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   作者:李梅
[导读] 我古代的寓言故事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是我国优秀的文化和智慧结晶,优秀的寓言故事凝结着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说过:寓言故事像是一个魔袋,虽然袋子不大,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有用的东西。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和讨论,分别是在寓言故事中思考、开展班级点评活动以及创造个性化写作风格,从而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写作技巧和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李梅   遂宁市安居区西眉镇中心小学
【摘要】我古代的寓言故事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是我国优秀的文化和智慧结晶,优秀的寓言故事凝结着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说过:寓言故事像是一个魔袋,虽然袋子不大,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有用的东西。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和讨论,分别是在寓言故事中思考、开展班级点评活动以及创造个性化写作风格,从而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写作技巧和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206-01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们的学习特点寻找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知识的同时强化自身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语文教材当中,寓言故事也是一个单独的教学板块,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课内外的寓言故事,通过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体会更深层含义的道理。
      一、在寓言故事中思考
      在寓言故事当中经常会出现动物,作者经常会通过动物的故事侧面反映出人类世界的某些现象,是帮助孩子正确理解人类世界,形成自身价值观的良好读物。比如克雷洛夫的寓言作品,有家喻户晓的《狐狸与葡萄》、《狮子与蚊子》、《乌鸦与狐狸》等故事,这些故事的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巧妙地借助动物和植物的形象反观社会与生活,刻画复杂的人性,具有特殊的艺术感染力,学生读完会觉得这个寓言故事很有趣,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地思考寓言故事背后所蕴含的道理。【1】
      例如,一些看似简单的故事,实际上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寓言故事《缩小的老虎》就讲述了野生动物与人类世界之间的冲突。在一场森林大火之后,一只老虎选择进入了人类的世界,他把自己的身体变得跟老鼠一样大小,为了活下去,他在一个小男孩的家里住了下来,小男孩一家接纳了老虎,后来老虎发现,在人类世界当中还有其他的动物,例如狼,狗,猎豹等。老虎又变成了往日的那个百兽之王。通过这一则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人类应当反思自身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正在一步一步地侵占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许多人为造成的森林山火或者其他灾难使得不少野生动物丧失性命,所以在寓言故事当中思考是读懂寓言的关键步骤。



      二、在寓言中举一反三
      寓言故事不仅仅可以带给学生成长和思考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举一反三的习惯,因为在寓言故事当中所出现的事物往往能够指代其他的更加抽象的内容,比如人的精神,人的品格品质等,因此在学习寓言故事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根据寓言故事的内容进行举一反三。【2】
      比如,《木桶》主要讲了一个人向自己的朋友借了一只木桶,想要用几天之后再还回来,朋友觉得借一只木桶用无可厚非,不是什么大事,于是就把自己的木桶借给了他。几天之后朋友收到了还回来的木桶,但是这只木桶被拿去泡了酒,酒味儿粘在了木桶上,怎么也消散不掉。让朋友觉得十分闹心,于是便花了一年的时间来想办法去除骨头上的酒味儿,然而不管是日晒雨淋还是用其他东西来浸泡,木桶,都无法彻底去除木桶上的酒味儿,最后朋友只好扔掉了这只木桶。朋友的好心借木桶给别人用,而最终却导致自己失去了这只木桶。学生阅读完这篇寓言故事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们讲解,这一只沾染酒味儿的木桶就好比受到了一个受到不好影响的人,有些东西一旦沾染就很难消除,比如说赌博,酗酒,抽烟等不良嗜好。所以这则寓言告诉学生不要光听自己别人说的花言巧语,不能因为朋友的话而掉以轻心。此外这则寓言故事也适用于家庭教育,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必须要注意保护好孩子免受坏的影响。避免孩子与品行不端的朋友玩耍,避免孩子受到不良社会风气以及极端思想的影响等等。
      三、形成寓言思维习惯
      有一些寓言故事的结尾是开放式的,在故事当中作者并没有将明确的结局写出来,而是给读者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好这些带有留白的寓言故事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这些寓言故事当中的空白,设计一定的问题,启发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给寓言故事编写一个个性化的结局,让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则语言有更加开放、多样化的理解。另外,还可以让学生练习扩写故事,把比较简短的寓言故事变得更加丰富饱满。在这一过程当中也能够有效地起到启迪智慧,加深寓意的作用。
      例如,寓言故事《猴子煮瓜》当中作者没有析出明确的结局,而是最后留下这样一句话:“为什么听别人的意见,有时对,有时就不对呢……”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结尾,把问题抛给学生:“读完语言之后,谁能给大家说一说小猴子的疑问呢?”在学生的探讨和反思过程当中,能够收获更多有效的知识,这样的教学过程更能够突出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同时也要求语文教师应当在备课的过程中准备更多的内容,这样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因势利导,顺学而为,在学生的思维习惯培养中助学生“一臂之力”。
      综上所述,随着初中语文教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创新,通过寓言故事教学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开展寓言故事教学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们在寓言故事的学习过程当中明白生活当中的大道理和大智慧。
参考文献
[1]梁长春.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J].考试周刊,2019:42.
[2]顾凌燕.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7:1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