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21/8/11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36卷9期   作者:王媛
[导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王媛
        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对城市建设及发展有着极大影响;而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部分地区处于板块交界位置,极易出现地震灾害,对建筑自身有着极大的危害,并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相关单位及人员需要加强抗震设计,提高建筑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并结合规范有效的监督管理等工作,确保当地震灾害发生时不会对人们造成危害,促进建筑自身社会效益的提高,为社会整体的进步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下面主要对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一、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一)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在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抗震设计,可以确保当地震灾害强度较小时,不会对建筑自身造成破坏,且不需要对建筑进行修缮处理;而当地震灾害强度处于中等时,相关人员经过一定修缮处理后可以保障正常使用,有效减少社会资源的消耗;而如果出现强度较大的地震灾害时,由于抗震设计的作用,能够有效避免建筑出现倒塌现象,进一步保障了建筑自身及人员的安全。
(二)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进行保障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对现代人们日常工作及生活有着极大地影响,而由于地震灾害无法精准预测,且无法对其进行消除,极易对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造成威胁;而通过加强抗震设计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建筑自身的强度与稳定性,当地震灾害出现时,人们能够得到更多的机会与实践进行逃生,有效降低了人员伤亡的数量,为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了极大地保障。
(三)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此外,在现代城市建设发展时,为了顺应抗震设计的需要,有关部门需要对不同建筑之间的距离进行控制,并将不同建筑形成错落有致的状态,确保当地震灾害出现时能够有效降低连锁反应等现象,为人们创建出一个更加稳定安全的环境,同时促进建筑自身及城市整体的健康发展。
二、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常见问题
(一)建筑高度方面的问题
        研究表明,由于现代城市内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带动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而由于部分施工单位为了保障自身的经济效益,在利用混凝土技术进行建筑施工时,相关建筑自身高度大多高于规范标准的高度,由此导致工程自身存在大量的不稳定因素,甚至会影响建筑整体性能及安全性;而当地震灾害问题出现时,建筑结构极易出现结构变形等问题,由此而影响着建筑自身的正常运转与发展。
(二)建筑结构及材料方面的问题
        同时,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时,为了保障施工效率与质量,相关单位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方式,在完成建筑结构施工的同时,对建筑自身质量与稳定性进行保障;而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钢筋混凝土无法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建筑自身的抗震性,再加之部分施工单位选用材料时存在一定不足,进一步影响着实际抗震设计的水平。
(三)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
        经过对大量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调查发现,由于我国在该方面发展的时间较晚,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面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当实际工作进行时,无法充分满足工作需要,甚至会造成建筑自身结构抗震设计不足,当地震灾害问题出现时,会造成较大的危害,对社会整体运转与发展造成影响。


(四)建筑抗震设防烈度方面的问题
        除此之外,在对现代建筑结构进行防震设计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缺乏足够了解与认识,由此导致抗震设防烈度较低,且对配筋率及轴压比等方面存在忽视,当地震灾害出现时,无法对建筑自身结构及内部人员的安全性进行保障,进一步影响着建筑自身及城市整体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延展性结构设计的应用
        当前时期,为了加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应用,相关单位及人员首先需要对建筑自身的强度进行充分了解,结合建筑结构的高度及规模等特点,采用延展性结构设计方式,确保当地震灾害问题出现时,通过该结构能够有效吸收地震波对建筑所释放的能量,避免建筑自身受到影响而出现坍塌等问题,以此来提高建筑自身质量与稳定性,为我国城市建设及社会发展等方面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消能减震方式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延展性结构作为现代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常见方式之一,能够有效避免建筑受地震灾害的影响;不过,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不同类型建筑在应用延展性结构设计时极易受到影响与限制,由此而影响着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整体领域的进步;为此,设计人员需要对受到过地震灾害影响的建筑进行详细调查,对建筑梁柱、墙壁及特殊节点位置在重力状态下移动过程进行了解,以此为基础应用消能减震方式,将地震对建筑施加的能量进行转换,解决传统抗震设计出现的问题,保障建筑整体的稳定性,进而推动建筑自身健康稳定的运转与发展下去。
(三)加强地质偏移现象的明确
        经过对大量建筑工程的调查发现,由于建筑自身有着较高的高度,且重量较大,再加之其他外力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偏移现象,虽然不会对人们日常工作生活造成影响,却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自身的抗震性,当出现较大的外力影响时,极易造成建筑结构损坏变形等问题;为此,在实际设计施工之前,相关单位及人员需要先对工程施工地区进行详细调查,并根据建筑自身规模、高度等方面,对其可能出现的偏移现象进行充分明确,科学选择适合的抗震设计方式,保障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对建筑用户生命财产的安全进行保障。
(四)加强多级地震防护的设计
        众所周知,由于现代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当地震灾害发生之前,有关部门仅可以预计地震发生的大概时间与区域,而灾害等级却无法有效预测,如果建筑自身抗震性能不足,极易造成建筑损坏或坍塌现象的出现,并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相关单位及人员可以加强多级地震防护设计的应用,结合建筑自身的防震设备设施,确保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建筑自身的抗震性能,为建筑自身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五)加强有关法律政策的制定
        除了以上措施之外,在现代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加强抗震设计的应用,有关部门需要制定更加规范完善的法律政策,促使各个建筑单位进行有效落实,在对建筑结构设计时,根据工程施工区域条件及建筑自身特点,科学选择合适的抗震设计,并为其投入大量的资金资源,保障建筑整体抗震设计水平,确保当地震灾害发生时,不会对建筑自身及人们生命财产造成较大影响,从而保障社会整体的正常运转与发展。
总结:综上所述,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在我国附近存在两条地震带,增加了地震灾害出现的频率,而当处于地震带区域的建筑在施工时,如果不对其进行抗震设计,当地震问题出现时,极易造成大量的建筑财产损失,对社会整体发展有着极大影响;为此,相关单位及人员需要充分重视地震对建筑的危害,并根据有关部门的政策及法律法规,结合现代化抗震设计方式,以此来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设计方案,确保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建筑自身的抗震性,提高建筑自身的质量与使用寿命,进而推动我国社会整体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劼毅. 抗震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 建材与装饰, 2018, 000(014):79-80.
[2]熊阿滨. 谈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 城市周刊, 2019, 000(026):P.10-10.
[3]胡方亮. 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 江西建材, 2019(7):60-61.
[4]贾海洋.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问题及策略[J]. 工程技术研究, 2020, v.5;No.71(15):205-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