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8月   作者:何晴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其整个受教育生涯中极为重要的阶段,该阶段的教育对小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言,意义重大。而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核心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发现,语文学科中阅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但从实际教学现况来看,小学语文教学在阅读环节部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结合阅读能力水平对小学语文学科学习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深入分析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有效教

何晴    河源市高新区实验学校  5170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其整个受教育生涯中极为重要的阶段,该阶段的教育对小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言,意义重大。而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核心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发现,语文学科中阅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但从实际教学现况来看,小学语文教学在阅读环节部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结合阅读能力水平对小学语文学科学习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深入分析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有效教学策略,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同时,引导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学科知识,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
【关键词】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8-011-01

        小学语文学科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随着新课改逐渐深入应用于教育领域中,明确了小学语文学科核心教学目标。结合小学语文学科性质以及教学目的来看,可以发现阅读环节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点学习内容之一,阅读能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学习语文学科效率。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技能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阅读环节方面的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提升阅读能力的意义
        结合小学阶段语文学科学习的重要环节与核心教学内容发现,小学阶段语文学科学习主要是教师引导小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小学生树立良好学习意识,并培养小学生掌握各类基础学习技能。语文学科教学本身就是让小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所引入的各类文章,理解其中主要内容,分析并感受课文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领悟和掌握语言表达方法与技巧,最终形成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听、说、读、写[1]。小学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从教学本质上讲就是让小学生在阅读文章内容后结合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针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并概括和分析,促进小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提升以及思维的拓展。小学阶段学科学习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开端,因此小学语文学科所涉及到的学习内容是为了促进小学生基础技能的更好掌握。小学生在认读阶段,针对教材中各种文字符号来进行书面认读,认清并懂得教材中所涉及到的词、句所表达的基本意思,这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开端;而随着阅读的深入,语文教师在引导小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精读的同时,让小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认知文章内容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以及整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从而深入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
        二、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从促进小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出发,了解小学生接纳知识程度,科学合理地构建教学活动。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学科教材《秋天的雨》一文时,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实现创新教学,围绕课文主旨和中心思想来丰富教学内容。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搜索与课文相关且小学生可以的接纳的教学知识资源等完成课件的制作。为了让小学生更能理解课文主题,课件的制作需要生动、形象、具体,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在观看完视频课件后,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让小学生朗读课文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师围绕课文抛出问题引导小学生自主思考,发散思维进行解答;引导小学生将自己心中“秋天的雨”进行描述,引领小学生发挥想象,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感悟,掌握语文知识的精髓所在,并在此过程中努力培养其自主阅读能力。
        (二)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增强学生的阅读参与度
        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明确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性,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2]。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盘古开天地》一文时,教师结合课文所处的环境背景进行介绍,帮助小学生了解课文创作背景并梳理课文内容,更好地体会盘古伟大的开创精神和牺牲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分组,并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多多给予其鼓励,让其在遇到困惑不解时敢于提问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从而让全体学生都积极投入到课堂阅读氛围中去。教师在引导小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小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中作者所蕴含的情感,并结合课文所运用表达技巧等引导小学生认知和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以激励的方式让其积极参与,最终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良好阅读思考方式。
        (三)打破原有课堂的束缚,重视课外阅读
        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仅只局限于教材内容中,语文教师需要带领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丰富和积累阅读素材来开阔眼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水平,设计适合该阶段学生的阅读计划,为其推荐恰当的阅读书籍。可以在每个班级建立课外阅读图书柜,摆放学校准备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也可以鼓励小学生带一本课外图书放到班级图书柜作为共享读物。同时,教师还要与学生家长进行积极沟通与交流,在根据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阅读方向设定背景下列出书目,督促家长参与其中,共同引导其进行课外阅读。
        (四)开展各类阅读趣味活动,促进阅读教学延伸
        小学语文学科阅读教学的核心目的是引导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接纳知识并积极思考阅读内容,提高自身的理解记忆能力。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如果阅读教学方式单一,会让小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因此,就需要语文教师开展多样化阅读教学活动,提高趣味性,引导小学生更好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开展关于重点词句的知识竞赛,提高小学生积极性,引导小学生主动表现;还可以开展主题朗诵活动,让小学生在准备朗诵内容的同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结束语
        小学是学生几十年学习生涯的初始阶段,该阶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终身受益,对于其今后的整体素养形成也影响深远。而综上所述,小学生只有进行有效阅读,真正理解阅读的内容,才能更好地对其中所蕴含的知识进行理解记忆,丰富自身的思想世界,真正学会阅读。所以,语文教师责任重大,必须与时俱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并在此过程中学会阅读,懂得自主阅读,以及从阅读中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学习事半功倍,还有利于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康碧月.启之以道 授之以渔:浅谈小学语文自主阅读学习模式的构建[J].新教师,2018(7):60-61.
[2]马才红.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28):144-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