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调查中物证损毁原因及防范措施探思

发表时间:2021/8/1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第9期   作者:张敏
[导读] 火灾调查是消防检查部门为了还原火灾现场,分析起火原因所采取的重要方法之一
        张敏  
        成都市消防救援支队武侯区大队
        摘要:火灾调查是消防检查部门为了还原火灾现场,分析起火原因所采取的重要方法之一。火灾调查中物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发生火灾的原因分析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火灾物证的采样的重要性、火灾物证损坏原因及整改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健全消防法律法规,进一步做好火灾的防范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火灾调查;物证;损毁原因;防范措施
引言:
        火灾物证的采集工作由消防部门的物证科负责,救援工作结束后,第一时间保护好火灾现场,由专人负责对火灾现场进行初步的勘察后,抽取火灾现场不同位置的物证,如电线、电器、油污、遗留在火灾现场的作案工具、脚印等重要信息进行现场取样,并留存视频、照片等物证,将采集回的物证分类标记,记录数量及采集时间,交由事故鉴定部门做后续的鉴定工作。物证信息对于火情的判断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采集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责任心有着较高的要求。
3.火灾物证损坏原因分析
        1.1火灾勘验前物证损毁的原因
        火灾发生时,建筑内部因为高温燃烧和浓烟的影响,部门建筑会出现垮塌、电线被焚烧、电器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搜救过程中水流的冲刷、救援人员不断进出展开搜救工作,也会对现场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给本来难度较高的取证工作,增加了不小的困难,采取到物证的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必要时需要二次取证。
        1.2火灾勘验中物证损毁的原因
        救援工作结束后,相关部门没有对火灾现场进行保护,导致大量有用的物证及线索被破坏。此外,工作人员在取证的过程中,责任心和专业技术能力不强,没有对火灾现场进行初步的判断和分析,只是在现场随机选取相关物证带回检验,取证的方式也较为直接、粗暴,本身就很难保证物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遗漏掉很多关键性的线索。工作人员对搜集到的物证没有得到妥善地处理和封存,导致物证内容和数量不清晰。同时受到温度、湿度、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物证存在损毁或失效的可能,物证采集工作的质量很难得到有效的保证。
2.火灾物证损毁防范措施
        2.1加强火灾现场的保护
        救援工作结束,确定所有起火点已全部扑灭,火场内人员已全部疏散完毕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内对现场进行保护,在现场2米范围内设置警戒线,避免无关人员进出火灾现场。对于必须进入现场采样的工作人员,必须身着工作服、佩戴相关证件、穿戴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进入现场。采样人员在采样之前应留存火灾现场的照片及相关视频资料,便于对火灾现场情况进行分析。取样应佩戴手套、脚套,用如镊子、小刀、喷嘴等专业的取样工具,有条件的企业或部门应使用先进的电子化分析设备,对现场进行初步分析后,划定起火的大致区域。
2.2火灾物证的提取注意事项
2.2.1提取物证必须科学
        物证取样过程中,对于采集难度较大时,必要时需要经侦部门的协助。例如脚印、指纹、线路燃烧后的融痕、燃烧后的残留物等专业性较强的物证的采集工作,需在专业的刑侦人员和专业设备的帮助下进行采样,更好地保留火灾现场完整的证据链条。物证的取样工作应重点在该区域内进行,保证物证取样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采取多点重复取样的方式,如可疑电子元件起火的情况下,重点对于燃烧后的电缆、电线等物证进行取样,在现场不同的位置分别取样,以便工作人员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采样应在2-3名工作人员的协助下进行,并标记取样的位置、数量、大小、时间,并留存照片等资料,密封袋封存后一并交由物管科进行保管。物证的使用必须经过在场所有取证工作人员签字后,方可使用。任何个人不得擅自销毁、改动物证信息,物证分析数据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监测,出具相关的检测报告后,交给消防主管单位审批。


