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丁一,王湫溢,金冉,陈娜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226007)
摘要: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新型旅游产品成为热点,尤其是“旅游+”的出现,工业、文化、体育等使旅游产品更加多样化。本文以南通大学启东校区以及周边海域风景为研究对象,将“江风海韵、校园共融”作为理念,提出旅游+校园的新型旅游设计方案,对海景式景区开发设计进行思考。
关键词:南通大学启东校区,旅游+,规划
1 绪论
全域旅游的推进,新型旅游业态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一股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也成为催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1-2]。旅游景区的开发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使一些不具备商品属性的物质资源,产生了旅游经济价值 [3]。
“旅游+校园”是新型旅游产品的形势之一。通过激发旅游者对高校的旅游动机,既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又能带动当地的住宿、餐饮等旅游要素的发展。
本文从“旅游+校园”的角度,通过开发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启东校区及周边区域的旅游资源,与本地传统景区进行资源组合、优化和利用,形成校区及周边游的规划方案,对启东市沿海旅游规划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区概况
启东市是东海、黄海、长江三水交汇之处,距上海直线距离50多公里,区位优势明显,整体环境资源良好,2018年入选全国文明城市题名城市。2019年末,全市共有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3A景区3 家、2A景区2家,省星级乡村旅游区13家,星级宾馆5家,旅行社10家。全年累计接待游客580.3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7.2亿元。
南通大学启东校区位于启东市东南沿海位置,濒临黄海,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校区向南有恒大威尼斯水城,是一个超大型综合旅游度假居住区。 “旅游+校园”式新景点的开发,不仅可以宣传校区,还可以作为地区旅游的形象代表,提高启东市的知名度,也能推动“旅游+”思想的传播,具有规划价值。
3“旅游+校园”规划思路
3.1规划理念— “江风海韵、校园共融”
南通大学启东校区紧临黄海,位置独特,周边区域海景特色鲜明。本设计以“江风海韵、校园共融”为理念,提出学校及周边区域的景区游览设计方案。围绕校内游和校外游两方面,使校园内建筑物的美丽壮观、校园风景与大海风情,相互融合,主打休闲性与人文性旅游。
3.2 规划思路
3.2.1 校区内部游
校内景区规划基本按照原本校区平面图的基础设计改动,充分利用原有基础,为避免干扰校内师生的日常活动,人流量较大的功能区与生活区、教学区分离。将部分的功能区拉开距离,分开人流量。功能区大部分集中于校园的北部,主要游玩景点包含:
(1)果树工艺坊。分为两部分,果树林与工艺坊。学校地理位置靠海,光照、水分充足,适宜种植杨梅、桃树等果树。主打DIY(手工制作),通过游客亲自采摘水果,在工艺坊参与制作水果干、水果饮品等食品,增加游客活动的实践性、趣味性。另外工艺坊有专门的展厅展示各种水果的由来、种类、营养、用途等,还有专业的人士指导关于水果食品的做法,里面还可增加相关系列的商铺,吸引商家入驻,增加经济收益。
(4)环形湖。与图书馆相连,保持原有状态不变,增加养殖动物数量,模仿日本奈良神社景区的一大特色,售卖鹿饼供游客喂鹿,以喂养动物作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同样可利用喂养黑天鹅、白天鹅以及各种海边的鸟禽类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在湖边设置专门售卖饲料的摊点。
(5)文化长廊和创业基地。文化长廊位于西大门进口处,展示校史文化、校园传统、学生的风采等,利于在校生深入了解母校,提高自身荣誉感,利于外来的游客熟悉学校,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创业基地,利用学校原有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筑,主要分为数干个小型会议室和一个大型的会议空间。小型会议室可用于学生探寻谈论创新创业项目,或者会见合作商等。大型会议空间可用于外来企业与学校举办的大型活动。
在校园南部,建筑物集中,缺少美化物。
