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网络环境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7月   作者:冯钱珍
[导读]

冯钱珍   贵州省天柱县第二中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7-018-01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新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或者与网络密切相关的内容。新课程的实施,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专业知识;倡导快乐、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我们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我认为上好信息技术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理念
        1.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
        教师要树立以德育为核心的育人理念,把德育思想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去,要时刻了解学生的需求,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信息技术应用有关的情感态度,以人为本,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另外,教师要充分挖掘其潜能与优势,做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堵控疏导相结合,促使学生用好网,上好课
        “堵”,即需要上网时才开网,一般情况下不开网。“堵”的方法虽然也能从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滥用网络资源,但是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却不能很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可以实行有条件的“堵”、有限制的“堵”,即用技术的手段控制学生上网的内容,上网的范围,也就是“控”,其主要技术手段就是在教师机上安装代理服务器软件来控制学生机上网。
        “疏”的方法就是指使用好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教学中来。如果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阶段下足了工夫,将一节课的内容设计精彩,完全考虑到学生的正常接受能力,让学生完全沉浸在自身作品的创作中,往往这时,学生会无暇顾及什么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之类的东西,有的只是抓紧有限的课堂时间上网寻找有用的信息。
        “导”的方法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努力掌握现代化技术手段,把网络德育工作渗透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在制度上要求学生不玩游戏、不浏览不健康的网站,并且不定期对学生进行上网健康、安全、德育知识渗透,教会学生在上网过程中碰到不良信息的时候要冷静思考并及时报告处理。



        一味的堵绝不是办法,采取“堵”“控”结合,“疏”、“导”并用,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上好网、用好网。
        3.深入学生,发掘学生感兴趣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和引导学生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真相,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前提,也是成功的先导。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的爱好,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二、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实践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要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就要大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这种学习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同时还要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学生知识的获取与特定的情境有关,要把情境设置看成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学习情境要创设与当前的教学内容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情境的设计要依据学习内容不同而选择不同表现手段。另一方面还要注重虚实结合,把虚拟的学习情境和现实学习情境融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例如:教学图片处理这一内容时,可以出示两幅学生画的作品,一幅是美术课上画的,另一幅是用计算机处理的,教师通过这一情景对比,引入新课。
        2、学习与交流。借助网络这个虚拟平台,在网上参与交流学习,可以使平时比较内向不敢发言、表现欲较低的同学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地看法,通过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然的学习环境。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网络教室里,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成员的分配采用互补的形式,即高、中、低的层次来搭配,使学生在上机学习时能互相带动,互帮互学。比如网站制作,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个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调分工,有的要负责统筹,有的要文本输入,有的要负责图片处理等等。然后将各个小组制作的内容进行评比,优秀的作品发布到校园网上,使学生能够快速及时看到自己制作的作品。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非常有好处。
        三、网络环境下给教学带来的一些思考
        创设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伟大实践。虚拟世界里,学生可从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获取信息。作为教师更应抓住机会,充分利用网络为教学工作服务,在网络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例如:学生上课时随意性很大,学生不可控制因素太多,不能正确对待网上垃圾信息,以致导致迷恋上网聊天、游戏、交友,分散学习精力。因此,我们绝不能忽视网络道德建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减少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
        总之,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推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应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用先进的教学技术造就优秀的新世纪人才,是刻不容缓的事,网络教学、网页式课件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新型模式,校园网将实现全县、全州、全国的联网。对于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我们只有不断奋进,努力进取,才能跟上时代潮流,为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事业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