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以读促写能力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   作者:蔡国君
[导读] 开展高质量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教师应当格外关注对学生以读促写能力的有效培养,让学生能够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在一起。本文简单分析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以读促写能力的积极意义,并且提出了培养学生以读促写能力的有效实施策略供参考。

蔡国君    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蒲牌中心小学大环教学点  529824
【摘要】开展高质量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教师应当格外关注对学生以读促写能力的有效培养,让学生能够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在一起。本文简单分析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以读促写能力的积极意义,并且提出了培养学生以读促写能力的有效实施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以读促写;培养策略;随堂训练;联系生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002-01

        引言:
        以读促写是提高语文教学成效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通过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整体性会变得更强。现阶段许多农村小学教师也对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促写教学作出了尝试,但是部分教师忽略了农村小学生学情,导致实际教育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探索培养学生以读促写能力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以读促写能力的作用
        (一)有利于拓展学生知识面
        培养学生以读促写能力是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开展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让学生不断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让学生的知识面能够得到有效拓展。以读促写,意味着教师需要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对阅读文本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学会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无论是文本中体现的修饰手法,还是文本内容本身的叙事风格,这些都可以成为推动学生知识面拓展的重要资源,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素材。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高度
        具有思想性的作文才是优秀的作文,在开展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以读促写方面的教育活动,让学生的思想高度得到有效提升。借助阅读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意味着教师需要对丰富的文本内容进行赏析,并且从中挖掘有价值有意义的教育观点,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无论是文本中透露的价值观,还是其本身蕴含的丰富情感,这些都能够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思维引导作用,让学生的思想高度能够得到拔高。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以读促写能力发展面临的阻碍
        (一)语文教学本身缺乏趣味性
        现阶段,许多教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促写作出了相应的尝试。他们在培养学生以读促写能力的过程中,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仍然过于死板,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明显不足。许多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的说教为主。教师通常是通过说教的形式对阅读和写作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学生习惯被动听课并且做好相应的笔记,课堂缺乏趣味性。教师将重心放在对知识点的分析上,忽略了学生的感悟和训练,有时虽然为学生预留了一定的写作训练空间,但是时间相对有限。学生的认知和感悟不够深刻,最终也影响了以读促写能力的有效发展。
        (二)学生素材积累和写作技巧有待提升
        现阶段许多农村小学生生活范围小,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少,见识都比较贫乏,作文素材积累和写作技巧方面的水平过低,因此导致教师开展以读促写教育活动无法落到实处。


农村小学教育条件相对落后,阅读资源方面也略显不足,许多农村小学并没有建全的阅览室和图书馆,一些学校即使有图书,也是比较陈旧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不强。学生能够接触到的阅读材料主要还是局限于教材。实际上以读促写首先强调对阅读资源的有效拓展,在农村小学阅读资源较为匮乏的情况下,学生的素材积累明显不足。此外,还有部分学生本身对写作技巧的学习不够投入,只是按部就班的记流水账,对以读促写的理念理解不够深刻,没有从阅读中汲取灵感,写作水平亟待提升。
        三、培养学生以读促写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基于阅读教学开展随堂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是培养学生以读促写能力的主战场,在开展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基于阅读教学开展随堂训练活动,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训练。教师可以借助立体化的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下获得更加深刻的感知,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随堂训练活动。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海上日出》一课为例,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展现海上日出的相关视频片段,让学生能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直观地感受到日出的具体场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能够对海上日出的景象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开展随堂训练活动时,教师则可以鼓励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尝试描写日出或夕阳西下的场景,并学习作者在课文中对颜色、光照的描写手法,从而实现以读促写的教育效果。
        (二)联系现实生活不断开拓视野
        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紧密关联,在培养学生以读促写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农村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获取灵感,进行相应的写作与创造。教师应当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的剖析,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习惯合理的选择教育资源,并且对课外实践的形式进行大胆创新。举个例子,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爬山虎的脚》一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观察某些植物,例如农村随处可见的:牵牛花、蒲公英、狗尾巴草等。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爬山虎的方法,利用多个感官进行观察,然后记录植物的外形特点、生长习性。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在引导学生不断观察生活事物的同时,学生同样能够不断开拓视野,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三)推动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丰富的文学知识储备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在开展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通过推动课外阅读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多元化的写作素材,无论是直接引用优秀的文本内容,或者是学习文本中的写作手法,这些都是培养以读促写能力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合理的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为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奠定基础。举个例子,在讲解小学语文《囊萤夜读》一课时,教师首先需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分析故事中坚持读书的美好品德,并且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了解悬梁刺股、闻鸡起舞等关于学习的故事,让学生能够从故事中汲取营养,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并且让学生能够学会熟练运用故事,提高写作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以读促写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教师应当结合农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特点,对教学形式作出有效创新,确保学生以读促写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必须紧密关注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对阅读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创新,实现阅读与写作的紧密融合,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文燕.利用网络资源以读促说,以说促写——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8(08):79.
[2]陆斌.农村小学“以读促说,以说促写”言语实践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04):62-63.
[3]胡彪,马秉莲.“以读促写”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2019,8(18):105-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