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刚
山东省威海市
身份证号码:37070319810328****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机械管理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企业如何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减少设备投资,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现代制造企业关注的问题,然而,在现阶段的机械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应对的措施,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机械;管理;问题
1水利水电施工机械管理现状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机械管理不合理,存在严重的“重用轻管”问题,导致许多用于工程的机械都处于高负荷甚至超负荷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工程机械的工作状态和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可能对机器的使用不是很清楚。当工程机械出现严重故障时,施工部门往往不愿承担高昂的维修费用,导致机械提前报废。水利水电机械管理往往不够健全,造成专业管理人员缺乏,影响机械的稳定性,不利于施工。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管理问题
2.1 缺少完善的机械管理制度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工期长、施工难度高的情况,给施工机械的管理带来很多困难。现阶段,许多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单位对机械设备的管理比较轻视,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对机械设备没有明确的管理标准,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大多数施工企业没有建立机械设备档案,进一步增加了工程机械管理不合理的情况,甚至有些施工单位在购置新机械后不入账,给企业的资产管理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机械设备的运行方式也存在单一、陈旧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施工管理,导致管理问题大量增加。
2.2 机械操作人员水平不足
现代水利机械的结构比以前复杂,因此在施工中对机械操作人员的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错误的操作会影响正常施工,甚至导致机械损坏。在一些工程的施工中,施工方对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导致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低,对机械的操作要求、注意事项没有完全掌握,增加了施工过程中的操作失误。当问题越严重,就会产生更严重的事故,造成现场人员伤亡,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因此,一定要更加重视机械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避免因操作水平不足而发生事故。
2.3 机械使用管理意识不足
大多数企业习惯注重施工周期控制、施工质量控制和施工成本控制,没有考虑机械的工作压力,因此经常频繁使用工程机械,使许多机械长期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缺乏有效的维护保养。在这种运行状态下,会严重加速机械的老化,增加机械失效的概率。在本质上,这种情况下来自这样一个事实:水利水电施工单位没有正确的机器的使用和管理,缺乏长期愿景,并且只关注短期利益的存在,所以,许多机械设备操作与伤害。不合理的管理模式和使用模式,长期操作的机械设备损伤的增加将导致机械的维修成本和维修时间,但不利于保证建设的经济效益,而且容易影响社会福利,因为事故。
2.4 施工企业机械管理方式不科学
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单位的机械化管理模式主要是后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最大的不足在于管理工作是在事故和问题发生后进行的,往往会严重延长施工时间,增加设备资源的浪费。有些机械人员为了个人方便,检查、维修的细致程度很低,甚至对一些比较容易维修的机械故障熟视无睹,让机械本身报废。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也存在着不准确的经济核算,不做好资产管理,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会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会出现大量的资源浪费。因此,有必要提升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完善维修管理制度和模式,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充分发挥机械的价值。
3加强水利水电施工机械管理的措施
3.1完善机械管理制度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说,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机制是机械设备管理的前提。因此,必须加强和完善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严格控制施工人员。施工前要对操作人员进行甄选,甄选的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操作证书,通过开展机械设备管理培训活动,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宣传。在施工中,避免随意更换人员,或随意更换工作。②机械管理档案的建立。为保证机械管理职责的落实,负责管理机械的人员,必须定期对其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做好相关的技术记录,建立详细的档案。
3.2提高施工机械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机械管理逻辑性较强,需要系统管理,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因此,有必要提高工程机械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其专业管理技术的培养。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在选择管理人员时,需要从管理水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思想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筛选,从而保证选拔出一批专业、思想觉悟高的管理人才。定期对工程机械管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优化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对于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来说,要加强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在机械操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
3.3提高机械更新的频率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通常使用大型机械进行施工。因此,即使有新的机械产品,也不能及时更换机械设备。因此,更新水利水电工程机械时,要消除一些老化的、不能适应的机械,或者部分机械是不老化的,但不能适应当今工程建设的需要,也需要及时更新它。根据国家机械的使用要求,对有安全隐患的部分机械设备应及时报废或更新,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与施工效率。因此,要想提高施工质量,就必须选择施工机械,不断提高施工单位的市场竞争力。
3.4优化设备保养机制
在维修机制建立和运行的过程中,要结合工程管理体系和施工结构的运行参数,建立和完善系统的机械维修计划,以确保管理模式和控制体系的完整性,并为管理系统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保维护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全面的控制。在建立公司设备物料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积极实施一个更有效的沟通平台,从根本上提高加工体系的有效性和操作维度,确保设备应用和管理模式的符合和实用。机械设备的合理化维修机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高度重视它,积极构建更加系统化的控制措施,才能保证它在工作时处于最佳状态,提升治疗效果,发挥最高的工作效率。正是基于此,在维护过程中需要项目管理人员结合实际控制需求建立动态控制,发现问题后及时筛选,需要根据项目管理的实际技术要求和项目标准,设备检查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有详细的维护记录,可作为后续检查或大修的参考。也就是说,维修机制对于机械设备运行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综合的处理。
3.5与市场相契合,提升机械利用率
在水利水电建设过程中,根据工程的级别和规模,工程机械的结构和规格都是不同的,而我国大部分工程机械是闲置较多的。因此,施工单位应根据市场需求,实行机械租赁制度,使有限的机械能够充分利用,减少机械落后缺陷,节约机械采购成本,降低施工风险,使施工效益最大化。
?结论
总之,在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的机械管理过程中,要对机械结构进行全过程管理和全面控制,有效保持管理效果,确保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水平。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对工程施工机械管理给予高度重视,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符合实际需求,提高效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赢,可持续发展,为水电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彦杰.关于水电安装现场施工问题及技术管理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2(28):1228.
[2]刘世隆,林恩德,刘龙辉,等.“互联网+”在水利水电工程现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水利,2016,20(14):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