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储运中油气回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1/8/11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1月2期   作者:姜洪森
[导读] 成品油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压力和温度的变化
        姜洪森
        身份证号码37072719781003****
        摘要:成品油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压力和温度的变化,一般会发生挥发,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浪费宝贵的石油资源。此外,油气挥发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容易引起燃烧爆炸现象,给周围环境和人们带来危险。因此,提高油气开采技术水平刻不容缓。
        关键词:油气储运;油气回收技术;发展与应用
        1油气储运中常见油气回收技术
        1.1吸附法
        在油气储运过程中,最常见的油气回收技术是吸附法,利用吸附剂自身的吸附作用,从空气中提取烃类成分,并以此特性对烃类成分进行分类和回收。一般来说,吸附法是选择碳氢化合物的化学成分相似的物质来回收油气。对于这项技术来说,活性炭是一种常用的材料,相关调查数据表明,活性炭吸附的碳氢化合物成分为34%,而且活性炭可以反复应用,因为活性炭的成本不高,所以在吸附剂的吸附法中比较常用。
        1.2冷凝法
        冷凝法作为一种油气回收技术,在油气储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技术的原理是:在常压环境下,对低温介质和油气进行传热,使油气的温度降低。在冷凝作用下,油气复合被冷凝成可循环的液体。石油和天然气的轻质成分可以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由于采油技术属于间接换热方法,低温介质的温度直接影响油气采油技术的效率。此外,运行成本高、企业操作复杂是该回收技术的主要缺陷。
        1.3吸收法
        吸收法是油气储运中常用的油气回收技术。主要有低压吸收和常压吸收两种方法。两种方法在操作温度和工艺条件上存在一定差异。采油技术的原理是对油气中的烃类成分进行吸收解吸,然后应用吸附剂进行采油利用。这个过程应该注意,要能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操作。常压吸收法是在常压、常温下操作,所以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吸收方法。在常压和常温下碳氢化合物的吸收和解吸可包括再生型和非再生型吸收剂。前者应用范围广,成本低,可重复使用,因此油气生产企业可以大力推广该技术。
        2油气储运中油气回收技术的具体应用
        2.1吞吐注气性能评价
        对充填岩样进行了气喷注或循环注气的试验研究。第一步是在一定压力下,长时间向岩心塞中注入油样。然后,将预饱和的堆芯放在堆芯支架上,并暴露在高压气体中。在封闭或浸入过程中,预计气体会渗透到基质中,与油完全接触。浸泡后,油会通过降低系统压力从基质中渗出。通过称量岩心样品或收集用有机溶剂回收的油气来计算油气的回收率。N2、CO2、CH4、C2H6和CH4/C2H6的混合物是应用最广泛的注入气体或溶剂。


        2.2完善油气流动动态评价,提升油气回收率
        与页岩气法相比,页岩气储层气驱的实验和模拟研究有限,这可能是致密页岩吸水率低的原因。在本研究中,使用页岩岩心岩塞(渗透率85-400nd)来比较氮和氮电荷。氮素突破后,产量下降。由于每个周期的压力梯度保持良好,Hoff和Puff采油方案保持了较长的有效采收率。在储层温度为140F的条件下,渗透率为250 ~ 440d的致密岩心进行了CO2交替注气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岩心内的水体积变短或变长。二氧化碳部分更长。桥塞有利于提高流体注入能力,但由于天然气中早期存在杂质,降低了采收率。注水过程中,循环时间的增加会导致注水能力的降低。然而,当注入速率下降到阈值时,它对二氧化碳塞的大小变得敏感。为了提高油气储运采收率,对渗透率为0.1d的页岩气藏水力压裂天然气注水方法进行了评价和对比,并对2口水平井进行了小模型分析。水平井水力压裂。数值模拟了两种方法之间的位移效应。该驱油方法的油气采收率略高于循环注气方法。由于页岩储层注水能力较低,注水效果不如注气效果好。研究了油田页岩储层在混相和非混相条件下的数值模拟模型。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混相还是非混相条件下,无论注入何种类型的气体,采收率都是显著的。在互溶条件下,注入烃类气和CO2作为替代气。非混相烃注入也可以获得较好的采收率。
        2.3改善注气机制,提高油气采收率
        对于页岩气注入,再增压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机制之一。这可以通过提高注入压力、提高注入速度和延长注入时间来实现。时间和增加要实现的循环的数量。另一个重要的机理是,注入溶剂(CO2、CH4、C2H6或生成气体)可以通过多接触混相过程从石油和天然气中提取轻质组分。同时,这些溶剂溶解在油中,导致粘度和界面张力降低,稀释后的油更容易回收。这些机制在致密水储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中bakken地层或常规储层,在这些储层中,天然气相对容易扩散到基质中并与油气接触。利用CT图像对超致密页岩塞进行可视化勘探,结果表明,在纳米级孔隙中,天然气可以与捕获的油气接触。此外,纳米约束的影响会影响MMP的估计,改变流体的性质。这样,包括管道压力的影响和关键特性的变化,可以更准确地预测采收率。分子扩散对恢复性能的影响与扩散系数和浸没时间密切相关。然而,在实验室中对含油致密多孔介质中气体扩散系数的测量是有限的,为了准确评价分子在注气过程中的扩散作用,更可靠的扩散系数是必不可少的。基质的渗透率对采收率也有很大影响。在较宽的渗透率范围内均表现出良好的恢复性能。具有双孔双渗体系,形成天然裂缝,具有纳米约束,具有高扩散速率。分子扩散和优化的循环和注入时间参数可以获得较好的采收率。
        结束语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石油和天然气作为不可再生资源都是稀缺资源。为了使石油资源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必须采取措施减少油气储运过程中的损失,这就意味着油气回收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国家和企业要加大油气开采技术的推广力度,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技术,既要保证油气开采的效率,又要保证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骁.油气储运中油气回收技术的应用[J].化工管理,2020(27):104-105.
        [2]罗刚强,李铃.油气储运中油气回收技术的具体运用探析[J].化工管理,2020(27):120-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