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视域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建设探析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第9期   作者:李兴国
[导读]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以船海为鲜明特色的传统本科教育教学专业
        李兴国
        身份证号码:23020719860708****
        摘要: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以船海为鲜明特色的传统本科教育教学专业,为响应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教育向内涵式发展的倡议,针对新工科建设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发现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发展和建设还存在诸多有待改革之处。
        关键词:新工科;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专业建设;专业改革
        引言:为适应国家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积极应对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加速将高等教育从外延发展转换为内涵发展,面向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阐述新工科建设的内涵和时代需求,分析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建设现状,提出新工科视域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改革措施,旨在探索与实践传统工科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建设的新思路与新路径,进一步创新建立工科专业教育培养机制,为船舶与海洋工程类传统工科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1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建设现状
        1.1面向产业需求和国际前沿,探索和确定一流培养方案
        问产业需求设专业,邀请中船重工、中海油、中国船级社等机构、企业专家深入研讨新机遇、新需求,明晰船海人才培养目标;问国际前沿立标准,对标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等世界高水平大学课程体系,开展专业国际认证以及学科国际评估;问内外资源创条件,学科交叉、创新创业、综合实习实践类课程比例显著提高,打造工程教育开放融合宽平台;采取网络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向毕业生校友征集对专业培养方案的意见。目前,专业已通过RINA国际认证,专业培养方案、课程和教材等被国内几十所涉海高校、科研院所借鉴和使用,累计为行业、企业员工培训1500余人次。
        1.2面向技术发展和内外资源,探索和打造“金课”专业课程
        实行首席教授负责制,核心课、方向课分别由教授(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承担,聘请企业、行业总师参与,将产业和行业最新要求及发展引入教学内容,核心课程已完成线下“金课”培育;“船海流体中的奥秘”“舞动的水下精灵——水下运载器”“船舶在波浪中运动的势流理论”等4门课程上线,成为国家级视频公开课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开发舰船操控模拟系统、船舶结构虚拟测试系统、虚拟船厂仿真系统、半潜平台动力定位仿真系统等涉及结构、流体、船舶设计和海洋平台的综合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打造虚拟仿真“金课”;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实现本科生全覆盖,上好创新创业“金课”,在“互联网+”“创青春”两个全国级大赛中获3项银奖,获得中国首个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
        1.3面向学生志趣和过程管理,探索和创新一流育人模式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实行小班授课、翻转课堂、阶段考核;开设由30余名教师参与指导的3门课程设计,系统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选派学生赴校企联合实习实践基地、海外联合高校进行毕业设计;开设船海创新实验班,探索“3+X”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发掘和形成课程、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库;将科研方法和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毕业设计和创新创业,实现科教有机融合、优势互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教育模式。
        2教学内容
        探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课教学内容应该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结合专业课的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在有限的课时里择优编排。结合专业课自身特点进行课程教学的设计很有必要。专业课教学内容应该合理平衡课程的综合性和专业性,把相关学科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问题展开教学探讨,突出专业知识的自身特点。如“船舶结构力学”的教学内容应该结合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材料力学等知识体系,围绕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船体梁、杆件和板架等特殊结构开展理论教学。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程设计、车间工程训练和现场实习的机会,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先后顺序,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教学内容应该充分考虑理论模型与实际工程问题的结合,案例教学重点突出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环节,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平衡每门专业课的教学时间和优化专业课教学内容是提高专业课教学效率的关键。专业课的建设是一个课程体系的规划,最终是服务于培养目标,因此课专业课的设置需要综合考虑。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每门专业课的重要程度,有所侧重、有所取舍地平衡每门专业课课时的安排。每一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课程课时有限,无法面面俱到地把所有专业知识都涵盖在授课内容当中。专业老师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授课程的内容和知识难易点,做到有所取舍,有所突出。
        在教师熟识的理论基础上,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剔除不必要的学习环节,突出关键的知识点,重点设计起承转合的关键点。作为专业老师,应该把任教的专业课与相关的其它专业课做简单的关联介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忘课程的重要性,学会系统学习,加深对专业课的综合理解。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是庞大复杂的,需要综合考虑整个体系的均衡和自身的特点,同时需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进行改革,通过不断迭代以实现专业课教学内容的优化。通过不断优化和精细设计的专业课内容不但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模式。
        3新工科视域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改革举措
        3.1秉承军工传统,发挥学校特色优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为1953年创立的哈军工所题训词的核心内容,也是留在一代又一代哈军工人身上的烙印。新时代赋予其更深刻的内涵,即服务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学校“三海一核”(海军装备、海洋开发、船舶工业、核能应用)办学特色就是在不断继承和发展哈军工优良传统中形成的。
        3.2深化体系构建,永葆质量核心
        深入校、企、军开展需求调研,指导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实践(重点关注国防建设领域急需突破的技术难题,行业、企业研发和生产技术瓶颈,了解船海领域的具体人才需求和缺口);打造品牌教学团队;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兼顾基础、特色、实践、交叉与前沿;打造课程和教材品牌,启动专业质量标准制定,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各类专业评估和认证、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毕业生跟踪和调研以及反馈等。
        3.3依托项目牵引,强化交叉实践
        为每位本科生配备学术导师,提供项目参与和体验机会;出台各类鼓励科研、科创项目参与的政策文件,引导学生创新实践;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实习实践;开设课外实践课程和各类创新创业培训,指导学生创新实践;将科研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解决行业问题的动力。
        3.4狠抓持续改进,突出示范引领
        新工科视域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安排中需要不断摸索和改进,要深入教师和学生群体中进行人才培养效果调研,重点是发现短板和不足,寻求解决方法和改进举措。
        结束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为保证“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海洋强国”“网络强国”“互联网+”等重大倡议和战略的顺利实施,国家迫切需要大批产业创新人才和新兴工程科技人才的加入。
        参考文献:
        [1]王许洁,曹鹏飞,刘鹏,陈常龙,于立伟.新工科背景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250.
        [2]尹群,朱亚洲,王岳,陈淑玲.基于新工科理念的应用型高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6):8-10.
        [3]孙士艳,陈林烽.将CFD技术融入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基础教学的设想[J].新课程研究,2019(17):39-40.
        [4]赵珂,雷林,赵藤,袁培银.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7):168+151.
        [5]杨帆,陈孝云.基于CDIO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35):127-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