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俄语》课程结构与教学改革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3月第9期   作者:李文旭
[导读]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俄语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俄语指南》”)
      李文旭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中东欧语言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邮编:611844
      摘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俄语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俄语指南》”)的颁布对指导俄语教学有着重大意义,同时对进一步明确俄语学科内涵和专业定位,在新文科建设理念指导下,探索俄语专业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俄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国家战略所需的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复合型俄语人才具有重大指导作用。本文以《俄语指南》的颁布背景和原则为指导,结合《工程技术俄语》课程,就课程的结构与内容、教学改革方向及课程教师的新使命进行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俄语指南;教学改革;课程结构;工程技术俄语
      一、引言
      在如今复杂的国内外就业环境下,外语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社会及市场对“外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同时,从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以来,基建工程项目在俄语国家中规模呈现出与日俱增的趋势。一带一路各国急需既懂俄语,又理解相关专业的复合人才奔赴海外。但传统的实用俄语授课及实用俄语教材大多是商贸政治类,个别文章虽有所涉及工程俄语,其中复杂难懂或生硬的纯理论在实际工程翻译领域中却很难被学生掌握,以至于学不以致用,无法满足建设企业对俄语学生在工程专业领域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工程技术俄语》课程进行创新改革,探索全新授课模式以满足学校对俄语学生“俄语+工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二、《俄语指南》指导下《工程技术俄语》的课程结构及内容
      《工程技术俄语》结合市场需求及俄语专业师生情况培养“俄语+”人才,以工程技术为教学主题,在授课中以俄语作为专业学习的教学语言,遵循“注重实践、注重应用、注重能力、注重创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主体、对接市场实际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工程技术俄语技能训练,引导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
      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主要教学内容细化为三大版块:第一板块:工程俄语图文专题,着重讲解核心工程俄语词汇、表达,并以配图的方式具体的进行对词的完整性描述和展示,对一些复杂或重要的概念词汇,配有国内国外的科学讲解视频、外籍专家授课视频及中国短视频平台关于工程项目中核心概念的讲解视频;第二板块:工程俄语理论专题,本专题我们选用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工程俄语文选》一书,对工程技术相关概念进行讲解,使学生初步了解工程项目及相关概念;第三板块:工程俄语真材实料专题,在一、二专题的学习后,学生有了对工程技术相对客观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配套来源于工程项目一线的真实材料进行讲解,着重培养学生能够读懂工程文件、翻译工程文件、编写工程文件和回复工程施工问题信件的能力。课程所用资源大部分来源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中外工程项目及国内知名工程结构设计院结构设计师所提供的的一线所用的真材实料,如:投标书、委托书、公证书、企业各种用表、工程技术图纸等。
      《工程技术俄语》课程的主要特点有:
      1)专业定位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在通用外语教学基础上强调俄语专业的“外语+”复合型学科定位,人才培养突出应用型特色;建立复合型俄语专业或方向的同时,积极尝试探索建立工科+俄语的双学位或主辅修制度;研究制定适应学科发展需要、体现学校定位与办学特色的培养方案;
      2)人才培养坚持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相结合。

《工程技术俄语》的课程设置涵盖素质、知识和能力和三个方面要求,学生在选修本课程前需具备过硬的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俄语、高级俄语、俄语语法等)和专业方向课程(语言学、文学、翻译学、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积累,同时,在以往一般性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在本课程内纳入专门的工程公司见习与实习、创新创业计划、社会实践(校企合作工程项目翻译、工程图书文献翻译等)、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活动(工程专家学术分享交流会、工程公司经理座谈会)等定制实践内容;在以往大四学生用俄语撰写学术论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工程项目实践报告、调研报告等多种毕业设计形式;在以往课程以单一的终结性评价的同时,提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工程俄语能力成长值。
      3)师资队伍坚持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
      三、《俄语指南》指导下《工程技术俄语》的教学改革方向
      新时期俄语专业教学改革围绕实施《俄语指南》内容开展,重视专业特色建设。作为将俄语与工科相结合的极具特色的课程之一,《工程技术俄语》课程重视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建设,重视学生能力培养,重视教师职业发展,并继续坚持以下改革方向:
      1、围绕《工程技术俄语》的课程特色建设开展教学改革。多元俄语人才培养势在必行,除传统商贸、旅游等特色方向,法律、科技、能源、新闻媒体、金融、交通等多个领域急需高层次俄语人才,其中多个领域均与工程技术紧密相关。应当结合社会实际进一步重视专业特色发展和建设。
      2、围绕课堂教学和课程建设开展教学改革。
      1)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本课程的专业性决定了我们需不断地优化创立一直具有工程技术背景的师资团队、整合编写专业又实用的工程俄语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
      2) 《工程技术俄语》教学水平的提升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实践”,基础是课堂教学,主阵地是中俄工程项目一线。因此,课程发展需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的个性化发展,构建多元的俄语人才培养模式,将特色课程设置多元的课程模块。
      3、围绕学生能力培养开展教学改革。《工程技术俄语》旨在培养具有工程技术俄语能力,同时具备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俄罗斯语言和国情文化知识,具备俄语运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能从事涉外工作、工程项目语言服务并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多元化应用型俄语人才。
      4、围绕教师职业发展开展教学改革。重视俄语教师队伍的结构建设,处理好教学与科研关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引导教师精力向实践性教学倾斜,积极鼓励教师实践经历和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同时关注俄语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
      四、结论
      《工程技术俄语》课程的设立在全国独立外语院校俄语专业是一项重要的改革。课程从起步阶段单一的线下教学逐步开始建设高年级线上线下混合式的“俄语+”教学,一线青年教师走下课堂主动调研市场、对接市场,开发授课新技术,新教学思维,并按教学主题内容整合中俄媒体平台全新教学资源,开发自主编写的课程教材,开拓工程校内、校外的学习实践,将培养俄语学生的综合素质纳入工程俄语的课堂教学任务中,首次在工程技术俄语教学领域填补文化内容,将工科与思政相融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岗位知识能力及信息处理能力,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下)[S].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20(05).
[2] 刘宏.《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俄语专业教学指南》的颁布背景、原则与新要求[J]. 中国俄语教学, 2020(07): 1-6.
[3] 卓进, 蔡春. 混合教育趋势下的未来教师——慕课时代的教师分流、转型与教师教育思考[J]. 高教探索, 2015(04): 105-110.
[4] 刘国瑞. 国家重大战略转换期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定位与思路[J]. 高等教育研究, 2020(05): 1-9.
[5] 王加兴. 俄罗斯学:《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重要内涵[J]. 中国俄语教学, 2018 (03):74-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