安心上课
        学校本着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精神层面、学习状态以及通过专业心理疏导,用最短的时间让贾真同学走出借贷阴霾,在学业上回归正常不要掉队。
        (二)分析案情,咨询法务
        认真、耐心听取家长对事件的阐述,判断借贷的核心点,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借贷双方的约定年利率超过36%便不受法律保护。而此次放贷签订借贷日息为3%,逾期翻倍还款的协议显然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经过咨询律师,表示借贷双方应当有义务审查各方资质,包括审查借贷方的信息,采取反欺诈措施。但由于目前私人借贷业务规范尚未正式颁布,无法认定借贷方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因此律师建议贾真应要求借贷方提供借贷方的信息,并起诉借贷方的催收行为侵害其人身权益。其表示,就借款合同而言,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所以,贾真可要求借贷方不得收取超额借款利息。
        (三)联系警方,认定性质
        经过咨询律师和警方对案情的分析,仅语言冲突,无肢体接触,属于经济纠纷,需要双方协商解决。



        (四)多方联络,协商处理
        借贷方、家长和学校老师坐到一起共同协商解决此事,经过学校老师协调,在各方共同协商下,借贷双方约定只归还本金,放弃所有利息主张。
        至此,在学校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事件得到圆满解决,贾真也改掉了恶习,正常投入到学业。
        通过以上案例给我们得出了以下经验与启示:
        (一)在学生中间加强法律宣传,加强学生身心素质培养。作为一个没有收入能力的消费群体,在平时生活中要学会控制自己,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来合理安排自己的花销,切忌盲目攀比和虚荣好面子。通过学习《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认清线上线下私人借贷风险,认清“高利贷”性质,远离借贷旋涡。     
        如果有学生已经身陷“高利贷”的旋涡当中,一定要及时告诉家长老师,使用法律的手段去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分析私人借贷为什么受大学生欢迎,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校大学生正处于半独立阶段,有一定的自主消费水平,但没有独立的,几乎全部由父母提供,而且父母提供的资金数量仅能维持生活需要,所以在一些额外开销出现的时候往往会想到某些所谓“正规、快捷、安全”的私人借贷平台。
        二是大学生攀比心理比较严重。刚刚脱离家长的管束,大学生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以及所谓的面子,会使一部分人愿意通过这种表面上“低风险、速度快、高回报”的方式去获得资金。
        三是私人借贷平台相对于正规银行的流程较为简单,也没有各种麻烦的手续,很多大学生看中了便捷这个优势,愿意支付私人借贷宣传的“少量”的手续费。
        (三)呼吁管理层对校园借贷出台监管政策,加大打击力度。高校学生群体数量庞大而集中,思想单纯,是一个纯消费群体,没有经济收入,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并且缺少信用评价。一些线上和线下借贷私人和公司专门向高校学生群体发展信贷业务,因业务发展不规范,给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             
        (四)让学生清楚有哪些高利贷套路:
        1.诱惑借款,借点短钱,利息不会高。一开始起借的金额不太高,但是会让你越借越多,起初只有3000-5000元,期限较短。私自定利率,学生对利率又不太敏感,但是实际利息非常高。一旦超过学生还款能力,就需要拆东墙补西墙。
        2.砍头息,坑你没商量。砍头息是民间金融业内的行话,指的是放高利贷者或地下钱庄,给借款者放贷时先从本金里面扣除一部分钱,这部分钱就叫做砍头息。
        3.还不起了给你介绍门路去平账。为了不掏高额利息,逾期能还上款,借贷方就介绍同伙放贷,债务就翻着倍的往上涨……
        4.规避法律风险,留有一手。放贷人明白在借款过程中法律不保护高利贷,为了规避法律风险,他们会骗借款人前往银行转账拿走现金,留下银行流水作为证据,银行流水是受法律保护,以此规避法律风险。
        通过以上个案分析不难发现高利息借款黑手伸向学生,主要是抓住了学生心理,在今后学生工作中加强教育和指导。再者,国家近期陆续出台了打击“校园贷”的相关法律政策,相信不远的一天“校园贷”会销声匿迹,还给学生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 王丽清.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264-270.
[2] 甘有成.《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7,第30卷第1期.
[3] 陈儒. 浅析校园贷出现及扩大的成因、运作方式、危害与防范策略[EB/OL].
 [4] 朱琳 张晶晶 岳亚楠 张碧莹.校园贷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商情.2019.17:25.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程波(1983年10月),男,主要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讲师,硕士,山东人。
第二作者:类成伟(1981年5月),女,主要从事图书馆信息服务方面的研究。副研究馆员,学士,山东人。
基金项目: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KT20214260027、推动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