此部分以中国古典园林形式为主,融和小桥、流水、假山、凉亭等景点配置,大量种植花草,可以缓和南边景色的枯燥感,避免校园中景色的重复性,还可以增添学生的生活情趣和游客的游玩乐趣。
3.2.2 校区周边游
结合校外城镇资源,综合开发校外旅游线路。规划方案如下:
(1)海边主题公园。与校区优美环境结合,临海而设,主打海洋知识宣传。一是与学校地理位于黄海之边相呼应,二是结合了国际上呼吁保护海洋的口号。
(2)汽车营地和野外露营。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地理环境的优势,降低功能区开发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使游客在享受度假休闲的同时体验校园中的文化。紧邻汽车营地,用两排树木与汽车营地隔开,它的效果与汽车营地有相似之处。大面土地面积改良为草地,供学生与游客放风筝、野餐等,在校园内专门出售帐篷等野餐用具。
(3)特色海景民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很现代都市人梦想的生活方式之一。目前,在海边原有的大量居民区、农村居住用房,部分用来做农家乐,可在此基础上,部分改造为海边民宿。
(4)特色产品生产基地。滨海区域以盛产海产品出名,校区外南海路北部区域可以用来建立绿色环保要求的厂房和市场,专门生产当地食品、海鲜,或进行地方特色的饰品加工,原材料可就近采取、运输。
(5)海边烧烤一条街。靠近临海边的东珠路,是游客逗留的绝佳位置,目前已经形成小规模的烧烤餐饮,通过合理的安排摊位,可以营造热闹的海边氛围。
(6)海洋知识展馆。在紧邻学校南边,设立海洋教育馆,在内设置科研基地、海潮观测点,供于学习研究。致力于免费提供各类旅游需求咨询,提供预定汽车营地车位等用途。
4 旅游宣传策略规划
4.1搭建互联网平台
搭建互联网平台是符合潮流的一种趋势,建立健全地方特色官方平台网站,培养、训练专业素质人员。开发设置丰富的功能应用,包括项目介绍、重点推荐;景点、汽车营地、等项目预定服务;与游客咨询的互动,收集意见反馈,以及各方面需求的检索功能。
4.2利用新媒体平台
一方面把握传统媒体的受众者,做好传统的媒体方式,另一方面,紧追新时代潮流,利用新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进行注册管理,树立全新旅游形象,做好信息公开,与网友充分互动。也可与一些网红合作,扩大景点知名度。
4.3开办讲座
邀请专业的旅游专家、旅游达人,或者在开发类似旅游功能区方面有经验、有权威的作者开办指导讲座,免费给有意愿的开发商、社区代表人员等进行指导。不仅加深了群众对新区域功能开发的理解,同时也达到了一定的宣传效果,而且有利于增强群众的代入感和责任感,深入共建、共享理念。让更多当地居民成为全域旅游建设的导游力量、服务力量,让更多本土文化和现代文化插上旅游+的翅膀,融入成为全域旅游的吸睛元素。同时充分调动所有旅游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参与和发展旅游业,以旅游资源整合为指导,促进旅游主体间发展和交流机制的建立,早日推动形成旅游发展共建共享机制。[5]
5. 结语
“旅游+校园”的新旅游设计方案,一方面符合全域旅游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学校知名度的传播和当地的社会经济、政策、人文等的发展。本文提出的规划设计目标群体为都市忙碌的中青年、参加冬夏令营的学生群体,以及公司团建、家庭出游等游客群体。
由于旅游者消费需求呈多样化发展,创新旅游元素在全域旅游下愈发重要。在确保旅游业稳定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如何能够保证不断创新出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旅游产品、旅游形式、旅游宣传等还值得商榷。
参考文献
[1]饶蠡,李广宏.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9(08):14-16.
[2]洪燕云,演克武.新常态下常州推进“旅游+”经济发展新模式探究[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6,22(01):56-60.
[3]邵葳. 对旅游开发影响土地利用形态变化的思考[N]. 山西科技报,2020-09-17(A06).
[4]郭嘉,陈子坚.碧水连珠 五区相系——南通大学启东校区总体规划设计简介[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7):94-95.
[5]朱勇生,鄢洛阳.全域旅游视角下土坪村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0):482-483.
[6]阚耀平.狼山风景区旅游者行为调查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36):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