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思琪 张字慧 周泽辰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210
摘要: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饲料需求量大幅度上升,然而我国的精饲料、蛋白质饲料缺口严重。玉米被誉为饲料之王,是饲料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全株玉米裹包青贮不仅可以提高青贮玉米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还能减少农户的收割成本,缓解我国的饲料资源短缺问题,同时也是发展节约型饲料业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全株玉米;裹包;青贮
我国畜牧业原粮结构主要是以粮食饲料为主要部分,玉米正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以玉米为饲料原料,具有成本低、来源广泛等优点。全株玉米裹包青贮是指将收割好的新鲜全株玉米,用打捆机打捆后,紧密压实,再用青贮专用塑料膜裹包起来,对草捆进行密封。经裹包的全株玉米在无氧条件下充分发酵,最终形成高营养的青贮饲料。
1、发展前景
在我国养殖业中,玉米是牲畜重要的粗饲料来源,也是我国奶业的重要支柱。然而在传统的养殖中,只有玉米秸秆作为饲料进行使用。玉米秸秆中粗纤维含量高,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低,因此营养价值低且不易被牲畜消化吸收,降低了玉米秸秆的利用率。传统青贮方式通常采用堆贮或窖贮。地表堆贮容易受到牲畜等外界因素破坏,倘若进水还会造成饲料腐烂;半地表青贮或窖贮在取料时,若处理不当使空气进入,会引起休眠的乳酸菌和霉菌继续繁殖,使饲料腐烂。随着微生物繁殖,温度升高,pH上升,氨态氮含量增加,严重时霉菌产生的致死毒素会导致牲畜中毒,造成畜牧业损失。
全株玉米裹包青贮饲料是将进入乳熟后期或者蜡熟前期的玉米茎秆和果穗一起刈割下来,经裹包后使乳酸菌在厌氧环境中充分发酵,得到营养价值高的饲料。用全株玉米进行青贮,不仅可以选择在玉米植株营养价值最高的时候进行一次性收割,简化了收割工序,降低了收割成本,还可以增加青贮饲料中营养价值,提高了牲畜对饲料的采食量和适口性。裹包青贮与传统的堆贮或窖贮相比,具有机械化程度高、制作成本低、可集约化生产的特点。裹包青贮的饲料不受制作时间、制作地点和存放地点的限制,只需要简单的工艺就可以使饲料长期保持青绿多汁的状态,解决了因季节或产量导致的饲料供给不足的问题,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性的保障。裹包青贮不仅不存在“二次发酵”的情况,并且,裹包青贮运输方便,更加利于青贮饲料的产业化、商业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饲料短缺情况。李荣侠[1]的研究表明,玉米青贮裹包和常规青贮均可提高玉米的营养价值,但玉米青贮裹包的贮藏效果更好。
2、全株玉米裹包青贮饲料营养品质
2.1粗蛋白含量高
在玉米青贮中,乳酸菌大量繁殖,但乳酸菌不能分解蛋白质,所以优质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损失很少。闫竣[2]的实验表明,在采取窖贮方法进行青贮时,全株玉米青贮290d后,蛋白质损失率为9.9%,含量没有显著下降(p>0.05),但青贮渗透液中蛋白质含量为250~500g/kg,因此青贮渗透液是青贮过程中蛋白质损失的主要方式。因此只要将全株玉米的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选择合适的紧实度进行裹包青贮,便可以缓解青贮渗透液的问题,降低粗蛋白质损失率,使全株玉米裹包青贮饲料具有高粗蛋白含量。
2.2 淀粉含量高
全株玉米青贮和玉米秸秆青贮营养物质的主要区别是淀粉含量。由于全株玉米青贮中包含果穗,果穗中含有较高的淀粉含量,且乳酸菌的发酵活动并不能利用淀粉,所以优质全株玉米裹包青贮饲料中,淀粉含量损失较少。
2.3 有机酸含量
青贮过程中有机酸能降低pH值,并抑制大肠杆菌、霉菌等有害菌生长,从而保存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有机酸的总量及其构成可以反应青贮发酵过程的好坏,其中最重要的是乳酸、乙酸、丙酸和丁酸。优良的青贮饲料含有较多的乳酸和少量的乙酸,几乎不含丁酸,而品质差的青贮饲料含有较多的丁酸,少量的乳酸。柳茜[3]等人的研究表明,全株玉米裹包青贮时,乳酸含量占全部有机酸含量的83.67%,乙酸含量占全部有机酸的15.51%,没有丁酸产生,因此,全株玉米裹包青贮达到优质青贮饲料品质。
2.4氨态氮含量低
青贮饲料中氨态氮反应了饲料青贮过程中蛋白质的分解程度,蛋白质分解越多,氨态氮含量越高,青贮质量越不佳。优质青贮饲料的氨态氮与总氮比值应低于1/10。柳茜[3]的研究表明,全株玉米裹包青贮的氨态氮含量占饲料总氮含量的7.91%,已达到优质青贮饲料品质。
3、结论
近些年来,以全株玉米裹包青贮饲料饲喂牲畜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认可。全株玉米裹包青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养殖业对高蛋白饲料的需求,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饲料保存时间长,取用方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饲料不足、饲料质量不佳的难题。用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来饲喂肉牛,牛喜食,适口性好,采食率高,日增重量大,经济效益高于玉米秸秆青贮饲料[4]。因此全株玉米裹包青贮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李荣侠.全株玉米窖贮与拉伸膜裹包青贮的比较研究[J].当代畜牧,2010(1):31-32.
[2]闫峻,高玉鹏,王文杰,等.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在贮存期营养品质的变化规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75-80.
[3]柳茜,孙启忠,徐丽君,等.全株玉米青贮和玉米秸秆青贮的品质比较[J].四川畜牧兽医,2018(3):24-26.
[4]詹阳.全株青贮玉米在肉牛生产中应用的前景分析[J].山东畜牧兽医,2016(5):68-68.
作者简介:段思琪(2001-),女,河北邢台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生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