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园林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梁伟光

发表时间:2021/8/11   来源:《建筑模拟》2021年第5期   作者:梁伟光
[导读] 本文就现代园林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身份证号:4412031987****0713
        摘要:本文就现代园林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存在问题;施工对策
       
        一、前 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逐步的提升,所以城市园林的良好建设更刻不容缓,以积极良好的发展趋势来满足人们产生的新需求。相关的部门也要在城市绿化建设不断加快发展的过程中,考虑如何把城市中的生态效益利用最大化。总结以往经验,笔者认为,园林工程质量不高往往是缘于一些细节被忽视所造成的,要做好一项园林工程,就要做好很多细节性的工作。因此,本文就现代园林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希望广大的园林从业人员能从细节做起,打造出更多的高品质园林工程。
        二、目前我国园林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园林施工人员专业性较低。所谓好的园林设计必须要有好的园林施工人员去打造,一个好的作品必须是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是无比重要,一个再好的设计方案如果施工人员技术不达标,不能深刻理解设计者的意图及理念,那么这个方案也只是拘泥于形式,很难做到充分表达设计理念。在园林景观施工之前一定要选择好的施工团队,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详细沟通,充分了解设计人员的理念与设计意图,这样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施工人员才能为设计人员提供符合原设计理念的解决意见。这样做既保证施工进度又使设计理念得到更完美的诠释。人们认为园林景观是一项特别简单的工程,实则不然,园林工程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程,从设计到施工都要综合考虑,既要做到以人为本,又要符合审美要求,因地制宜考虑地质条件,这种种的考虑无意不是园林景观设计施工中的难题。所以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必须做到专业并且经验丰富,这是影响园林景观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2)施工方案缺乏合理性。施工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园林建设的最终效果,目前在市政园林施工中广泛存在着施工方案设计缺乏合理性的问题。园林工程中的每个施工环节都需要按照施工方案进行,许多施工方案的设计并不合理,没有依据实际情况对园林进行实地的全方位考察,就粗略的完成了施工方案的设计,这样的施工方案带有明显的滞后性,在实际建造过程中更是难以操作。
        (3)景观植物的错误选择。植物在园林景观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园林景观工程的主题,所以园林植物的选择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着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目前园林景观中植物的选择存在很大的问题,一些设计人员只注重一时的景观效果,在植物的选择上没有因地制宜,不考虑植物的习性,导致植物成活率低,同时也增加了后期的养护成本。还有些设计者为了与众不同的景观效果选择一些异域的植物,导致植物不能成活或者过度生长,给当地的生态造成不良影响。园林景观本身就是为生态添砖加瓦,如果对生态造成不好的影响那么非但不能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更会引起使用人群的反感。总之,科学合理的选择植物才能提高园林景观的施工质量和景观效果。
        (4)养护管理的落实难。园林植物的后期养护管理是很重要的,包括栽种、施肥、浇水、修剪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格外注意。有些园林企业只是负责做好栽种工作,其他的一概不管,这会使得园林植物的死亡率增加,存活的苗木的继续存活几率也很小。为了避免出现园林景观质量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园林施工中得养护管理,细化养护环节,选择不同负责人分别负责不同的养护环节。这样一来,便能够有效的避免景观质量问题。
        三、园林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的控制对策
        (1)加强园林绿化施工前的准备。作为参与园林绿化建设的施工人员,首先应该了解园林绿化的指导思想和设计意图,需要现场调查周围的环境、施工现场情况,例如水、电、道路交通等。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施工建设的各种管理系统。园林绿化建设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工程,施工前的组织计划是保证这项工程质量的重中之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程概况、施工技术,用于工程施工机械、劳动力、工程程序进度内容。组织绿化施工方面:指挥系统、施工分工、责任范围、施工队伍和任务分配等。此外,安全技术、设计图布置方面等准备措施的确定及安排。
