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农村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第9期   作者:法洪杰
[导读] 近些年,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许多农村居民开始向着城市转移
        法洪杰
        身份证号码:37110019760327****
        摘要:近些年,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许多农村居民开始向着城市转移,去城市工作、学习和生活,这些居民的转移对农村的政治文化和经济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发展一直以来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意义重大。因此,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应立足于实际,科学合理。要在土地资源利用率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从不同环节都能对环境保护问题有效落实,提供有效的环境污染治理保障。关键词:农村;土地利用;环境保护
        引言:中国农村有着广阔的土地与众多的人口,但是长期以来经济相对落后。自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经济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土地资源长期以来都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而对于此类资源的不合理应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规划和使用农村土地过程中,要找到与环境保护之间的一个平衡点,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农村生态环境的良好面貌。文章主要探讨农村土地利用中出现的一些环境问题,并联系实际给出针对性建议。
        1引发农村土地污染的因素
        1.1工业与企业带来的污染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大量人口聚集在城市中,而城市的土地资源是比较有限的,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降低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不少工业企业都搬到了乡村地区,与农业用地的距离非常接近。有些工业企业并没有做好废水处理工作,直接将工业生产生成的废水排放进了附近的流域,无疑会对农村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人们使用了遭到污染的水资源,其身体素质明显下降,生命安全也会受到威胁。废水中包含的有毒有害成分较多,浓度较大,会逐渐渗透到农村土地中,引发土地污染问题,农作物长势不佳,产量不高,农民收入会大幅减少,食品安全更是难以得到保证。
        1.2耕种过程中使用化肥、农药造成污染
        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和农药一直是约定俗成的惯例,农民认为定期施加化肥和农药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对养分的需求,遏制病虫害滋生,可是他们并不具备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的意识,往往会在种植农作物时运用过量的农药化肥而不自知,导致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药化肥使用量占据世界首位,这一趋势正愈演愈烈。农药化肥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长期过量使用会破坏土壤的酸碱平衡,残留的化学物质改变了土壤结构,使得土壤容蓄水源和养分的能力降低,还会进入到附近的水环境之中,污染农村地区的水源,这类水源不适合人们继续饮用以及农业灌溉,进而加剧了我国的水资源危机形势。
        1.3空气污染对土地造成间接污染
        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污染往往是相互影响的,这就使得农村土地污染的形成原因变得愈发复杂,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面临着更高的难度。空气污染会间接性的引发农村土地污染,导致农作物生长安全岌岌可危,酿成的经济损失更是不可估量。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煤炭燃烧生成的碳氧化合物和硫氧化合物以及汽车尾气等都是重要的空气污染源,遇到水蒸气后形成了酸雨降落到了土地上,渗透到土壤以下结构,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农村土地将不再适合种植农作物,即使种植了农作物也会出现中毒症状,农民失去了收入来源,生存压力激增,给社会和谐稳定埋下了隐患。
        2改善农村环境保护的建议
        2.1制定有效的环保监察体系
        现在中国的农村土地开发利用还存在诸多困难,难以科学开发利用农村土地。在如今的大环境下,应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保证对于此类资源的科学有效的利用,更好的促进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建立和实施有效的环境监测体系至关重要。有效的环境监测系统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农村土地开发利用中环境破坏的概率。另外,如果该环保检查系统能够在合理的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应用,也可以为制定土地开发利用规划提供依据。在环境保护监察制度不断应用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农村实际情况,运用有效对策,增强农村环境保护监察力度,不断增强农村土地监察制度的良性建设。除此以外,伴随着农村环境监测体系的改善,尽可能的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就可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在日常检查中,如发现违规行为,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对违规的地方严格整改。
        2.2加强对乡村土地法律体系的完善
        为了确保农村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有效性,就应该从实际出发,采取措施完善和优化现行土地法律制度,同时制定和实施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相适应的基本原则。在开展各项开发利用活动的时候均应该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科学性与合法性。健全相关法律机制,不但能够促使开发利用活动更为规范化,还可以促使资源得到更为高效地应用。
        2.3推动乡村土地开发利用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在所有的领域,可持续性发展都可以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土地开发利用也不例外。土地关系着我国广大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是否实能让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和开发呈良性化,对中国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对于此类资源的开发应用过程中,应该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避免不合理的开发。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土地利用,解决水土流失的困境,有效地管理现有的工业用地。
        2.4加大对破坏土地的环境整改力度
        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对于此类资源是否能够科学合理的开发应用和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问题,现阶段可以采用科学的方法改善受污染的土地,加强农村土壤环境建设。使有效控制土地污染的同时,利用一系列的可有放进行治理和防止,要想有效地恢复土壤环境,就必须改善受污染土地的管理。
        2.5注重目标考核
        建立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管理目标责任制,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法,环境保护部门要设置明确的任务和时间需求,定期开展对工作效果的评估,判断是否达成规定目标,进而实施奖惩。地方政府应与重点企业签署责任书,实现企业对主体责任的明确[4]。加强评估结果的使用,部分地方政府要对表现杰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认可,对没有完成任务的责任人进行问责,采取惩罚措施,完成情况较好的则要给予适当奖励,这样即可让有关人员更加重视农村土地污染问题,发挥最大智慧和力量来改善土壤环境。
        2.6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近些年,我国大力倡导构建生态社会,这也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必然方向。农村居民大部分不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并未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农民可能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也深受其害,但是他们也是环境保护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构成要素。因此,应该充分应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工具,加大对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进而增强农村的环保意识,让其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来,进而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结语:农村土地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是不能分开管理的,必须和谐共处。只有这样,农村土地才是可以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有力与长期规划和利用。当前我国农村土地不适当的开发和不正确的利用,严重污染了有限的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后续的管理中,根据实际污染程度,进行有效的改善,使我国农村的土地利用率有所提高。此外,我国必须继续实施强制性的土地利用调控措施,进而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钟文平.基于GIS的土地利用数据与农村集体所有权数据整合并库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2]张贤锥.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2):18-19.
        [3]肖继承.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土地整理症结及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11):73-74.
        [4]袁胜平,汪静,马晓燕,彭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几点思考[J].青海国土经略,2018(06):30-31
        [5]柴红萍.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2018,38(35):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