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新理念的探讨研究 董喆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董喆
[导读] 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有效地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的一门教育学科。

濮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董喆

摘要: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有效地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的一门教育学科,体育新课标教学理念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与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4.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本文立足于在新课标改革的前提下,从如何解读体育教学新理念,实施并运用到体育的课堂教学中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体育教学  新理念 终身体育 健康第一
        一、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解读
        1.新课标更为彻底地摒弃了以前我国基础课程那种固定课本教材的教学模式,更为充分地突出了教学中心是学生这一主体,同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一致的,即:将“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教师只有蹲下和孩子的视线保持同一水平,才能看到孩子的一切,才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世界。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这是教师从教的基本功。去当学生,体验一下学习生活,再来反思:教与学是否和谐。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尊重学生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的财富。
        2.新课标促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更为完善。新课标通过试行有着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它进一步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必须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强调体育教育增进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提升社会适应的能力,将体育教育教学延伸致社会生活,并以此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其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其二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其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二、引进多种新的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进行多方面的教学改革实践 
        据调查,我国16岁以上居民中65.86%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的人中,有相当多的人是因为对体育缺乏兴趣,或者没有掌握锻炼方法,甚至以为不必和不宜参加体育活动,这反映了当前我国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脱节。事实说明,现行课程内容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必须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再比如以前有的学生上体育课逃课是为了去踢足球,这点说明,传统教学过分强调运动技能和知识的系统性,忽视学生的情感感受。这些跟国外体育教学有明显区别。 
        德国就很重视体育,德国人很崇拜体育尖子,他们为了享受体育乐趣而体育,而不单是为了健身而体育。德国的体育目标之一是:通过体育和娱乐计划,提高学生的自信和自我价值。


 
        我国新课标下,也安排选修教学内容,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再向以前教学大纲那样有统一规定,考虑到民族,地区及城市与乡村差异的关系因而尽可能地从实际出发,挖掘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注重所选教材特点,突出自己的特色。比如说游泳是学生普遍喜爱的运动项目,实用性强,锻炼身体的效果好,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是最佳的体育教学内容之一。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尚不能作为必修教学内容。有条件的地区或学校应尽可能将游泳列入教学内容。比如有些地方孩子喜欢玩打弹球、迷陀螺、跳绳,有些地方喜欢玩跳竹竿舞等等,这些都可以灵活安排到上课内容上。
         三、重视对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的指导 
        新教参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参过分介绍技术动作要领的编写方式,侧重讨论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举个例子,德国在上跳高课时,刚开始学生的动作很不好,有的跳到沙池边,有的老是碰到竹竿,但他们的老师不是责怪,而是对他们说:“不错,太好了”。成长需要激励。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长处,揣测他们的能力,了解他们的程度,考验他们的天资,巩固和鼓励其优点的一切趋向,并帮助他们发展,同时使他们自己相信其长处。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鼓励,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这样学生越练越起劲,很快掌握了技术。德国表面不强调技术却得到技术。比如短跑,可以是游戏性跑,对学生大致标准就可,指出学习最难掌握的,最容易犯错的,也就是说最常见的错误,因为不是专业运动员。比如说跳高不要强求跳得过高,只练弹跳能力就可;作为教师是引导他们学,不是代替他们学。比如上耐力跑的课,先确定一定距离,让学生跑了之后停下来,每个学生自己测脉。呼吸怎么样,知道自己怎么样,然后再按脉搏快慢、呼吸情况分组练习,学生从中不但懂得知识,兴趣也很高,上课的效果自然就好。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体育运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有助于增进心理健康,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同时,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疏忽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特别注意创设专门的情景,采取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四、学生自己活动时教师作用体现在引导方面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降低教师的作用,更不是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教学是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的双边关系。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没有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相反只有学生的积极性而无老师的积极性,教学也不会成功。教师要具有敬业精神,热爱学生,努力学习和认真研究学生的身心发育的特点,在教学中发挥好组织与引导作用。正确地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教学要求、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关系,特别是在加强教学方法研究的同时,更好地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以便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结束语:作为学校教育和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达到身体与身心的健康发展。体育不仅是“体”的教育,更是“人”的教育,成功的体育课堂教学能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和愉快的体验,还有对学生的自信、自尊、良好的个性、健康状况、态度和行为的改善以及意志品质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体育新课改中教学方法的的变革   胡瑜 全国二十一届学校体育研讨会
2、新课改下体育教学方中存在的问题  张伟 体育教学改革北京论坛
3、对新课改体育教师能力和素质的认识 黄华芬 中华创新教育论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