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1 孙晓望1 吴江1 田媛媛2
1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 陕西西安 710100
2闻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简要:提高机关单位的经济效益,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塑造机关单位的良好形象,提高办事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我们以“四个常态化”为理论基础,讨论提高机关管理经济效益的途径。
关键词:四个常态化;机关管理;经济效益
一 坚持人员教育常态化
领导应多搜集一些同条件下机关人员节俭的好例子。比如延安时期,我党在缺吃少粮的情况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指挥八路军、新四军作战。比如西柏坡时期,我党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浪费粮食,将每一份经费都做了详细的安排。
机关内的办公用具可谓数不胜数,有时候用着用着就坏了个零件,员工就不想用了,想更换新的。此时领导一定要告诉机关工作人员自己先修一修,不能随便丢弃。机关员工做到了,领导可以再给他们一定的精神奖励(比如奖状)作为鼓励。另外,领导应给准备足够的修理器具,以鼓励机关员工自己动手修损坏的办公用具。
利用存钱罐。在机关单位设置一个实用的存钱罐,每天让财务把当天省下来的钱存起来,让他们养成存钱的好习惯,领导要倡导哪怕是一天节省一毛钱,那三十天就可以节省三块钱,可以纳入下个月的机关经费中去,购买三支笔。这个节俭的好习惯一定让机关单位保持下去,领导最好每天监督一下。
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学习我党在延安时期,在西柏坡时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机关管理人员日常生活工作能省一些是一些。比如下班之后随手关灯,不使用电脑时将电脑关机,不浪费水,不浪费电,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人民服务。
二 坚持制度落实常态化
1、制度的制定:
1)制度内容务必简洁实际: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制度的制定务必简单、从众、接地气(实事求是、符合实际)、易执行,忌冗长、繁琐、大而全、冠冕堂皇、套话连篇;
2)制度内容务必明确,忌模糊:职责规定明确(为了责任一对一,包括但不限于制度的主导部门和岗位、制度的适应范围)、标准规定明确(为了有法可依)、罚则约定明确(这条很关键,主要是为了违法必究);
3)制度制定后务必走会签程序:确保制度在制定阶段能够广泛听取意见,防止遗漏、偏向、不知情、不沟通等情况;
2、制度的执行:
1、先宣传和培训:向机关干部广而告之,确保其理解和掌握(可以在培训后进行简单的测试,督促员工掌握),免得日后机关工作人员说“不教而诛”。
2、必须要有试运行阶段:制度在正式实施前,先要试运行(时间可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而定),其目的有二,一是让员工快速进入角色、适应制度;二是通过试运营,检验制度在实践中的可行性,便于在正式实施前做最后的制度优化,如此大大降低制度在正式实施中的不合理性,维护制度的权威(制度最忌朝令夕改、不接地气)。在试运行阶段,真实的去发现制度违规情况,但是不真的追究违规责任,但是要进行警示提示。
3、制度的执行检查:这是制度落地执行的核心环节、关键所在。制度发布后要进行及时的跟踪和检查。起始阶段检查频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员工逐步适应,可以慢慢降低频率,改为常规性、例行性检查。对于违规的员工,要严格按制度进行负激励;对于遵守的比较好的,要给予正激励。
4、检查的结论(违规问题、表现优秀)必须要进行通报,从而起到广泛的宣传作用,扩大影响;
3、制度的优化完善:
1、制度执行一段时间后,对于不符合实际情况、不合理的情况,可以进行优化和完善,确保制度更好的符合企业实际需要;
2、制度优化完善后,仍然要进行会签和发布,对修改的条款要进行宣传和告知,必要时进行培训。
三 坚持竞争择优常态化
1、科学合理地设定目标,目标值一定是踮起脚尖能够够得着,但是非得跳起来才可能抓得住的。
2、规则在前,人人平等,拒绝任何暗箱操作和事后看情况!每个人都需要知道自己的付出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回报,而不是一个猜测的过程。
3.机关管理人员的竞争择优。机关管理人员是从事机关管理的主体,是决定机关 管理经济效益高低的关键,所以机关管理人员也要形成 一种竞争择优的体制,让真正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 出事的人员从事机关管理工作,不能因循过去那种机关 管理人员都是年龄大的、女同志等需要照顾的人员的思 想,让能者上、庸者下,从而调动机关管理人员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 坚持责任追究常态化
因为被追究的人一般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主张追究责任其实是一种变相的督促。相关责任人在被处罚的压力下,一般会先行自己解决问题。整体上能够便于问题的解决。以现在推行的岗位责任制来说,一岗一负责的制度将责任细分之后,每个人都明确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的制度下发生了问题,不会出现推诿不决的情况,相关责任人会主动的去解决问题。还有,被追究的人一般都是基层工作者。而基层工作者离发生问题的工作层级更接近。因为更加了解基层情况,解决问题有天然的优势。如果先解决问题,要考虑到解决问题也是有风险的,如果因为错误的决策造成更大的损失,也要承担相应责任。那么此种情况没有责任归属,任何人为求自保都不会出头解决问题,那么问题就得不到良好的解决。
要看情况,如果是集体事务出了问题,那么普遍都会先追究责任,因为这时候的问题后果通常都是与集体相关而个人无关,因此避免责任带来的个人损失更加符合理性的思维,也就是说此时的个人,责任的风险远大于解决问题的损失挽回……如果是个人遇到问题,一般都不会追究责任,而是赶紧挽回损失。
五 结语
从上文可以看出,以“四个常态化”为理论基础,从坚持日常教育、落实制度规定、推行竞争机制、坚决追究责任四个角度出发,减少机关管理中的不必要开支,减少机关花费,这有利于更加科学、更加高效的进行机关管理工作。提高机关管理的效率,及时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问题,有利于树立我党执政为民的形象,增加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从大的方面来说,这是激发社会积极性,共同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从小的方面来说,可以帮助机关单位省钱,节约开支,将钱用到更要紧的事情上来,也是树立机关新面貌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霞.坚持“四个常态化”是提高机关管理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J].2015.
[2]唐绍文.创先争优常态化要做到“六个坚持”[J].2012.
[3]申宾.浅谈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J].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