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   作者:郭雪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提升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主要是指,通过给小学生们设定统一任务,通过学生之间共同协作努力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培养小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这一学习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还能更好地完成预定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性,能够更好地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已经在现代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合作学习

郭雪    纳雍县第八小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提升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主要是指,通过给小学生们设定统一任务,通过学生之间共同协作努力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培养小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这一学习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还能更好地完成预定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性,能够更好地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已经在现代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023-01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的读写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合作学习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示他们的作用。
        一、科学分组
        合作学习的主要组织单位是小组,科学的分组不仅能使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完成,还能使小组成员间产生积极的互促作用,对此教师必须做好合作学习的小组组建工作。常见的分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自由分组。这种分组方式是根据学习的主题,由学生凭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 , 这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依据共同的兴趣爱好组成的小组,有利于学生共同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和人际关系的培养。此外,对于新学生,教师在对学生的了解不是很全面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自由分组的形式。(二)异质分组。这样的小组一般由4—6 人组成,一般在分组时提倡“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合作学习小组并不是优秀学生和不优秀学生的组合,它需要学生之间形成互补,把学生混合编组。对此,教师就需要去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个性、心理素质、语文学习能力、语文基础知识、语文表达能力、语文写作能力等。这样的分组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去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而不是仅仅依据学生的语文成绩去分组。
        二、增强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的增强,对合作学习的开展有着较好的推动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小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价值,进而更好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善于分析小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并以此为依据,积极对小学生进行分组,在分组时要注意对小组成员的合理配置,以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同时,这样也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 使小学生能够爱上合作学习,进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对学习任务的设置,所设置任务不但要对合作学习需求予以满足,也应满足学生对事物的理解需求,让学生积极投身于合作学习中。例如,在教学《棉花姑娘》一课时,若想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应先增强小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在课堂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棉花姑娘》一课相关知识予以深入探析,以深化小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有效理解。



        三、选择合适的内容,认真做好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教师对于合作学习内容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把握住“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能力”。如果问题设计得过于简单,学生会在合作中感觉“吃不饱”;但是问题设计得太难,学生又会找不到解决思路。此外,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所要体现的新理念,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四、创设合作情境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为小学生创设合作情境,调动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充分投身于情境之中,深入对语文知识进行分析, 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实际方法来说,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的播放功能,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背景音乐,而后引导小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演绎,在此过程中,能够促进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有利于教师对本节课重要知识点的讲述, 进而使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另外,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关注每名小学生,了解每个人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若发现存在溜号现象,应及时对小学生加以约束,确保其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这样才能确保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学习。例如,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教师应积极为小学生创设合作情境,先对小学生进行分组,而后让小学生针对课文中的内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演绎,这样学生就能够对《小小的船》一课知识点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五、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合作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合作学习开展教学工作, 以降低小学语文教学的难度,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在 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 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以及体会雨来机智勇敢、坚强不屈的英雄形 象,并能感受故事语言文字的生动。上课之初,教师将备课时准备 的抗日英雄课件呈现到了学生们的眼前,他们立刻被眼前呈现出来 的画面所吸引,很快课件就播放完毕了,学生们众说纷纭,很明显 学生们被呈现出来的画面激起了共鸣,教师及时将课堂氛围进行了 调整,并将学生按照综合能力进行了分组,并要求他们带着如下问题进行课文阅读,如:(1)“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最能突出雨来英雄的 句子。”(2“)反复朗读突出雨来英雄本色的句子,并体会这些句子。”(3) “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随着教师问题的提出,学生们迅速在组内积极探讨起来,很快他们就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样的教学设 计,不仅调动了学生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还培养了他们 合作探究的精神。
        六、评价后及时反思
        教师在合作学习实践中发现的有利于学生展开合作的新方法以及遇到的困难都应该及时写在合作反思中,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反馈。而对于学生,在合作中小组成员表现出好的学习方法、好的创新点子、良好的沟通能力等都可以写入合作反思中。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的深思,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技能,同时使他们更善于发现组员的优点,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合作学习既有普遍性的一面,也有特殊性的一面,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体系,我们应给予综合而中肯的评价。
        总之,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从小学生思维特点和实际学习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教学实践的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要目标,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所以,还应加强对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让这种教学方式为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提升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雄 . 新课改背景下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J]. 学周刊,2018(31):105-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