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初中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   作者:冯涛
[导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作为教师,要积极探索科学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融入数学知识体系中,提升学生的综合感知能力,提升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基于此,作为数学教师要采取自主探究的方法,激活并释放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效果,实现初中数学教育创新目标。

冯涛   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作为教师,要积极探索科学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融入数学知识体系中,提升学生的综合感知能力,提升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基于此,作为数学教师要采取自主探究的方法,激活并释放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效果,实现初中数学教育创新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207-01

      新课程理念着力倡导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其目的是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
      一、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自主探究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同,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究式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此起到组织以及指导学生的作用,进行启发式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并且,自主解决问题。问题情境是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它是引发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契机;思维开放特征启迪学生释放自己的思想,开放性地思考问题;实践探索特征自主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特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个体特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独立学习;能力培养特征是自主探究式教学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方法教育特征是指教师组织课堂、指导学生的特征;学生差异特征要求教师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发展。初中的数学已经向抽象化迈进,它对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要求逐渐加大,学生对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相对吃力些。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完全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改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改变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记忆,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强度,扩大学生的记忆容量,对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设置科学的探究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了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注重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且设置一些科学的自主探究问题,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遵循学生已有的认知心理,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相结合,创设轻松、愉快、生动的教学情境, 在情境中设置疑问,唤起学生探究的热情。教师还可以贴近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提出假设或揭题提问 (即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以教学“二元一次方程”为例,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再引导学生在紧张又生动的氛围中思考:如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什么会有2个未知数?解题的步骤是什么样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心中的疑问与想法。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逐渐被激发,最终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学习情境,加强合作学习
      学生往往只有经过具体视觉观察,才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终得到结果。因而,教室在进行教学时,应充分创设各类教学环境,激起学生学习灵感,使学生寻找到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法来回答问题。例如,教师在进行“多边形内角和”讲解时,可指导学生从三角形内角和入手,让同学在练习本上画出三角形和四边形,通过将四边形分为两个三角形的办法得到四边形的内角和,以此类推得到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直至n变形的内角和。自主探究式学习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因而合适学习情境的创设对课程教学与学生学习都有着积极意义。数学本就应是为解决生活问题而存在,但传统模式的纯书本教学令数学与现实相去甚远,情景教学就是要将数学与实际相联系,发挥数学的本来作用。使学生的兴趣在具体的情境中得到激发,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然而,可预料的是,与学生学习和生活联系紧密的场景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所以教师要学会并善于将抽象的数字与数学公式合理转化成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场景,加深理解,提升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如“利用方程式与关系式解决应用题”讲授时,教师可设定为商场购物、银行本金与利息、室内精装费用等,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可与实际相连,并可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无数字与公式的场景假设对数学教学而言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三)给学生提供问题训练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新的数学知识,通过问题和练习题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通过练习题可以了解到自己的薄弱点。只有让学生发现自己还存在问题,才能促使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其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使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相关的问题训练单,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相关的习题都列在清单上,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进行自我检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练习清单上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随时更改。学生逐渐增加了自己的数学知识并得到及时巩固,同时还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在问题清单中,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状况去选择学习。教师对此没有具体的要求,学生完全靠自己。问题清单的作用是给学生一个大纲并督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完成,最终有利于初中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模式的建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结语:
      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分析生活现象,发展科技的有效工具,国民综合数学水平决定国家全面发展的上限。自主探究式教学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在此种方式的教育下,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发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水平等都可得到良好发展,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崔春春.模型思想构建初中数学几何高效课堂教学[J].文理导航(中旬),2021(08):27.
[2]王朝晖,林李.智慧教室下初中数学利用微课复习应用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62):79-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