        (2)规范施工程序,增强施工人员能力。施工程序是否规范是整个园林工程施工的核心环节,也是施工整套步骤安排的重点内容,程序的科学、合理度对于园林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周期长短、工程项目投入预算都有着必要的影响。现如今,规范施工程序的方式是有较多种的,但是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于施工前期的相应准备,这也是后期顺利施工的前提与基础。在进行施工之前,施工人员必须要根据现场的施工情况,科学、合理的规范施工的程序,如果对哪些问题有争议,要及时的提出并讨论解决,从而进一步提高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另外,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是施工技术得以有效提高的前提与基础。如若没有专业技术较强的施工人员,那么在施工过程中就算发现了问题,也不一定能够及时的解决掉,更不能保证施工的水平与质量。所以说,相应的施工人员要强化培养自身的专业技术与综合素质,相关部门也需要定期的组织一些专题讲座,邀请在这方面有建树的专家来为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专业技术上的培训与支持。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对施工人员的评价考核体系,严格考核环节,对施工人员负责,强化人才团队的构件,进一步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综合水平。
        (3)强化施工管理,遵循植物生长规律。施工单位在进行园林工程施工前,需要与设计方进行友好的交流、沟通,争取在施工的过程中体现出关于城市发展的意图,减少对周遭环境的破坏,尽量的发挥出园林工程对城市绿化的本质目的。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园林工程中投入的绿化材料,都是有生命的,不同的植物其生长的规律、种植的时间也是有考究的,所以说园林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还需重视这方面,保障植物的生长存活符合规律,提高工程的质量。
        (4)加强园林管理养护。园林工程的有效发展离不开后续管理养护工作的进行,在工程完成之后要加强对园中植被的养护管理,避免出现草木萧条景象发生,在浪费资源的同时也影响到了园林工程整体形象,在对园林进行管理时,需要充分了解各类植被生长要求,严格按照其生长需求提供相应生长环境,确保植被的良好生长,加强园林管理保护工作。所以说,加强对园林建设完成之后的养护管理是很有必要的,这对园林的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园林施工新工艺代表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的发展趋势,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景观效果。同时,园林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由一个个的小细节组成的,细节关乎品位,细节创造完美,对园林作品来说尤为如此。一个园林作品,只有从设计开始就注重每一个细节,施工中做好每一个细节,踏踏实实地在每一个环节中把好关,才能最终成就一个高品质的园林工程。


        参考文献:
        [1]张剑.景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南方农业,2018,12(05):36-37+39.
        [2]高宇.园林景观设计要点及工程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31):60.
        [3]黄胜.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J].现代园艺,2018(16):103.
        市政路桥软基处理技术应用分析与探讨
        林德娟
        身份证号:4417011988****0023
        摘要: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市政路桥软基处理技术应用范围及工程实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市政路桥;软基处理;适用范围;工程实践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基础建设越来越重要。在城市基础建设中,路桥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在市政路桥施工过程中,通常会遇到软土路基。特别是在桥梁引道、桥台等薄弱部位,因为不均匀沉降而造成路面下降、桥头跳车甚至坍塌等问题,严重影响交通运行的安全度和舒适度,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此,加强对路桥施工中软基处理技术的探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市政桥梁桥台软基处理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市政路桥软基的主要特点及不利影响
        市政路桥工程软基的成分往往比较复杂,软土地基具有含水量高、孔隙多或大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因为软土地基主要是由粉土颗粒和粘土颗粒组成,往往以絮状存在于不同的地质环境中,所以当软土受到强力的振动或挤压的时候其软土的结构就会被破坏,严重的时候可能造成软土流动。其次,软土地基还具有压缩性强并且透水性差的特点。因为软土地基的孔隙往往比较多、大,所以软土地基往往很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压缩,而且正因为往往孔隙多、大的原因,软土含水量多,则透水性就会变差。最后,软土地基的抗剪应力比较差。而软土的抗剪应力受其剪应力的影响;还有软土的抗剪应力的变弱会造成软土在固结沉降后还可能发生第二次固结沉降。正因为软土基有以上这些特点,所以如果不对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那么就会对市政路桥工程造成不利的影响。
        作为市政路桥施工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路基施工的质量,能够直接关系到整个路桥建设的质量。众所周知,地基坚固程度在直接影响到公路桥梁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其中,碎石与混凝土是道路桥梁工程的主要施工材料,施工人员如果没有严格依据相关的规范来进行操作,或者施工条件不太理想,软土地基处理不够科学,地下水、雨水等就可能侵蚀到路面。且碎石、混凝土等没有足够的抗侵蚀能力,材料实际紧密度受到影响,在严重时候,还会有材料脱落、结构松散等问题出现于路面,制约到工程质量的提升。