2.2.2提取物证必须全面、细致
        现场勘察人员应具备专业的分析及侦查能力,全面、细致的对现场进行反复勘验,能及时发现现场遗漏的细微的关键信息,反复比对相关数据,从而快速找到火灾发生的真正原因,也是某些案件重要的突破口。首先对采集到的物证信息进行初步的筛检,确定是否符合检测标准,不合格的物证资料进行封存并记录。其次进入到物证的整理和分析阶段,将物证信息进行第二步的清洁、固定处理,必要时应涂抹保温、隔热材料,避免物证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造成氧化或损坏,再进入专业设备进行下一步的分析和检测工作。
2.2.3、提取物证必须及时
           物证科应在要确保火灾现场没有发生复燃和垮塌等危险情况的基础上,在火灾救援结束后2小时内立即开展物证取样工作。避免火灾现场因为长时间的暴晒、淋雨、风雪等因素的影响,采集到的物证质量和安全性也会大大降低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设备、人员、工具、物料的准备都应在相关部门的统一调配和指挥下进行。应做好采集到的物证的后续保存工作,有固定的场所存放采集到的物证,并做好分类收纳工作。物证的保存需在安全、温度、湿度相对恒定的场地进行,对于物证保存有特殊要求的应低温、真空保存。物证的保存和取用都应在安全管理制度的监督下进行,物证的每次取用都必须提前向物管科提出申请,包括物证使用的时间,提取物证的部门、人员、时间等相关信息都应登记。
2.3火灾物证必须妥善保管
        物证取样工作的需在严格的规章制度的约束下进行,相关部门的领导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建立物证取样的安全管理制度,各部门的领导人负责物证取样的统筹调配工作,由专人负责人,责任到人。物证分析工作应优先使用先进的管理手段、电子监控设备。通过电子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定位物证的种类、数量、摆放的位置、物证采集的时间及相关事件等关键信息,将信息录入电子化信息系统,便于后期进行物证的调取工作。物证信息的流程、步骤都可以在电子信息化平台的监督下进行,在完成前期的采集工作后,工作人员将物证的相关信息上传至电子化信息平台,并做好物证档案的分类存储。监测人员可通过信息系统随时查看到物证的分析过程、数据等相关信息,保证物证分析的严谨性及可信度。对于分析结果异常的数据,电子信息平台会将相关数据发送给工程管理部门,确认数据是否复合监测标准,必要时需进行复检,电子化信息监管平台也会对影响数据的因素进行简单地分析,物证分析的工作人员需在反复比对监测数据后,作出专业、系统的分析报告,交由相关部门审批。简化物证取用的审批流程,便于缩短物证数据的分析及监测时间,对于不合格的物证及时进行二次取样。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学习先进的物证分析和采集方法,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及时发现现有工作中的不足和技术漏洞,从而更好地保证物证分析报告的严谨性和权威性。更好的保证采集到物证的质量符合安全标准,使得物证的采集工作更加合理和规范,为早日实现物证采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火灾搜救工作结束后,要根据火灾发生的严重程度、起火原因和着火点进行初步的分析,采用视频、拍照等方式记录火灾现场的情况。收集火场内的多个位置物证信息,并标注好物证的内容、位置及时间等基本信息,并将物证带回交由检测人员做进一步的火情鉴定。火灾中的物证对于明确火灾的起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重视火灾物证采集和分析工作的重要性,为保证火灾调查的有效性,帮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更好的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博园. 谈火灾调查中的物证损坏原因及防范措施[J]. 产业科技创新,2020,2(05):127-128.
        [2]刘颖军. 火灾调查中物证损坏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J]. 消防界(电子版),2021,7(04):68-69.
        [3]刘颖军. 火灾调查中物证损坏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J]. 消防界(电子版),2021,7(05):89-90.
        [4]李东东. 火灾物证损毁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J]. 消防界(电子版),2019,5(14):64.
        [5]杜志刚,梁韡. 火灾物证损毁原因及防范措施分析[J]. 消防界(电子版),2019,5(18):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