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元
纽威工业材料(大丰)有限公司
摘要:基于不一样的固溶温度,分析了对材质性能的影响。当温度为1120摄氏度时,在对CD3MN进行固溶处理之后,能够获取两相组织,且得到相对理想的耐点腐蚀能力;基于力学性能试验的开展,明确了CD3MN的两项内容,一是高温性能,二是显微组织特征。基于规模相对大的泵体铸件,开展了生产运用,可以满足产品性能要求。总之通过本文的探讨,以期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CD3MN;固溶处理;力学性能;显微组织
引言:对于CD3MN来讲,其属于一种双相不锈钢,有着系列突出的优势,例如耐腐蚀能力理想、有着相对高的强度。和铁素体进行对比,CD3MN有着更为可观的塑性以及韧性,且就焊接以及腐蚀性能而言,都得到极大提升;和奥氏体进行对比,这一材质有着更高的强度,存在着相对突出的耐点腐蚀能力。文章基于材质实验的开展,实施了热处理工艺改进,同时开展了运用。
1.试验材质和方案
(1)材料制备。选取标准CD3MN材质,将其当作试验用钢,通过对真空感应电炉的使用,来进行熔炼处理。浇注1组试验料,接下来分割标示,由此来开展热处理。(2)试验方案。对于这一材质的工艺来说,属于一种固溶处理,针对于不一样的固溶温度,比如1020摄氏度,选取相应的试验方案,从而来开展热处理[1]。在试验之后,根据有关的标准,来开展力学性能试验,结合一定的标准规定,进一步来对铁素体含量开展检测,根据ASTM G48规定,进而来实施点腐蚀试验;与此同时,结合GB/T228.2标准规定,在不同的高温条件下,开展了相应的力学性能试验。进行综合的分析以及考虑,明确有效的热处理工艺。
2.结果与讨论
(1)力学性能。在不一样的温度条件下,对这一材质进行固溶处理之后,得到如表1所示的试验结果。结合数据来分析,当温度介于1020摄氏度至1170摄氏度之间,伴随温度的上升,抗拉强度随之变大,与此同时,伸长率也有着上升的趋势,而对于冲击韧性来讲,刚开始的时候提升,然后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当温度达到1120摄氏度时,多种性能均相对高,能够满足材质规范要求,这一方案相对好。
表1 力学性能试验数据
方案 试验工艺 Rp0.2(兆帕) Rm(兆帕) A4(%) z(%) KV2(焦耳)
a 1020摄氏度保温4小时,水冷 429 522 9.6 27 147、141、139
b 1070摄氏度保温4小时,水冷 440 660 35 70 128、149、179
c 1120摄氏度保温4小时,水冷 481 677 33.6 70 160、169、161
d 1170摄氏度保温4小时,水冷 482 673 38.5 69 169、128、143
e 固溶处理 大于等于416 大于等于656 大于等于25 -- --
(2)显微组织分析。在完成热处理之后,对两部分内容开展分析检测,一部分是显微组织,另一部分是铁素体含量,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显微组织分析:在进行固溶处理之后,对于显微组织来讲,其属于一种双相组织,温度由1020摄氏度至1170摄氏度,伴随温度的上升,就奥氏体形态而言,基本上是板条状;当温度达到1070摄氏度时,开展固溶处理,慢慢变成岛状形态,从分布上来看,有着较好的均匀性,此时对于铁素体来说,其含量约达到46%;当温度达到1070摄氏度时,开展固溶处理,就奥氏体形态而言,基本上是小岛状,并且分布在基体上面,此时对于铁素体来说,其含量约达到49%,两相比例差不多为1:1,一相是奥氏体,另一相是铁素体;在温度为1170摄氏度时,进行固溶处理,就奥氏体形态而言,主要也是小岛状,同样分布在基体上面,不过呈弥散状态,与此同时,奥氏体含量变少,而就铁素体而言,其含量约达到55%。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及考虑,对于固溶温度来讲,1120摄氏度为优[2]。
表2 铁素体含量检测
方案 a b c d
铁素体含量(质量分数,%) 45.70 46.07 49.03 55.27
