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护岸在河涌治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8/11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5月9期   作者:李伟聪
[导读] 近年,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李伟聪
        东莞市众源环境投资有限公司  东莞  523000

        摘要:近年,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各省市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大力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为打造一河两岸,提升城市品位,治理后的河涌往往要求取得“河清、景美、堤固”的效果,因此在河涌治理中护岸越来越多的采用环境友好的生态护岸,本文将通过工程实例对几种常用的生态护岸进行介绍,简述其在河涌治理工程中应用的优缺点。
        关键词:河涌治理  生态护岸  工程实例
1生态护岸概况
        传统护岸由主要由混凝土、块石等硬质材料建成,强度高、防洪能力强,但其封闭型的结构不可避免对河道生态系统、两岸景观造成破坏。与传统护岸相比,生态护岸将植物等环境友好材料引入其中,在保证合适强度的同时,修复、维持水域生态系统,营造良好水域景观。目前,发达国家对水域生态修复和护岸生态防护的理念已经比较成熟,工程应用较多,而在我国,随着对环境治理的日益重视,生态护岸应用前景广阔。
        城市河涌黑臭水体作为我国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大部分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的东南沿海城市。2015年4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要求到202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恢复河涌自净能力作为治理黑臭水体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各市河涌治理的推进,生态护岸的应用也将得到广泛应用。
2工程应用实例
        南方某市DY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涉及13个镇街(园区),整治河涌172条,整治长度256.87公里,工程投资约19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内源治理、堤岸整治、生态修复、活水保质、信息化系统等工程。本工程对于流量不大、流速平缓的河涌整治段及湿地修复等大规模采用生态护岸,下面结合本工程实例对几种生态护岸的应用进行分析。
2.1植物型护坡
        仁和水整治长度6.35km,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上游3km现况为混凝土挡墙护坡,河宽14~16.5m,下游3.35km现况为黄土岸坡,宽度16.5~35m,下游水面至岸坡两侧存在较多滩涂,滩涂最宽处达40m。本河段需全线清淤,清淤量约12万m3,下游护岸选择施打松木桩后构建植物型护坡的方式,在不影响防洪标准的前提下利用下游两侧滩涂可有效就地消纳河道淤泥。
        护岸具体做法为下游两岸滩涂退缩2米后施打4.5m松木桩、内衬1.2m竹篱后铺设土工布,滩涂内侧消纳河道淤泥后种植水杉、杨柳、芦苇、再力花、黄花鸢尾等滨水植物,利用其发达根系的力学效应(深根锚固和浅根加筋) 和水文效应(降低孔压、削弱溅蚀和控制径流)进行护坡固土、防止水土流失,在保证防洪控制断面的前提下营造滨水景观。

图1 仁和水植物型护坡设计
2.2阶梯式生态挡墙护坡
        黄沙河起源于水库,兼做泄洪通道,整治长度5.81km,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河宽12-22m,原状为天然黄土岸坡,整治段全线整治护岸、清淤,清淤量约1.1万m3,水陆交界处现状较陡,采用阶梯式生态挡墙(生态框)护坡,可有效提升防洪标准的同时就地消纳河道淤泥。
        护岸具体做法为水陆交界处设7层自嵌式生态框,框顶标高为行洪控制线,生态框内用于消纳淤泥后种植滨水植物固土、缓解水流冲刷及为水生动植物提供繁衍庇护场所。框顶至堤顶岸坡浇筑生物基质混凝土(介于普通混凝土和耕植土之间的新型材料,由多孔混凝土、保水材料、缓释肥料和表层土组成)后覆种植土复绿构建景观。
 

2.3多孔结构护坡
        角社湿地位于角社排渠与角社支渠汇合处,利用原状坑塘及角社排渠末端开阔河面布设自由表面流湿地,主要整治内容为底泥清淤、构建生态护岸、布设生态湿地、提升上游来水水质,确保角社排渠和角社支渠排出水体水质。
        湿地位置河面开阔,水流平缓,建成后将作为湿地公园供市民休闲使用,岸坡缓和处设亲水平台。驳岸采用多孔结构护坡,一是可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和栖息场所;二是植物根系的盘根交织与坡体有机融为一体,形成了对基础坡体的锚固作用,也起到了透气、透水、保土、固坡的效果。
     

3总结
        上述3个案例中,对比几种生态护岸优缺点后,因地制宜选择护岸类型,在生态系统恢复、两岸景观打造、淤泥就地消纳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效果。

      
        城市内河涌具有规模不大、水流平缓、两岸人口密集等特点,工程实践证明,生态护岸尤其适用于河涌治理。一是有利于河涌生态系统的保护、自净能力的恢复,对于河涌的长治久清,消除黑臭具有积极影响;二是营造一河两岸滨水景观,提升周边居民幸福感,打造城市生态名片。随各市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推进,生态海绵城市理念的推广,生态护岸由于其自身特点,使用前景将愈加广阔。
        
参考文献:
[1]戴超.内河生态护岸的选型与设计[J].广州:珠江水运,2021(05):108-109.
[2]王一航;张金凤;张娜;张庆河.生态护岸在水利工程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天津:水道港口,2020(02):210-217,230.
[3]彭伟.生态护岸在中小型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哈尔滨: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12):202-204,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