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发展

发表时间:2021/8/11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36卷9期   作者:蔡文龙
[导读] 目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蔡文龙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龙头山镇人民政府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068450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发展,城乡关系由原来的农业支持工业、乡村支持城市进入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
引言
        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关键战略思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乡村发展不充分。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来看,我国城乡关系经历了四大阶段,目前正处于强调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城乡融合发展是伟大的经济社会发展事业,面临巨大的城乡发展差距和需要大力弥补的短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诸艰苦的努力,需要谋划好战略思路,以历史的耐心,有序推进。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一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由于乡村人口多、资源有限、农业比较效益低、发展基础薄弱等原因,目前农业农村现代化程度相对滞后于城市。应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补齐我国现代化在这方面的短板,保证我国现代化如期全面实现。二是乡村振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短板。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发展困境
        2.1土地资源相对不足
        随着城乡建设的不断发展,城乡土地利用不断紧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量农村耕地资源不断减少,引起大量农业用地的浪费,给土地资源造成严重的损失,土地资源的实际价值未获得完全的开发利用。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逐步放弃自身的土地使用权,造成大量农村土地的荒废。城乡规划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农村居民走向致富的道路,所以在面对目前土地规划管理和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时需要及时调整应对策略,做出合理有效的改进。
        2.2品牌效应不明显
        目前,乡村产业振兴有了初步成效,但农业架子大、效益低、特色少、增长慢的状况仍普遍存在。“原字号”精深加工率仍然较低、产业链条短,“老字号”科技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新字号”规模不大、优势不明显,难以形成规模经营,对销售利润影响较大。同时,大量农业经营主体因有效抵押资产不足、资本积累能力弱等问题,无法满足金融准入条件而被隔离在支持之外,导致恶性循环。
        2.3要素融合存在差距和短板
        我国城乡要素流动主要表现为从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性”流动,而城镇要素向农村流动不畅。从劳动力和人才的融合来看,城乡二元的户籍壁垒没有根本消除,农民工处于半城镇化状态,没有彻底转变为市民,权益得不到保障,城市人才下乡也受到权益保障程度不高、配套支持政策不充分等因素的制约。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尚未建立,农村建设用地入市,政策虽有松动,但实际操作还不顺畅。


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发展策略
        3.1强土地规划管理和城乡规划的协调性
        增强土地规划管理和城乡规划的协调性关键在于对现有土地资源的规划进行持续的拓宽加深。当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出现不良现象时,会对城乡建设的策略实施带来负面影响,使城乡建设难以尽快达到预期目标。因此,需要在增强土地规划管理和城乡规划的协调性方面对土地资源规划进行适当的拓展,进一步把握好当前城乡发展的需要,合理高效的利用土地资源。
        3.2促进产业融合,拓展农民功能性增收
        县城与县域经济的发展,通过改善聚集效应与规模经济性,有助于返乡农民的创新创业,由此盘活乡村资源,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发挥农业在产品与要素供给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共建、共营、共治、共享”,加快农业多种功能和农村多元价值开发,助推农民获得功能性增收。
        3.3坚持市场取向,强化利益导向
        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践行“共建共治共享”思想,利用“看不见的手”促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利用价格信号、经济效益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在城镇化进程中统筹考虑城乡的功能价值和利益分配,更加注重利益共同体理念的贯彻落实。用市场化手段和利益导向激发各类主体和要素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能动性,在小额贷款、基础设施建设、资质认可、证照办理、土地流转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在开办注册、设备装备采购、技术创新、特色产品销售等方面进行资金补贴,推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融合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来源活水,补齐乡村发展动能不足的差距和短板。
        3.4加强民生领域支持,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助力缩小城乡基本民生项目建设的差距,使城乡成为互动共生的有机整体。一是积极支持农村生态宜居。提升乡村生态环境,是缩小城乡差距、推进融合必不可少的环节。要将绿色信贷作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将资金的配置向保护环境、生态宜居方向倾斜,大力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积极保护山水林田湖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改进农业发展模式,抓好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大力支持促进低碳农业建设的农村秸秆利用、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清洁能源和生物燃料等项目,助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生态保护体系。二是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支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重点支持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利设施、交通路网、教育医疗等项目。积极探索创新业务模式,加大PPP模式、自营模式、使用流动资金贷款支持涉农基础设施等模式的推广应用。探索公益性项目市场化运作手段,提高项目落地转化率。
结束语
        城乡融合的重点难点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战略,资金需求大。因此,要采取多元化推进方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采取多元化途径引导社会资本大量进入,全面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市场,激发乡村振兴内生活力,走内生型乡村振兴之路。同时,城乡融合一定要强调城乡要素的双向自由流动,加快推进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城镇化是一个重要趋势,推进乡村振兴一定要根据未来城乡人口分布来优化乡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布局。
参考文献
[1]曾浩,张丽,饶如梦.抚州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提升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3):229-231.
[2]马桂芳.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9(06):4-8.
[3]华兴顺.新中国城乡关系70年的演变与城乡融合发展[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9(06):5-9.
[4]周镖.城乡融合视角下乡村振兴的现实依据与实现路径[J].荆楚学刊,2019,20(06):81-87.
[5]蒿慧杰.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困境及突破路径[J].中州学刊,2019(11):49-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