(3)点腐蚀性能试验。基于不一样的温度,在对这一材质进行固溶处理之后,制作成一定的腐蚀试验试样,根据相应的方法,进一步来开展点腐蚀试验,选择氯化铁水溶液,来开展72小时的试验,表3所示,为相关的试验数据。结合试验结果来分析,介于1020摄氏度至1170摄氏度的范围,伴随温度的上升,对于点腐蚀速度来讲,开始的时候降低,后来有着上升的趋势。在温度达到1020摄氏度时,就奥氏体形态而言,因为是板条状,而且在分布上,缺乏一定的均匀性,所以耐点腐蚀性能并不是很理想;在1120摄氏度固溶时,因为两相的比例较为接近,再加上分布相对均匀,所以有着相对理想的耐点腐蚀能力,就点腐蚀速率而言,大概达到0.014g/(m2*h),可以符合用户的要求;在温度为1170摄氏度时,因为奥氏体比例降低,而且就铁素体而言,其含量变多,在分布上缺乏一定的均匀性,所以耐点腐蚀能力降低。
表3 点腐蚀试验结果
方案 a b c d
电腐蚀速率/(g*m-2*h-1) 0.0674 0.0562 0.0149 0.0345
(4)CD3MN高温性能试验。针对于多项性能理想的方案(即1120摄氏度固溶处理),选择其试验料,进一步来开展力学性能比较试验,表4所示,为相关的试验数据;另一方面,在完成试验之后,针对于试验料,开展了相应的显微组织分析。①力学性能试验。结合试验结果来分析,伴随温度的上升,对于材质屈服强度来讲,其有着降低的趋势,当温度为300摄氏度时,材质的屈服强度为290兆帕,与性能标准进行比较,仅为其的70%左右;当温度为475摄氏度时,材质的屈服强度为250兆帕,与性能标准进行比较,仅为其的60%左右;从理论上来分析,这一材质的利用温度低于300摄氏度,所以对于这一材质铸件,无论是铸造还是使用,均应当把控好温度。②显微组织讨论。基于不一样的温度,结合试样金相来分析:进行固溶处理后,由最初的板条状,渐渐变成岛状,而且分布相对均匀;固溶+保温拉力试验,形态接近于圆滑,同时从分布上来看,表现出弥散的状态;固溶+保温处理,使得形态更为圆滑,与此同时,就铁素体基体而言,其中有着一定的α相析出,而且属于一种脆性组织,有着以下的表现:极大降低力学性能、有着脆裂的情况。因此,在利用这一种材质时,温度应当低于300摄氏度。
表4 高温力学性能试验数据
编号 温度(摄氏度) Rp0.2(兆帕) Rm(兆帕) A(%) Z(%)
1 20 427 664 43.5 72.0
2 100 382 561 39.5 73
3 200 324 538 32.5 64
4 300 291 557 33.5 62
5 475 250 533 37.0 65
3.生产运用
对于CD3MN来讲,其属于一种双相不锈钢材质,有着一系列突出的优势,例如强度相对高、耐蚀能力较为理想等。基于对热处理试验的归纳,明确CD3MN的一系列工艺与工序控制核心点,例如铸造以及热处理,且开展了生产运用[3]。现如今,已经完成多套材质铸件的制作,如泵体以及导叶体,根据改进的工艺处理,对于铸件的多项性能来说,都可以满足有关的标准以及技术要求,例如力学以及点腐蚀性能,同时通过使用者的复验。基于对该材质铸件的生产,积累了一些有用的经验,延伸了产品领域,可为企业更好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结论:试验显示,伴随处理温度的上升,对于铁素体含量来讲,有着持续提高的趋势,而对于点腐蚀速率,开始的时候降低,后来呈现上升的趋势,在温度达到1120摄氏度时,因为两相的比例较为接近,再加上分布相对均匀,所以有着理想的点腐蚀能力,可以符合技术要求。高温试验显示,当温度为300摄氏度时,材质的屈服强度为290兆帕,与性能标准进行比较,仅为其的70%左右;当温度为475摄氏度时,屈服强度变得更低,极有可能形成脆裂;所以对于CD3MN材质而言,其利用温度应当低于300摄氏度,在实际铸造中,需要加以把控铸件温度。生产运用显示,试验明确的工艺方案,可以符合铸件热处理要求,可以确保材质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1]陈亚涛,郑霏,寇成.特超级双相不锈钢CD3MWN的组织和性能研究[J].材料开发与应用,2020,35(03):1-5+15.
[2]卫心宏,周彤.CD3MN双相不锈钢材质热处理工艺研究[J].大型铸锻件,2019(01):28-30+40.
[3]胡学文,窦文哲,张涛,孙义玲.CD3MWCuN超级双相不锈钢精炼工艺及应用[J].铸造,2018,67(09):846-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