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梅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赤峰供电公司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在售电侧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市场内电力主体不断增多,不仅导致现有电力市场出现多元化形式,同时也对发电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了一定压力与冲击,因此,必须对发电企业的现有营销模式进行优化。基于此,本文结合经过改革后市场各个主体及发电企业受到的影响进行了简要阐述,结合6P理念对发电企业的营销策略展开了研究与思考。
关键词:售电侧改革;发电企业;营销策略
1电力营销的概述
1.1含义
首先应当对电力营销的含义加以明确,电力营销指的是电力企业以市场为背景,向用户提供所需服务,在保证安全送电的前提下,获取市场经济效益的活动。电力营销的主要目的是开拓市场,根据市场的行情和发展趋势,制定符合电力企业特点的营销策略,保证为用户所提供服务,具备应有的稳定性。
1.2电力营销管理的一般原则
1.2.1工作界限清晰原则
在电力营销的工作中,应该分工明确,每个员工都明确自身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用科学化的手段设立工作界限,防止因分工不明确带来的权利交叉问题,提高电力营销的工作效率,降低人为因素对企业工作的干扰。
1.2.2保持原始数据的原则
在电力营销的工作中,要注意保留工作的原始数据,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统一性,防止出现错误,便于工作的整理、汇报。
1.2.3数据共享原则
在电力营销工作中,应该实现信息的共享,通过信息数据的共享可以对营销信息进行整理、从而对市场情况作出更准确的预算,从而提高自身的电力营销水平。
1.2.4人才培养原则
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企业应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人才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2.售电侧改革后各个售电主体及主体关系
随着售电侧市场的开放及改革进程,我国电力市场中的经济主体逐渐增加,以多元化形式逐渐充斥着市场内部,其中发电企业从主要负责电力生产工作转变为生产与销售并行,逐渐放开直面电力用户;独立售电公司虽没有相关配电网运营权,但拥有电力销售权力,通过与电力用户直签作为市场售电的主要营销模式;具有配电网运营权的售电公司拥有专业配网资产和固定的电力销售区,主要以关口计量配合市场售电为营销模式;电网企业具有独立运营的特点,且具有完整的输电、配电业务,主要以购售电、电力调度为基本业务内容;市场直供用户以福建电力市场为例,准入直供用户为全省电网覆盖范围内电压等级10KV及以上的,符合产业和环保政策,年购电量1000万千瓦时以上的工业用户;已完成增量配电改革业务的试点园区和购售电业务改革的试点园区内,电压等级10KV及以上,符合产业和环保政策的工商业用户,不受用电规模限制,结合自身用电需求直接从发电企业或售电公司内进行购电;非市场化用户则没有选择权,需要与电网企业签订购售电合同、输配电服务合同,由电网企业为该类电力用户提供电力资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电企业将越来越多地涉入电力市场交易,因此必须结合现代销售形式,对发电企业内部电力营销方式和策略进行优化与改革,保证发电企业基本经济效益的同时保证我国电力市场的稳定。
3.售电侧市场化改革后电力营销工作的实施策略
3.1转变传统理念
应该从传统电力营销理念当中解脱出来,顺应售电侧市场化改革的潮流,明确客户需求与体验的重要性,在工作当中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应该明确电力营销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引进现代化营销理念,多关注客户的问题反馈意见,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当遇到客户的投诉问题时,应该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并针对电力营销中的问题原因进行查找,确保企业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与口碑,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加强对电力营销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能够以先进理念指导自身的实践工作,从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业务能力的提升。。
3.2提供优质服务
为了能够提升客户的满意度,还应该不断提升电力营销工作的服务质量,这也是售电侧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应该加强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对客户的反馈信息进行搜集、整理与分析,在专业化培训工作当中以反馈结果为依据,增强其适用性。打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促进员工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提升,增强自身服务能力,解决客户面临的实际问题。采用面对面的方式与客户进行交流沟通,实现对用电信息的采集与记录分析,以便对相关档案进行不断更新,满足服务模式的改进与优化需求。应该对窗口服务质量进行提升,同时还应该加强先进技术的引进,消除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3.3加强需求侧管理
对于市场的开拓,是供大于求时电力营销的重点工作,而对于用户用电方式的有效调整,则是需要大于供应时的重点内容。应该加快需求侧管理,从而对客户的用电方式与时间进行有效调整。同时,不断降低设备运行能耗,保障用电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防止用电成本过高造成的经济压力。加快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促进电网负荷率的提升。在负荷管理工作当中,应该积极采用DSM模式,满足用电管理工作的改革要求。在满足其使用需求的基础上,加强对用户电量的有效控制,是需求侧管理的关键,电网负荷也可以通过用电方式的转变而得到有效控制,避免装机容量过大造成的负担。高效设备在生产生活当中的应用,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防止能耗增大引起的浪费。加强对削峰填谷工作的有效控制,在保障企业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实现对用户电费开支的有效控制。
3.4完善管理制度
对于当前管理制度体系的优化,能够确保电力营销工作的规范性与专业性,防止出现混乱局面。制度建设也成了现代化电力企业发展中的关键,有助于其竞争力的增强,应该设置专门的管理部分加强对电力营销整个过程的监督管理。促进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价值,增强企业的人才优势。对当前电力营销的渠道进行适当拓展,促进营销工作成效的提升,采用多元化营销方式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对电力营销模式进行改革,吸收先进管理经验,增进各个部门与人员的交流沟通,从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3.5加强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化时代下,还应该在电力营销中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能源互联网技术的价值,在实践工作当中综合运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优化电力营销服务流程。将输配电业务、发电业务和分布式能源业务等进行整合,加快售电新模式的构建。引进精细化管理理念,实现对居民用电、工商业用电和园区用电的分类管理。对能源需求进行整合分析时,可以构建云平台辅助工作,实现对数据资源的整合利用,实现能源解决方案的制定,对用电成本加以控制。
结束语:
电力是维持工业生产、保证人民正常生活的支柱,电力市场的改革对电力营销管理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促进了电力营销管理的发展,又提出了一定的挑战。面对日益深入的电力市场化改革,发电企业必须开展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
[1]范添翼.售电侧市场化改革后电力营销的策略分析[J].现代商业,2019(32):66-67.
[2]李杰.售电侧市场化改革后电力营销策略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9,26(08):223-224.
[3]李英妮.售电侧市场化改革后电力营销的策略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9(S2):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