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丽娜
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 山西省 大同市037038
摘要:基于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各领域发展过程中均加大信息化技术应用力度,且借助信息化技术优势满足企业发展要求,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实施,增强产品生产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在产品工时定额阶段应用信息化技术,便于企业对产品生产情况实时掌握,此外,也能依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与管控方案内容,保证产品成本管理效果良好。在此技术背景下能够为企业创新更大的经济效益,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发挥信息化技术应用价值。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产品生产;工时定额;成本管理
引言:当前,各领域市场化发展竞争形势越来越激烈,企业为稳定自身发展地位,还需遵循“从实际出发”创新原则,把重心放在项目管理方面。随着企业发展对项目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既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又能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信息化技术还为产品生产工时定额管控带来积极影响,建立完善的管控体系,并把定额管理应用到成本管控系统中,保证成本与效益的良好性,从而实现预期发展目标。
一、信息化技术应用目标
各企业在创新发展阶段均加大信息化技术应用力度,目的是能促进产品工时定额、成本管理信息化发展,能对传统化管理模式创新,保证各项工作进展均能实时掌控,构建智能化管理平台,便于搜集、储存、共享各项信息数据,能为管理体系编制与内容完善提供重要依据,以信息化管理手段对车间工时、零件成本、成品标准成本等统计与分析,显著提升各项工作管理质量[1]。
在产品工时定额管理阶段,是以标准化管理模式为主,要对车间工时定额统一管控,并在智能化管理平台内规范实施,便于管理部门对产品工时分析、核查、统计、分析等,保证各项信息数据系统化、规范化,能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产品成本管理,主要考虑到管理阶段的重要元素,如:工时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材料价格、零件图号等,要创建数据库,能容纳海量信息数据的同时,还能借助系统对产品成本科学计算,能保证每项环节中的成本均在标准范畴内,实施效果才能有良好的基础保障。
二、信息化技术应用思路
为保证信息化技术能在产品工时定额、成本管理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最重要的基础条件就是企业自身能引起重视,要结合企业当前所具备的各项条件,在信息化技术引进与应用方面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投资力度,保证每项工作均能在智能化管理平台内有序实施。当然,部分企业为保证自身良好的综合效益,选择软件公司对平台构建,所包括的模块较多,依据工作内容对系统软件合理设计,并保证系统能对各环节中所产生的信息数据实时录入、更新、维护等,能为产品工时定额、成本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
例如:某企业在此方面选择“分散维护、信息共享”管理模式,在网络渠道上对各部门工作进展实况全面性掌握,从产品信息录入阶段开展,充分突出网络系统的应用价值,在各工序生产工作完成后,会把实际生产的产品数量、工时等传输到系统相应模块中,工作人员只需结合具体信息数据计算、分析,就能全面性掌握信息化技术应用效果,从而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产品工时定额、成本管理工作。
三、智能化平台设计要点
智能化平台设计要点,要从产品生产角度分析,要保证平台所设计的模块能与实际生产要求相符,才可发挥出平台应用价值。
第一,在企业高度重视条件下,能组建专业化的定额管理委员会,要设定项目研究周期,并编制相应的管理策略,有利于对各部门工作矛盾及时、有效地解决,秉着公平、公正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企业管控要求开展产品工时定额、成本管理工作,保证管理工作时效性[3]。
第二,企业内部要具备工时定额评估小组,主要成员是专业化的技术人员,选择“集体审议”评估方式,完成基层部门产品工时上报数据的初审工作。再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原则,重点考虑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尤其是产品生产部门,要编制属于企业自身的定额标准方案,能为产品工时定额、成本管理提供约束依据。
第三,从工艺文件管理为出发点,为保证产品工艺标准性,建议选择“定额测定法”,会在工艺成熟条件下完成工时定额分类工作。再加上设备、人员、技术等因素影响,要对产品加工阶段所产生的信息数据进行现场测试与分析,有利于企业工时定额内容调整与修订。而从新工艺耗时角度分析,工时定额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特殊尺寸、加工设备性能等,待基础条件全部确定后才能开展工额定管理工作,既影响产品生产质量,又避免在生产环节浪费各类资源,能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第四,“整体切分”原则、定额标准制定,由定额管理委员负责,要求基层部门积极配合,以实作工时为基础,保证产品生产工序、工时内容准确。再加上定额评估小组在生产现场的观测与评审,进一步整理相关信息数据,统一储存到信息管理库中,能为后续成本管控提供基础条件。
四、落实工时定额体系
开展产品工时定额、成本管理工作,工作质量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为保证企业在行业市场发展中稳定发展地位,需提升企业综合实力,要设定产品工时额定、成本管理核心内容,编制与落实工时定额体系,才能实现预期发展目标。
首先,基层部门把产品生环节中所产生的信息数据要及时、精确地汇报,此环节要求定额评估小组积极参与,并负责初期评审、筛选等工作;其次,按照工艺文件要求,对型号项目产品、试验流程梳理,能为产品生产工艺控制、成本管理等模式选择提供有利条件,绘制成标准化的文件,交由专家组织严谨评审;最后,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工时定额标准文件,能在工时额定、成本管理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某企业在工时定额体系编制阶段,分析组件、试验等多种因素影响,经基层部门核算,总工时59,648小时,并由评审团队严格审核,经审议说明,要求基层部门对所上报的定额工步内容进一步完成,并把不需用工步的内容剔除,要重点提出关键性工步,保证各部门均能对工序内容汇报统一处理。甚至还对个别工步细致处理,设定总量不变条件,通过增加或减少人数,使定额内容更规范,并与实际贴合,为企业综合效益提升提供基础保障[4]。
此外,在项目工时定额评审阶段,工步、工序合格率均超过70%,以此为基础,企业能充分意识到工时定额属于企业管理重要的基础工作,是产品定价、成本管控、薪酬分配等基础依据,完善的工时额定管理体系能控制产品生产周期与成本,要随着生产工作实施与基础条件的变化,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内容,才能实现企业长久发展目标。
学性
结语:
各企业在创新发展阶段面对新时代发展因素影响,强调信息化技术应用必要性,并在应用阶段从企业发展、经济效益等方面探究,在产品工时定额、成本管理方面均突出重要作用。同时,为保证产品工时定额适用性、可行性,要求企业自身具备完善的工时定额体系,并随着管理工作开展贯彻落实,既能为工时额定、成本管理进行约束性管控,又能与项目配套产品汇总表的依据相匹配,整体实施效果有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梅,王欢欢,刘建军.信息化在总承包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施工企业管理,2021,62(03):84-86.
[2]张丹.新时期加强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对策探讨[J].时代金融,2020,48(26):57-58.
[3]陈红英.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信息化应用[J].四川水力发电,2019,38(S2):68-71.
[4]李小绒.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及完善分析[J].财会学习,2019,32(30):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