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分析

发表时间:2021/8/11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36卷9期   作者:卢金方
[导读] 当前时代下,结合时代特性以及全新技术
         
        卢金方
        身份证号码:45011119770709****
        摘要:当前时代下,结合时代特性以及全新技术,发展现代化农业,成为振兴农业经济,突破国民经济发展瓶颈的一个重要方向。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通过探究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关内容,研究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目标,助力我国提升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引言
        生态优先,兼顾效益,是生态农业的基本原则。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我国农业逐渐朝集约化、现代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近年来,许多地区尝试推广生态农业,并探索出了多种新型产业模式,如乡村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劳动农民收入增加,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在客观认识生态农业积极作用的前提下,还应立足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将本地资源利用起来,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道路。
        1生态农业发展优势
        1.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传统农村产业以种植、养殖为主,具有生产周期长、经济附加值低且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等特点。而倡导生态农业则有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如建立农产品冷藏与深加工企业。将初级农产品加工成各种商品,然后利用电商远销省内甚至全国各地。构建“生产-储藏-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既可以吸引农民就业,帮助农民拓展增收渠道,又能够丰富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向好发展。另外,发展生态农业还可以变废为宝。农作物收获之后,可将秸秆收集起来用于沤肥、制作沼气、加工成牲畜饲料等,既可以解决就地焚烧导致的污染问题,又创造了新的经济价值。
        1.2保障农村生态稳定
        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或是以资源换发展,或是以环境换发展,无论哪一种模式都会使农村生态失衡,导致农村经济失去活力和潜力,甚至会加速农民的逃离。生态农业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维护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以环保求发展,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寻找平衡点。如休闲观光农业就是生态农业的一种典型模式,利用农村地区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优势,吸引更多的城市人群前来观光、游玩。
        2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2.1农民生态环保意识差
        对于农民来说,生态农业不仅仅是一种新概念、新模式,还会带来生产方式上的变化以及思维观念上的冲击影响。如生态农业强调农产品的“绿色”种植,做好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工作。但是很多农民习惯于使用化学农药,虽然这种方法易操作、见效快,但容易造成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农产品也会因为较高的农药残留而影响销售。部分农民目光短视,只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缺乏生态环保意识,不能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践行生态环保,成为现阶段生态农业发展的瓶颈。
        2.2农业产业模式单一化
        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单一产业模式,一方面会加剧内部竞争,导致农民获得的收益减少,这也是年轻农民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会造成资源消耗过快、环境日益恶化,农业发展难以为继。现阶段很多农村由于经济基础差、交通不便利、年轻劳动力少等诸多原因,未能发展多元化的产业体系。虽然有一些农村尝试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先进模式,但是由于调研不充分,管理不到位,这些新兴产业模式在引进之后出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未能对生态农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3缺少必要的保障措施
        生态农业固然有诸多的优势,但是其稳定发展也离不开各个方面的支持。

如要想让农民了解并接受生态农业,必须要积极开展宣传、推广工作;要想让农业企业、农村物流发展起来,必须要提供政策扶持;要想让膜下滴灌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得到广泛应用,必须要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目前来看,部分地方政府虽然为推广生态农业提供了一些保障措施,但是力度不强、形式单一,生态农业发展规模较小,经济效益不好,无法形成完善的良性循环,生态农业的优势也难以体现出来。
        3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解析
        3.1因地制宜建立农业经济
        不同的地区农村土壤、水源有明显差异,农业生产和发展,需要因地制宜,依循当地生产规律和地域性特征,依据自然条件确立农业生产类型,以此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如果照搬照抄其他优秀农村开展的农业经济模式,不符合当地自然规律,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进一步加剧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3.2完善生态农业经济服务体系
        为确保当地生态农业经济能够顺利发展,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服务制度体系作为支撑。从政府层面来讲,要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包括贷款优惠、吸引外部投资的政策。同时还要对那些干扰乃至破坏当地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行为进行惩处,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监督。
        3.3始终坚持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经济发展思路
        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并且从产业初期发展到成熟需要较长的过程,期间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阻力。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连同农技部门、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民群众,始终坚持走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地方政府应出台鼓励措施或优惠政策,支持涉农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淘汰落后的发展方式,支持生态农业发展;地方农技部门也要做好宣传和推广,让广大农民养成生态种植、养殖的习惯,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利用沼气池将禽畜粪污变废为宝,以实际行动支持生态农业真正落地和稳步发展。
        3.4完善配套保障措施
        为支持生态农业的壮大与发展,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本地农村发展生态农业的具体需要,为其提供多种形式的保障措施。其一,政策保障。通过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涉农企业、物流公司等进驻农村,为实现农产品深加工以及帮助农副产品顺利销售提供支持;其二,技术保障。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以点带面进行农作物种植、家畜繁育养殖、冷链加工储运、电子商务销售、全产业链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建设。让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掌握市场动态、行业行情,为生态农业管理和农产品销售等提供数据支持。其三,资金保障。设立生态农业补助金、救济金和奖励金,对发展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领头人给予补助和奖励。对于尝试生态农业模式过程中因为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损失的农户,给予一定的救济补贴。通过构建多重、立体保障体系,让生态农业能够真正的落地开花。
        3.5尝试开辟农产品的国际贸易路径
        当生态农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借助“一带一路”的便利性可以为我国的农产品打开国际市场,对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问题以及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销售利润也有积极的帮助。近年来,一方面是生态农业市场秩序逐步规范,配套的检查标准和管理制度逐步完善,绿色农产品的检测结果能够符合国际标准。另一方面是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以及生态农业科技含量的增加,使得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有较强的竞争力,这就为开辟国际贸易路径奠定了基础。
        结束语
        发展生态农业是解决传统农业模式下污染严重、资源浪费等问题的有效举措,同时也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统筹兼顾的必要途径。生态农业对整个农业结构的优化、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幸福感的提升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下一步要重点挖掘特色产业模式、拓展海外贸易路径、重视生态技术创新等,不断壮大生态农业规模。
        参考文献
        [1]周长霞.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我国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路径探索[J].山西农经,2020(08):68-70.
        [2]李晴,徐建华,胡俊生,等.抚州市生态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策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04):166-167.
        [3]张宗帅.生态经济要求下农业经济发展路径探究[J].新农业,2020(11):7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