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柳江
身份证号: 45273019870602**** 广西 南宁530022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内高层建筑物规模逐步提升,高层建筑可以为市民带来更广大的居住空间。但是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比较复杂,内部空间结构多样化,对于高层结构设计的优化是一个重点的环节。高层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安全性、经济性及美观性,要保证人们的安全,这样才能够使建筑物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可以应对一些突发灾害,如地震和台风。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结构设计;理念
引言
加强抗震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中已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目前,一些偏远地区的射频仿真电路结构设计没有得到更新和完善。首先,抗震建筑的结构设计并没有深入分析一个国家抗震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日常使用数据。如果将一般高层建筑的抗震要求直接应用于某些高层建筑,可能会在设计过程中直接造成建筑工程中的诸多缺陷。其次,抗震体系结构设计的技术理念没有与时俱进。借鉴国际上抗震体系结构设计的一些先进经验和成功应用案例,完善大型建筑抗震体系结构设计,杜绝重大安全事故。设计人员还需要充分掌握先进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技术理念的应用,完善企业原有的抗震结构设计技术导则,采用可靠性更强的先进抗震设计结构技术,有效保证各项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1高层建筑结构的特征
高层建筑物的设计要考虑到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的受力作用。其水平方向的受力作用,使建筑能够承受住地震台风的影响。垂直方向受力作用是指建筑物的自身重量作用,在高层建筑的设计时,要重点考虑建筑物结构体抗震性能。普通型多层建筑物受到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作用力,没有高层建筑物承载能力大。在高层建筑中,地震风力都会给建筑带来较大影响,因而在结构设计前,要更加关注受力状况。随着建筑物楼层的增高,这时结构侧移扭转的角度绝对值也在逐步增加。高层的建筑侧移如果过大,会给居住在房间内的居民带来眩晕的感觉,也会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也会损坏建筑物的结构构件。为了能够防止灾害的发生,要尽最大可能在设计时,将建筑物侧移控制在技术上要求范围内,来给居住在建筑物内的居民们提供舒适的生活,也能够使建筑物正常使用。
2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概念
建筑抗震结构的整体抗震结构设计主要是指在大型建筑的整体抗震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能够大胆突破设计传统,充分吸收当地地震灾害的统计数据、地震灾害的严重程度以及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大型建筑整体抗震结构设计的技术经验,最终形成更加系统、科学的结构抗震建筑设计技术理念。此外,还要以适应这一理念为设计依据,完成所有主体结构和部分基础结构的整体设计。对于建筑主体结构抗震灾害的概念设计,设计人员更有必要灵活、科学地充分利用地震相关知识和当地有关地震的详细设计资料。
3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及抗震设计思路
3.1建筑结构减震设计
在我国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建筑结构工程师越来越重视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和相关的施工技术。其中,建筑结构阻尼技术主要是通过相关的阻尼装置,有效降低建筑结构主体结构的振动应力。大大增强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通常,在建筑结构抗震技术中,一般只采用建筑结构抗震技术的一个分支,通过阻尼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增强整个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同时,也有效减少了建筑结构和工程设计中产生的大量经济投资。新型减震施工技术使建筑结构内部结构更加牢固、稳定,从而使建筑结构更安全。
3.2科学设计地基基础,防止形成沉降
针对地基基础开展设计工作时,相关设计人员应当对作业现场的地质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利用完善地基基础设计的方式,能够使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等得到合理加强。开展设计工作的过程中,一般采取天然地基、防水板以及锚杆组合的方式开展,并且需要正确测算出基本的配筋数量,以此加强建筑基础机构的平稳性,防止由于承重能力偏差而致使建筑物丧失稳定性。
如果高层建筑物包含地下室,不妨采取褥垫模式装置差异化持力层,以此确保地下室结构的承重强度得到实际加强,防止地下室屋顶由于欠缺持力层进一步形成裂缝,降低地基基础构造的总体平稳性。
3.3抗震设计分析
3.31理论分析。(1)反应谱理论。主要分析地震振动过程中加速度的相关特征,即抗震设计中的重点内容。(2)动力理论。将地震过程当成独立的时间过程,地震过程中的地震加速度作为地震输入变量参数,房屋结构为整体计算系统的自由度体系,进而获得建筑物抗震计算结果。(3)拟静力理论。对抗震参数大小加以核算,通过对地震系数、房屋建筑结构重量的乘积进行计算。
3.3.2内容分析。第一阶段,根据合适的地震参数计算房屋整体地震效应,将风力与重力荷载作用融合进去,将抗震系数调整到合适的范围内。满足建筑抗震第一水准要求,符合现行房屋建筑结构截面设计内容。第二阶段,仍旧以地震动参数分析建筑位移参数,保证其在控制范围内。当受到抗震构造措施作用后,仍旧具有较高的变形能力与延展性,满足抗震设计要求。第三阶段,利用地震动参数分析房屋建筑结构体系,尤其分析层间位移参数,保证其在设计范围内。使得房屋建筑满
足抗震第三水准要求。
3.4注重结构体设计时各类性能的满足
在建筑物结构设计时,其最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能够满足建筑居住各方面性能要求,只有这些性能得到满足,才可以进行科学的设计,以保证建筑物内部的结构。高层结构体长期的使用,首先要进一步强化建筑结构体延展性的设计,这主要是针对高层建筑物出现的变形倒塌问题来加强设计。对于地震灾害来讲,建筑物的延展性比较关键,要在结构设计方案中能够体现出来;其次,对于高层建筑结构的水平力要给予更多的关注。针对高层建筑物同一个平面上各个力学载荷特点,并针对高层建筑结构影响最关键的因素要加强控制,对于建筑物的高层结构建设设计来讲,其最核心的一个部分就是要使建筑性能的指标更加稳定。
3.5选择适应的建筑材料
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豆腐渣工程”。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工程设计者应与建筑结构相协调,从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和建筑结构设计两方面来选择建筑材料。如资金允许,尽可能选用高性能混凝土及高强钢筋材料,以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高速发展,新的抗震材料已经出现,因此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采用新的隔震、抗震材料,尽量使材料达到最大的抗震效果
3.6优化抗风荷载作用
高层建筑的设计中,需要对高层建筑设计区域的自然气候和地质水文因素进行充分的统计和分析,充分考量高层建筑的抗风荷载能力。提升高层建筑的抗风荷载能力需要做好高层建筑的地基等基础部分的设计和施工问题,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要有限考虑基础部分的设计需求。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通过提升原材料的使用质量和等级,能够提升基础持力层的抗压能力。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要提升砂石等原料的等级,同时加设构件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固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民用建筑中,需要树立一个先进的抗震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建筑结构设计,从而确保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实践中,应对工程实际进行综合考量,结合工程地质条件与地震情况等特点,利用合适的抗震装置与设计方法。技术人员也应积极完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方案,深入探索新的设计理念,推动抗震技术实现在建筑结构工程中的大规模应用,以此来有效提高整个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提高我国建筑结构工程建设发展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魏明.试论房建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及抗震设计[J].智能城市,2019,5(24):20-21.
[2]马玲.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J].建材与装饰,2019(36):74-76.
[3]钟多利,张威.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6):85.
[4]茹彩磊.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关键问题及对策研究[J].居舍,2019(35):111-112.
[5]完海鹰,秦昊雯?,陈安英.夹心复合外挂墙板与钢框架点式连接节点的静力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20,(11):16-20
[6]李唐振昊,尤建新.保障结构质量与安全的数据需求:基于工程大数据的思考(下)[J].上海质量.?2020,(12) :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