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各个阶段的合理控制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第36卷第8期   作者:韦广飞
[导读] 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包括在整个建筑工程中贯穿造价管理工作。
        韦广飞
        45222919880118****
        摘要: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包括在整个建筑工程中贯穿造价管理工作。科学地管理建筑工程造价可以保障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建筑企业注重造价管理工作。因为各类因素都会影响到造价效果,继而引发各种造价管控问题,导致造价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建筑企业需要在建筑工程各阶段合理控制工程造价,保障建筑行业发展的稳定性。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各个阶段的合理控制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合理控制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可以推动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我国居民居住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造价管理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工程成本,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获益,并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促进施工单位的发展。管理人员要明确工程造价控制的内容,及时发现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其问题采取针对性的造价控制工作,保证造价控制工作可以为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1建筑工程管理中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概述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造价管理就是对整个建筑工程建设所投入的成本和费用进行全面的管理,造价管理关系着建筑工程建设的预算编制、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而言意义重大。由于建筑工程项目规模大、资金投入大,且建筑工程建设涉及到多方参与,因此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工作就需要从整体层面进行统筹与协调,确保建筑工程造价管控覆盖至建筑工程建设的整合环节当中。建筑工程建设可以大致分为项目可研阶段、设计规划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建设阶段、审计验收阶段等关键环节。
2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一些建筑企业利用单一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延续着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管控模式。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利用设计阶段的管理模式暴露出较多的问题,往往达不到设计阶段的设想,又会增加施工管理的难度。此外利用此单一的管理模式,设计人员不够了解建筑施工过程的细节,若不能深入掌握不同施工项目的施工细节,不利于有序开展工程施工。建筑企业在造价管理阶段主要利用定额计价方式,这种计价方式比较传统。工程造价涉及到的内容丰富,若用这种落后的计价模式,将无法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当前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管理部门缺乏全局性管理理念,再加上建筑行业具有较大的竞争压力,建筑企业在竞争阶段为了获取建筑权利,利用不正当的竞争方式,不断压低工程造价;在实际施工中为了满足资金需求,不断压缩施工工期,引发偷工减料的问题,此外拖欠工程款项导致施工人员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是进行施工造价控制的最基础人员,因此,其具备重要的作用。但是这部分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并未具备造价控制意识,无法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监督施工人员高效率使用施工材料,无法进行施工技术使用监督工作,进而造成施工材料的浪费,增加人力及物力的支出,降低造价控制工作质量。
3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
        3.1招投标阶段
        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主要涉及物资采购工作,主要包括机器设备以及原材料的购买。建筑企业利用招标环节寻找高质量的材料供应商,在评标时尽可能筛选性价比较高的供应商家,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建筑工程的造价成本,以此提升项目整体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可能影响造价预算的因素有如下两点:一是评标方式不合理导致投标单位间的纠纷;二是招标环节缺乏内部监管。在该阶段,建筑企业首先应该做好招标文件相关条款的文本撰写,严格依据规定流程招标,杜绝流于形式的无效招标。招标文件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准则,内容严谨且完善,招标条件清晰明了。

在编制标底的过程中,造价管理人员要依据原有的造价预算合理控制标底的价格范围,使标底同时满足质量要求与价格要求。同时要对投标单位的营业资质展开严格的审查,避免产品质量不佳的投标单位压低价格恶意竞争的情况。在确定评标人员时,要严格考核各评标人员的专业资质,确保评标过程的专业性。
        3.2准备阶段
        施工单位需要做好建筑工程准备工作。这项工作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效果。在施工合同签订阶段,委托方和施工各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可以保障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性,明确二者合理利益,避免在后期引发利益纠纷。在建立造价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施工单位的各部门和各员工需要密切合作,避免在施工中发生经济损失。例如某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阶段的准备阶段同委托方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力。在实际施工中员工需要了解合同条款,施工单位合理利用合同条款及时解决工程中的利益纠纷。基于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向造价管理部门交付生产安排和材料采购清单,通过分析工程预算量和实际用量,并根据数据差距提出针对性的补救方案,从而有效降低建筑企业的经济损失。
        3.3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相关工作人员要重点关注施工设备与建筑施工材料的采购费用,这主要是由于建筑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在整个工程项目中往往占有极大的比重,是一个建筑施工项目总费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采购情况与设备质量也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水平。一般说来,工作人员应当准确掌握施工设备与建筑材料的价格明细,从而对工程项目的造价进行更为合理的控制。随着近些年建筑材料供应渠道的不断拓宽,建筑市场的施工材料与设备质量千差万别,工作人员要对材料采购者进行严格管理与监督,确保其能以符合预算范围内的价格选购到优质的施工设备与材料。此外,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关于施工方案的选择和规划通常是整个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波及施工人员与施工设备的选用情况,因此,施工单位应当根据自身所具有的施工技术与经济情况,以及施工场地的环境条件和地质条件,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以此严格控制施工进度,最大限度降低施工人员闲置情况的发生,提高机械设备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的使用率,在确保施工进度与质量的同时,也为施工单位节省了一定的人力资本。
        3.4工程竣工阶段
        结束了工程项目施工之后,需要开展结算环节造价控制工作。针对传统的建筑工程建设,投资者不够重视工程竣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最终引发出超预算问题,导致投资者承担经济损失。因此施工单位管理人员需要重视工程竣工后结算阶段造价控制工作,一方面需要审查签证内容,避免出现签证伪造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对照分析签单各类内容和最终设计资料,及时和设计人员交流设计出入部分,及时消除存在的问题。最后需要再度审核施工初期签署的合同内容,明确安全事故和经济纠纷的责任人,合理规划不同利益体需要承担的施工过程中的费用。
结束语
        尽管建筑行业在工程建设中不断提高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视,但是相关工作中依旧存在着缺乏专业的造价管理人员、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缺乏造价管理意识、管理机制不完善等现象,对造价管理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建筑建造单位要根据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定的解决措施,通过对人员、进度、成本等多方面的管理,有效地完善自身的管理机制,以此提高造价管理工作的质量,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侯鉴峰.浅谈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提升工程项目经济效益[J].中国住宅设施,2019(12):63-64.
[2]刘娇霞.房建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成本控制对策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9(12):67-68.
[3]卢璐.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4):219-220.
[4]李芮.新形势下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措施[J].居舍,2018(36):127.
[5]韩艳红.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及控制措施[J].城市建筑,2018(36):124-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