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赛日刘停停
身份证号码:15210119910215****身份证号码:37098219901230****
摘要:现浇模板施工技术作为建筑施工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质量与施工安全性。所以,需充分结合现浇模板施工技术具体特征,参照施工图纸制定科学的施工规划,避免出现施工问题,提升建筑施工的顺畅度,最终凭借良好的现浇模板为建筑施工稳定性创造有利条件,便于为同行业施工项目给予借鉴。
关键词:现浇模板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应用
伴随着建筑高度的逐渐增加,在施工过程中所需应用的建筑模板高度也在逐渐增加,而这势必會导致出现模板重心不稳定现象,增加施工难度和风险性。为保障建筑施工作业安全,施工单位需全面优化现浇模板工程施工技术,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施工模板质量,而且有助于保障施工安全性和稳定性。
1建筑工程模板工程
模板是混凝土浇筑的重要构件,搭建木板结构,将拌制后的混凝土浆料灌注其中,可得到符合建筑工程要求的任何结构,以此构建完善的混凝土结构,提高工程质量。模板的尺寸、规格各不相同,形成的混凝土结构也会存在差异,但利用模板制作混凝土构件,可降低施工难度,加强结构的稳定性,也便于作业人员落实管理工作,实现对施工过程的科学管控。模板施工技术随着建筑行业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得到进一步完善,在目前建筑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建筑工程模板以散支拆木模板和定性木模板这两种为主,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要求的提高,这两种模板形式已经逐渐与现代发展相脱节,无法满足如今建设要求。而在新型技术材料的影响下,对传统模板工艺加以转型和升级,以工具式模板等方式完善模板施工技术,确保构件与工程要求间的契合度。同时在模板成型过程中,要对其强度和刚度加以科学把控,加强模板连接位置的紧密性,以免影响后续浇筑效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现浇模板施工原则
其一,针对性。在不同工况下,现浇模板施工技术需要结合设计图纸有针对性的制作模板,一要考量建筑物承重能力;二要分析施工细节,始终按照实现设计好的施工规划完成模板制作与安装任务,防止肆意更改施工步骤,影响现浇模板施工效果;其二,简化性。为避免现浇模板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较为复杂,拆除量较大,需按照简化操作的方式减少施工工序,实现现浇模板的高效施工;其三,严密性。在应用现浇模板施工技术时,需要确保模板之间的连接具备严密性特征,避免建筑工程发生漏浆状况,破坏建筑物稳定性;其四,专业性。现浇模板施工技术离不开人员支持,故而应保证施工人员深度掌握施工技巧,并在施工初期实施现场考察,最终在专业的技术与人力辅助下,突显出建筑工程的环保价值。现浇模板施工技术因其与施工安全性与建筑物稳固度均有着密切关联,故而在实践应用期间,应依据上述施工原则逐一落实施工内容,实现建筑工程的高品质建设。
3现浇模板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策略
3.1学制作现浇模板
首先,在准备环节,需精准测量现浇模板所需数据,如混凝土浇筑位置、水平轴线等。之后确定模板材质,并充分结合施工场地的特点合理布局,以免发生施工问题,造成施工单位承担严重的经济损失。其次,还应安全搭设脚手架等施工工具。在高度高于25m且未超过50m时,脚手架可借助连墙杆等构件缩小间距。若超出50m,此时应运用双立杆形式缓解荷载力,以免发生安全事故。最后,需参照建筑物施工要求制作适合尺寸的模板。同时,还应注重模板制作过程中使用材料的质量,如隔离剂,针对混凝土浇筑制作的模板需先行实施洒水养护,并且还应科学配制模板制作原料的比例。
以现浇墙模板为例,在制作时,可借助56:27:8或65:33:12的比例配制磷石膏粒料、塑脂粉与胶料,其中磷石膏粒径需低于23μm且高于21.5μm。确保制成的现浇模板符合建筑施工要求。
3.2注重梁柱安装效果
在现浇模板制作完成后,需将其安装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方面,施工人员需先行测量模板梁柱结构,确定是否与模板尺寸相互匹配,以免出现拉线问题影响现浇模板施工安全性。另一方面,在模板安装环节,施工人员还需做好校正工作,确保梁柱模板与建筑物混凝土结构尺寸保持一致。由于现浇模板施工技术专业性要求较高,为避免梁柱模板安装失效,还需聘请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予以指导,始终将梁柱模板的间距控制在30cm范围内,并且需要预留缝隙,便于后期准确调整间距,确保现浇模板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体现出真正的价值,为建筑施工安全与稳定性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在模板安装阶段,还可借助架子管在模板内外两侧进行固定,其内侧间距应处于60cm左右,外侧宜保持在90cm。同时,还应在模板安装后对其位置进行检测,一旦发生移位问题,需立即展开纠正,根据工况要求判断混凝土浇筑中拉杆是否需要抽离,在验证现浇模板关联节点、顶部标高等数据无误后,需确定现浇模板安装成功。
3.3妥善处理施工缝
在现浇模板施工过程中,需要针对施工缝实施封堵处理,以免施工缝预留空间较大,导致杂质误入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一般而言,在施工缝处理阶段,可采用布置钢筋网的形式完成加固任务,并保证模板中所使用的木条宽度低于0.25cm且高于0.13cm。同时,施工缝处理后,其宽度应保持在100mm到150mm范围内,若不符合统一标准,应二次予以加固。此外,还可采用添加界面剂的方式,增加现浇混凝土模板的粘合力。在选用界面剂时,其抗拉强度应为200%纯水泥浆。而且还可运用分级配制的方式,将施工缝2m处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分级设计,而且也可运用止水带在施工缝两端予以防护,其钢板止水带厚度可设置在2mm左右,最终凭借止水带等结构降低漏浆渗水等事故的发生率。因此,施工缝的处理是保障现浇模板施工质量的关键要素,理应加强施工缝管理效果,确保现浇模板施工技术为高品质建筑物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3.4实施合理化拆除
在建筑施工阶段应用现浇模板施工技术时,需要在后期对其进行拆除,以此确保混凝土结构满足高强度建设要求。在拆模阶段,一要注重拆模时机;二要实现拆模后的合理养护,以免发生开裂问题,造成建筑结构失去原有性能。在施工人员评判现浇模板是否达到拆模标准时,可采用涂刷脱模剂的方式,在其内部涂刷一层脱模剂,若干燥后并无明显粘连现象,可对其予以拆除。常见的脱模剂有水性脱模剂等,并且还应在外界气候条件处于15℃情况下进行拆模,以免温度不适宜,致使现浇模板混凝土强度受损。若温度超出额定标准,可适当延长拆模时间,静待12h拆除模板。同时,在拆模后,施工人员需借助强度测量工具对其抗压强度予以测量,务必将其提升至10MPa。在选择拆模设备时,多以电钻、斧子、撬棍为主,参照现浇模板施工方案确定拆模方法。以墙体模板为例,在其抗拉强度高于4MPa时,借助撬棍对其下口处予以破拆,并搭配着锤子对其进行施压。在这期间,应防止墙体受到损坏。具体的拆模顺序应根据安装顺序的反向步骤予以处理,最终经过拆模后,可保证建筑结构性能良好,实现建筑优化目的。
4结语
鉴于模板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就应当加大模板施工的研究力度,更新技术手段,把控材料质量及施工流程,构建安全防护措施,以改进模板施工的整体效果,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朱新圆.现浇模板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工人,2020,41(11):20-23.
[2]吴业奎.现浇模板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18):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