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山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建设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第36卷第8期   作者:孙兆朋
[导读] 我国的非煤矿山体系的建设还不完善,正处于新旧标准交替的时期,需要社会国家的不断努力才能更好的完成该体系标准的顶层设计和细节问题的处理。
        孙兆朋
        身份证号:37098219750109****
        摘要:我国的非煤矿山体系的建设还不完善,正处于新旧标准交替的时期,需要社会国家的不断努力才能更好的完成该体系标准的顶层设计和细节问题的处理。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准备体系应当与时俱进,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国家标准化改革等政策的号召。本文对非煤矿山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建设方法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非煤矿山;风险分级;隐患排查
引言
        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准则是保障非煤矿山进行安全生产的根本法则,同时也是约束非煤矿山这整个行业安全生产,企业管理的准则,这该标准的完善有助于提高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也是对于重大风险的未雨绸缪和保障。目前我国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准则还在不断的完善阶段。近来几年到未来时间当中,我国对于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势必会不断加大力度,成为不断促进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形势的平稳推进由坏到好的转折的顶梁柱。
1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必要性
        1.1落实国家标准化改革的需要
        有专家曾说,法规是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标准是对物的技术要求进行规范,其中安全标准又是对物的强制规范,所以强制标准它既有法规属性,又有技术属性。从2018年1月5日新发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标准类型里增加了“团体标准”,原有的标准类型定位发生了变化。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正在切实落实新标准化法中的改革举措,大力推行团体标准,但同时也提高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门槛。从2018年1月5日新发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标准类型里增加了“团体标准”,原有的标准类型定位发生了变化。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正在切实落实新标准化法中的改革举措,大力推行团体标准,但同时也提高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门槛。在这个大的背景下,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标准会进一步的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例如,高度重视标准体系建设的市场化导向,市场机制促使标准化团体小组从标准工程抓起,必须着眼于市场变化和科技发展,制定科学先进的保护标准。标准修订应强调实用性和动态性。在标准实施过程中,如果企业对某些标准持有不同意见,可以投诉。在上诉法院裁定申诉成立后,必须修改标准,以更好地满足矿山安全生产的要求。
        1.2抓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守牢风险防控底线
        去年非煤矿山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充分认清今年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聚力攻坚做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做实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把重大问题隐患逐个揪出,制定整改措施,保持专项整治高压态势。要纵深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加强安全风险源头治理。要持续抓好风险隐患排查,深入开展法律规章宣贯。要坚决彻底淘汰落后产能,通过依法严格准入、加强过程执法、严肃事故查处,精准锁定拟关闭退出的企业,推动落后产能尽早退出。
2建设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标准化体系的有效途径
        2.1风险与隐患的关系
        风险与隐患也不是相对独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动态关系。《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中对隐患的定义是:“对安全风险所采取的管控措施存在缺陷或缺失时就形成事故隐患”,即风险点的管控措施缺失或出现了缺陷,则形成了隐患,风险度相应会提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的严重程度分值均会升高)。如果隐患不能及时得以治理,则很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隐患得以治理,则风险度会随之降低。要准确理解“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这句话。有企业认为:管控不好出现隐患后,则风险转变成了隐患,风险就不存在了,这是不对的。风险与隐患不是递进和取代关系,风险管控不好,可能会出现隐患,但此时风险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变得更大,隐患不能及时得以治理,则很可能会发生事故。即从危险物质和能量存在,到事故发生的前一瞬间,无论管控措施是否存在隐患,风险都是存在的。
        2.2加强人员培训
        在建设双重预防标准化体系时,工作人员作为各项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非煤矿山企业应对其开展培训学习工作,使其从根本上意识到双重预防标准化体系对风险防控、隐患排查以及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各项工作的落实效果,促进双控体系的建设。具体而言,企业可以通过班前班后学习或是培训活动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风险识别能力,并通过闭卷考试等方式组织员工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从根本上落实各项措施。另外,要求工作人员若是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风险失控情况,应在对其处理后恢复岗位生产作业,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
3具体实施要点
        3.1选择风险分析和评价方法
        根据危险源的不同特点选择风险分析和评价方法,当风险评估单元为某种作业活动时,本文改进了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在传统的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中,通常按照式(1)进行计算,根据实际作业情况,由相关人员按照取值标准对L、E、C分别打分,取3组得分的平均值作为L、E、C的计算分值,用D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等级。该方法中对事故发生可能性(L)的取值多是由评价人员根据评价对象的情况和取值标准来确定,不能体现出对危险、有害因素的控制程度,存在较大的偏差.因此,研究小组提出了改进的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将事故发生可能性(L)的取值调整为由事故类别对所有危险、有害因素的实际控制程度的量化赋值之和,利用山西元决策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yaahp元决策软件(层次分析法软件)对每种事故类别所包含的危险、有害因素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各层次危险、有害因素的权重,然后按照式(2)最终确定L值;E、C、D的取值和计算方法与式(1)相同。改进的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能体现出对危险、有害因素的实际控制程度,可以对L值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利用yaahp元决策软件计算出的某铁矿职业危害事故评估单元中各危险、有害因素的权重如图1所示.
        
        3.2隐患排查治理
        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将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将一般事故隐患级别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同样分别采用红、橙、黄、蓝4种颜色标识。若风险评估单元(风险点)中包含的所有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管控措施有符合国家制定的各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无论该风险评估单元(风险点)的风险是何种等级,一律将该单元中包含的所有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管控措施均划分为重大事故隐患,所有重大事故隐患均用红色标识。同时,企业应制定隐患排查清单,分级开展排查治理工作,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评估验收,完成隐患排查和治理信息的记录、通报和报送,从而实现隐患的闭环管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建设双重预防标准化体系能够有效帮助非煤矿山企业识别风险、排查安全隐患,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应梳理基础工作流程,识别并评价风险,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和落实隐患排查工作等,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继民.强化风险管控实现固本强基[N].中国应急管理报,2019-01-05(007).
[2]赵柔嘉,程程.固本朔源,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在升级[J].中国安全生产,2018,13(11):20-29.
[3]王占东.浅谈非煤矿山如何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A].2018:4.
[4]岳虹男,郭文英.“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带回来”补齐监管短板—[J].吉林劳动保护,2018(09):24-25.
[5]贾虎军,非煤矿山“一张图”全域监管模式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18,16(07):48-5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