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经济学公平与效率视角下的残疾人就业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第9期   作者:吴佳丽
[导读] 福利经济学一直围绕着公平和效率两大主题展开系统研究
       吴佳丽
       山西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摘 要:福利经济学一直围绕着公平和效率两大主题展开系统研究,公平和效率的最优组合是福利经济学追求的基本社会目标和政策目标。而残疾人就业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难题,也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公共事业。本文从公平与效率视角,阐述和研究我国残疾人就业的不公平、低效率现状,从福利最大化原则出发,给出针对性的优化路径,以期更好地保障残疾人救业。
       关键词:残疾人就业;公平与效率理论;不公平;低效率;福利最大化
       
一、问题的提出
       2020年新冠疫情下,就业压力日益增加,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党中央强调扎实做好“六稳”和“六保”工作,就业排在第一位,也是最大的民生,需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予以保障。残疾人是就业群体中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更应该重点关注。2020年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两部门联合开展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以“就业帮扶,真情相助,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为主题,以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和其他人员为对象,提供就业帮扶,化解失业风险。
       确保残疾人就业的公平与效率均衡,提高残疾人就业的水平与质量已成为残疾人就业保障的一个重要议题,应该努力实现残疾人福利的最大化,从内在和外在两方面发挥残疾人的最大潜能,提高残疾人的充分就业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达到残疾人就业公平与效率的均衡。
二、我国残疾人就业现状
       根据《2019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2019年我国城乡持证残疾人新增就业39.1万人,城镇和农村分别新增12.2万人、26.9万人。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855.2万人(核减已注销和超年龄段残疾人),其中按比例就业74.9万人,集中就业29.1万人,个体就业64.2万人,公益性岗位就业14.4万人,辅助性就业14.3万人,灵活就业(含社区、居家就业)228.2万人,从事农业种养加430.1万人。根据《2019年度中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可知,2019年残疾人就业比例基本未变,城镇残疾人登记失业率略有上升,从上一年的10.6%提高到12.4%,劳动年龄阶段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残疾人比例从上一年的3.2%提高到4.4%。
       我国残疾人的就业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明显改善,但残疾人的就业保障体系仍不健全,残疾人就业依然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三、公平与效率视角下残疾人就业的现实困境
       (一)就业歧视严重
       残疾人往往被标签化、污名化,与无用、无能划上等号。整个社会对残疾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歧视,认为他们只能依靠救助和福利。用人单位更是常常戴着有色眼镜看残疾人,习惯性地认为他们素质低下、技能欠缺,忽视残疾人客观存在的价值和平等就业的权利,在相关工作岗位招聘时直接或间接地将残疾人拒之门外。
       (二)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不健全
       我国主要实行生存性福利制度,采取医疗支持模式,通过康复治疗、护理和训练,使残疾人身体状况和劳动能力得以恢复,重新就业,依据恢复的程度分别进入一级、二级劳动市场。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消极性和庇护性,难以真正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以潜能开发为核心的发展性福利制度有待健全,残疾人人力资本“增量”有待优化。


       (三)残疾人就业福利依赖的负效应
       鉴于残疾人的特殊性,就业保障通常以激励为主要内容,以促进贫困者积极就业为基本目的。这一制度的初衷虽好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引起“负激励”。残疾人很容易滋生依靠他助的惯性与惰性,逐渐丧失自助意愿,陷入“贫困—就业困难—福利依赖—不愿就业—更加贫困”的恶性循环。
四、公平与效率视角下残疾人就业的优化路径
       (一)消除就业歧视,变“问题视角”为“优势视角”
       我国应大力宣传,从社会、用人单位和残疾人三个角度消除对残疾人的就业歧视。一要提高社会扶残助残的意识,争取社会对残疾人人权的支持和保护,以包容和尊重的态度接受、照顾残疾人。二要引导用人单位改变对残疾人的错误认识,努力消除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所面临的就业排斥,为其提供合适的工作。三要鼓励残疾人克服自卑、消极、抑郁的情绪,以“优势视角”认识自己,获得尊重感、安全感和自我存在感,积极就业创业,主动融入社会。
       (二)建立普惠型的残疾人就业保障,开发残疾人人力资源
       一要探索互联网新形态下多渠道就业模式,为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创造平等的就业机会,鼓励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让轻中重度残疾人实现应有的就业权利。二要以针对性、精准化的教育和培训为抓手,推行全纳教育,让残疾人像健全人一样有条件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将培训与个体差异对接,与用人单位对接,与市场对接,以残疾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兴趣、能力状况为前提,以市场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订单式”培训;三要涵养残疾人就业孵化和支持机制,给予税费减免、保险补贴和担保贷款,扶持创业致富带头人;尽快形成集信息咨询、就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权益维护于一体的服务网络,营造欢迎残疾人加入的就业环境。
       (三)健全发展性福利,抑制福利依赖
       消极福利是事后、被动的残补型福利,采用现金或实物给付方式“授之以鱼”;积极福利是事前、主动的发展型福利,采用技能传递增能方式“授之以渔”。在积极福利视角下,残疾人不再是生活低能者、福利依赖者,而是具有“不同能力”的人。因此要减轻残疾人对福利的依赖程度,以工作代替福利,提供具有人力资本开发功能的经济性福利和其他福利设施及服务,增强残疾人的抗风险性和市场竞争力。
五、小结
       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要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消除不公平因素,降低就业成本,增加就业兼容度,提高残疾人就业效率;要立足“积极福利”思想,改革传统社会安全网式的助残就业模式,帮助残疾人摆脱标签化的福利污名,避免陷入“福利陷阱”;要鼓励多渠道、多方式就业,提高残疾人的技能与素质,加速残疾人人力资本积累与开发;要推动福利多元化发展,提供积极的发展型福利与系统专业的就业支持,最终破除残疾人就业瓶颈,增强残疾人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参考文献
[1]董萌萌.“福利三角”视角下我国残疾人就业保障问题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0(06):179-180.
[2]徐倩.残疾人就业保障研究——基于积极福利视角[J].劳动保障世界,2019(15):9-10.
[3]冯文洁.山西省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7(23):22-23.
[4]王豪.积极福利视角下的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J].中州学刊,2016(08):72-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