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提升高中物理质量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   作者:刘文杰
[导读] 物理是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必须学习的一门科目,并且对学生思维逻辑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但也正是由于高中物理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使学生不会主动的学习物理,也让学生学习物理的态度变得消极。此外,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物理学习的状况并不理想。因此,现阶段如何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

刘文杰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摘要】物理是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必须学习的一门科目,并且对学生思维逻辑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但也正是由于高中物理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使学生不会主动的学习物理,也让学生学习物理的态度变得消极。此外,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物理学习的状况并不理想。因此,现阶段如何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009-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教学的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鉴于此,高中物理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自主能力提升和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引导,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以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长期教学实践发现,可以结合以下几点开展教学,以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僵化
        数十年来,高中物理教学始终停留在封闭型单向灌输模式上,以教师为中心,以黑板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满堂灌。这种教学方式看似巩固了学生的记忆,实际上却让学生长时间反复接受单调刺激,大脑皮层最后陷入抑制状态,无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生兴趣低下
        高中物理理论性极强,一些知识点比较抽象,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较高。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难以理解抽象的基本概念,更谈不上对物理理论产生强烈的兴趣。这就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听得受罪。
        二、构建高效的高中物理课堂
        (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往往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被动接受甚至消极抵制,造成了课堂效益的低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首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奏效的气氛将取决于教师做些什么以及他怎样做”。教师是课堂的“导演”加“主持人”,和谐课堂的创设主动权在教师,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不仅在于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在于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营造有利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善于把热情、愉快传递给学生,运用亲和力,使学生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使物理课堂活力四射、亮点纷呈。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革新知识呈现方式
        高中物理知识通常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促进抽象知识向具体、形象化的转变,使其更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应当革新知识呈现的方式,提升自身的教学艺术和信息素养,巧妙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来辅助课堂教学,将物理知识以图像、声音、动画或者短片等的形式呈现、展示出来,让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和鲜活,营造直观的教学情境,带给学生多个层面的感官刺激,充分优化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与吸收。例如,在教授《电场 电场强度和电场线》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及其变形公式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为了加快学生们的知识理解,笔者利用多媒体展开教学。上课后,笔者先为学生们介绍了本节课程的学习内容,然后,笔者再通过多媒体展示电场强度的相关细节,让学生们直观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这样一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笔者通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革新知识呈现方式,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理解。
        (三)注重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具有科学性、直观性、趣味性、实践性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利用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实战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将物理实验教学特别重视起来。首先,用实验可以突破教学难点;由于物理学科的独特性,物理学中的难点较多,很多问题比较抽象难懂,在教学中单凭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即便是现实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学生只是认识一个事物的表象,无法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模型,这样接受物理新知识就有很大困难。对此,教师利用实验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这样的教学不仅实现了新课标中要求将传授式教学变为探究式教学的原则,而且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在实际操作中将难点突破。诸如学习重力在斜面上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找一个比较光滑的薄板作为斜面,把一个重物放在这个斜面上,发现重物下滑并压弯了板,这说明重力的作用效果就是压斜面和沿着斜面下滑。当然还要说明,在不同的实际情况下,重力的作用效果是不同的,让学生试着做一些实验,亲身去感受,这样的实验教学,就会帮助学生很快掌握重力的作用效果分别是什么,对实际问题进行受力分析时也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进行。其次,利用实验分析物理过程;物理教学是一个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得出结论的过程。这就是物理教学探究性的特征。利用实验教学把一些物理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学习“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时,可通过用打气筒对篮球打气的实验演示体验这个物理过程。
        结语:
        总之,在新时代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带动教学模式的优化和转变,促使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得以实现,并且采取有趣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物理课堂活动并高效获取物理知识,为其打造出高效的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赵亚伟.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43):147-148.
[2]卢文福.提高高中物理解答的规范性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15):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