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区养老背景下的老旧小区改造对策 孙袁苑

发表时间:2021/8/11   来源:《建筑模拟》2021年第5期   作者:孙袁苑
[导读]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养老工作,发展居家养老、医养结合已经成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选择。从我国现行的“90-7-3”养老服务体系(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机构养老)不难看出,有九成的老年人将居家养老作为首选,他们中绝大多数居住在老旧小区。目前,老旧小区居家养老工作不论从硬件设施,还是软件的服务都存在较大的“短板”。老旧小区改造无疑是解
        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养老工作,发展居家养老、医养结合已经成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选择。从我国现行的“90-7-3”养老服务体系(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机构养老)不难看出,有九成的老年人将居家养老作为首选,他们中绝大多数居住在老旧小区。目前,老旧小区居家养老工作不论从硬件设施,还是软件的服务都存在较大的“短板”。老旧小区改造无疑是解决这块“短板”的最好途径和最佳时机。
        关键词:老旧小区改造;社区居家养老;对策
       
        1、老旧小区在居家养老
        1.1基础建设设施薄弱,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目前,我国老旧小区有16万个,基础设施陈旧,环境有待急需改善的小区有近10万个。这些小区基本没有电梯、供水供暖供电管线老化、单元门损坏严重,无障碍通道等适老设施更是严重缺乏,有些老旧房屋还存在着年久失修、墙体脱落、人行和车行道路混杂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1.2生活保障服务不足,无法满足日常需要
        由于身体等原因,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更适合在小区或就近得到满足,而几乎所有老旧小区的现实情况是:缺少适合老年人的社区食堂,就餐需求无法在小区内得到满足;缺少助老交通工具,出行需求得不到很好实现;缺少方便老年人购物的社区超市,购物需求得不到就近满足;经常出现的上下水需要维修等问题,更是让那些独居老人感到非常无助和力不从心。
        1.3医疗资源比较匮乏,健康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由于政府财政负担过重、社会资本参与不充分等各种原因,老旧小区的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医疗设施、设备严重不足,能够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康复指导、健康管理等方便、就近的医疗服务更是少之又少。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量大,内容较多,医疗服务供给与老年人医疗需求矛盾异常突出。加之部分老年人健康意识淡薄,亚健康酿成真疾病,小病变成大病的现象屡见不鲜。
        1.4文化休闲设施缺失,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
        由于老旧小区建筑时间比较早,小区内休闲、文化、娱乐、健身锻炼等场地、设施严重匮乏,老年人的老有所乐等精神需求无法在小区内得到满足,加之一部分老人缺少子女陪伴,加重了老旧小区老年人的孤独感、失落感,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健康。
        1.5缺少有效的组织和平台,使得老年人自我价值感严重缺失
        有的老年人虽然已经退休,但是他们身体硬朗,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专业能力、社会影响力,他们希望利用大量的闲暇时间来发挥余热,为社会、小区、家庭做出贡献,有的甚至还有利用自己所长再就业、创业的想法。但由于缺少有效的组织和平台,这部分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成、老有所用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老年人自我价值感严重缺失。
        2、解决老旧小区居家养老问题的对策
        老旧小区的老年人非常渴望小区的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养老问题得到有效保障。那么,老旧小区改造过程如果不能考虑并解决好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问题,这种改造就是不完全的,有缺陷的和没有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的。通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解决好医养结合、居养协同的居家养老问题事关国家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的成效,事关国家“完整社区”建设的成败,事关数量庞大的老旧小区老年人群体的需求和福祉,必须认真规划和全面落实。
        2.1做好基础设施无障碍改造
        我国养老模式政策导向是: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

居家养老的前提是居家适老化改造和小区环境适老无障碍改造。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他们的日常生活几乎都在自己家和居住的小区内度过,那么,改善小区环境使其能够安全出门无疑是居家养老面临的重要问题。
        老旧小区改造前,要做好充分的调研、论证和设计,确保改出老年人宜居的平安环境。针对绝对大多数老旧小区没有电梯的实际,积极推动加装电梯改造工程,让老年人不再为上下楼问题而困扰;针对老旧小区慢行系统严重缺失的现状,建设连接各类配套设施、公共活动空间与住宅楼的慢行系统,与城市慢行系统相衔接,让老年人活动更安全;做好小区缘石坡道、轮椅坡道、公共出入口、楼梯扶手等公共建筑节点的无障碍改造,让老年人出行更加方便;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可对有需要的老年人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增强居家生活设施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最大限度地保障老年人在家中活动安全、方便。
        2.2努力改善小区环境氛围
        生存环境对老年人的健康起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退休之后的老年人经常会出现归属感降低、孤独感和失落感增强的情况,一个舒适、温馨的小区空间环境和氛围会不断增强老年人的归属感、幸福感,会让他们因为拥有一个愉悦的心情而促进他们身心更加健康。如何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养,是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目标与方向。
        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需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精神娱乐需求。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加大小区公园绿地建设力度,开辟休闲娱乐街心广场、文化广场,增加文化活动器材及健身器材,让老年人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对文体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配套相应的无障碍设施和休息设备;要在小区中为老年人创造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找到适合自己角色的功能空间,营造供老年人相聚、发挥老年人舞蹈、音乐等兴趣特长的公共空间,配备和设置供老年人继续提升自己的学习空间;对那些精力充沛、经验丰富、有就业、创业想法的活力老人,为他们提供空间和平台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鼓励和支持身体硬朗的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和小区志愿者的活动。
        2.3完善小区公共服务供给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可运用市场化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盘活小区内的公有住房、社区办公用房、闲置锅炉房等存量资源,突出为老年人服务的便捷化、人性化和精细化要求,打造社区生活+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日常生活需求。
        建设综合性社区连锁超市,与生产厂家直接签订供货合同,减少中间供应商,实现从厂家到居家的直接供给;积极筹建社区食堂,采购健康、营养的好食材,最大程度地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供应,制作适合老年人胃口的营养餐、放心餐、中医养生药膳;引入专业机构,建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保健康复、文化娱乐、交通接送等日间服务。同时,日间照料中心以独居、空巢老年人为重点,整合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呼叫服务系统和应急救援服务机制,向小区内有需求的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行、日间照料、家庭维修等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和陪同服务。最大限度的丰富社区配套服务,做到小需求不出小区,大需求不远离小区。对于空间资源有限,无法全部满足改造需求的小区,可以在实施中统筹考虑相邻小区联动改造,共享新建的公共服务设施。
        2.4建立社区医疗卫生机构
        就医看病是老年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老旧小区改造正是落实国家关于完善医养结合机制促进老年人生命健康要求,解决老年人“看病难”问题的一个有利契机。在日间照料中心嵌入或邻近设置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及时的专业医疗服务:全面建立健康档案,广泛开展健康筛查、保健咨询、上门巡视等服务;及时发现健康风险因素,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建立医疗机构与合作医院间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结合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功能,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等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作用,为老年人提供中医养生和药膳服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讲座,为居家养老和日间照料中心的老年人及时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满足老年人心理健康需求;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个性化、连续、便捷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
        3、结束语
        结合老旧小区改造解决老年人的宜居问题、居家养老问题,是民心所求,政策所指,意义重大。针对老旧小区社区居家养老存在的“痛点”、“堵点”,如何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弥补这块民生短板,让老旧小区的老年人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老旧小区改造和医养结合融合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破解这个课题离不开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需要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通过多方合力共同解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