        三、市政路桥软基处理常用技术的适用范围
        换填垫层法是最常用的软基处理方法之一,在地区市政路桥工程中应用最多,但换填处理只能在软土层厚度较薄的情况下使用。软土层较厚时,换填处理的工程量大,施工比较困难,造价也很高。堆载预压法排水固结时间长,因此工期也较长,而且只能适用于软土不太厚的情况,如果时间允许,可单独使用,如果工期紧,可结合排水固结法一起使用。对正常压密的深厚软粘土而言,加载预压排水固结法是经济有效的软基处理方法,但用此方法处理后,由于软土厚度大,总沉降、工后沉降及差异沉降都较大,无法达到预期的要求,不均匀沉降对市政管线的破坏也较大。强夯法一般不宜用于加固饱和软粘土,因为易形成“橡皮土”,夯后地基承载力降低,强夯置换法虽有较多成功的应用经验,但至今尚未形成一套设计计算方法,处理效果与置换所夯填的材料有关,对差异沉降的控制较差,一般用于处理大面积填海等工程,并应通过试夯确定设计参数。复合地基法能够通过在软基中设置桩体实现软基加固,桩体(结构体)将由此与土体实现共同承担荷载,而受到桩体材料性状影响,复合地基法使用的桩体也可以分为散体材料桩体、高粘结性强度桩体、一般粘结性强度桩体,复合地基法因此形成了多种软基加固技术,碎石桩加固技术、CFG桩加固技术、石灰桩加固技术、建筑垃圾散体材料桩加固技术均属于其中典型。在上述四种基于复合地基法的软基加固技术中,CFG桩加固技术具备最为明显优势,这种优势在侧向阻力、端阻作用发挥上表现明显。但值得注意的是,复合地基法中的建筑垃圾散体材料桩加固技术能够使用建筑垃圾骨料(资源化处理后获得)实现市政路桥施工中的软基加固,虽然建筑垃圾骨料在物理学性质方面较天然石料存在一定差距,但相关研究已证明建筑垃圾骨料能够满足散体桩骨料要求,该加固技术理应得到业界重视。
        四、市政路桥施工中的软基加固技术实践应用
        为提升市政路桥施工中的软基加固技术研究的实践价值,本文结合某市政道路工程作为研究对象,该工程为城市主干路,全长8.4km,计算行车速度60km/h,在综合对比密实法、置换法、强夯法、CFG桩、水泥搅拌桩、混凝土管桩、高压旋喷桩等软基加固技术后,最终选择了经济性、实用性较高的CFG桩软基加固技术。
        CFG桩加固技术具体应用如下所示:1)工艺选择。在某市政道路工程的软基加固中,施工单位采用了振动沉管成桩法施工工艺,由此实现“CFG桩+堆载预压+碎石褥垫层”的软基加固,工程所在地软基的液化几率因此大幅降低,其中CFG桩长度、桩径、间距分别为3m、30cm、1.5m,碎石褥垫层厚度则为30cm。2)CFG桩材料及配合比。为保证CFG桩加固技术较好服务于某市政道路工程的软基加固,选择了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粗骨料、中等粒径骨料、细骨料分别选择了碎石、石屑、粉煤灰(Ⅲ级),其中水泥、砂、石、粉煤灰的配合比为233;818;1189;71,设计配合比为“C:S:G:F:W=1:3.511:5.103:0.3:0.81”。
        为保证CFG桩加固技术更好满足该市政道路建设需要,施工单位在CFG桩加固技术应用中开展了一系列较为科学的问题预防、处理工作,具体处理如下所示:1)桩体强度不均匀问题的处理。为避免CFG桩出现强度不均匀问题,施工单位高度重视提升沉管速度的控制,同时采用了停下留振一段时间的处理措施,由此避免CFG桩缩颈等质量问题的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如留振时间过长或拔管太慢,CFG桩可能因混合料离析出现强度不均匀问题。2)缩颈和断桩问题的处理。在完成成桩施工后,为避免出现CFG桩缩颈和断桩质量问题,施工单位高度重视了新打桩体可能对已打桩体产生的挤压作用。3)土强度衰减问题的处理。考虑到FCG桩加固技术的应用可能对S市政道路工程土体造成明显扰动,施工单位在具体施工前开展了一系列试验确定了该扰动不会对附件建筑安全、工程本身质量造成影响。4)桩料与土的混合问题处理。为避免出现混合料下料不充分问题,施工单位严格控制量CFG桩加固施工中的拔管速率、施工顺序、混合料塌落度,同时高度关注了反插桩方法施工可能引发的质量问题,由此进一步保证了CFG桩加固技术的应用质量,该市政道路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也由此得到了保证。
        五、结语
        总之,市政路桥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中,对软基处理的特点和不利影响。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重视软土地基施工,掌握好软基施工的施工技术工艺流程,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控制,保证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本次工程根据设计组织方案开展施工,施工时关于规范管理以及参数等严格、认真对待,严格监管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从而保证了基础的施工质量,为后续施工提供了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蒋科进.基于软土路基的路桥施工处理技术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5,05:131-133.
        [2]刘云飞.路桥工程中软土路基的处理办法[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154.
        [3]赵荣高.路桥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3,06:191-192.
        [4]李先兵.解析路桥软基施工技术及其处理对策[J].江西建材,2016,12:170+172.
        [5]刘文龙.新时期路桥软基施工技术与处理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2:246.
        [6]王超.新时期路桥软基施工技术与处理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5: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