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功补偿自控方案在电力设计中的应用比较

发表时间:2021/8/1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3月第9期   作者:尹俊军
[导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对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种电气设备也不断的运用到实践中来
       尹俊军
       内蒙古大板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赤峰市       02515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对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种电气设备也不断的运用到实践中来。由于大量高功率冲击性负荷、感性负荷以及可控硅装置的使用,导致整个电力功能效率出现逐渐降低,电压的波动频繁,对电力运用出现了巨大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文章将主要针对在电力设计中应用无功补偿自控方案进行分析,从而不断的完善电力设计工作。
       关键词       无功补偿自控方案       电力设计       应用
在电力供给中,无功补偿在电力设计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然,对于不同的电力需求,其使用的补偿方式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它不仅可以满足企业对电力的大量需求,同时也可以不断的减少电网中功率的消耗量,而且还可以保证供电的效率。
1       无功功率及无功补偿的概念
       在电力系统中,变压器、电动机等一些电气设备都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当设备线圈流过交流电流时,在铁芯中会产生交变磁通,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这些电气设备才能进行能量的转换和传递,建立磁场所需要的电流是电感性的,相位滞后电压90度,属于无功电流。因此为建立交变磁场和感应磁通而需要的电功率称为无功功率,无功功率并不会直接转化为热能或者机械能,它们并不是“无用”的电功率,相反它们是电气设备能够正常运转的一个必备条件。无功功率在电网中不会被消耗,它只是与电能一直进行着周期性转换,并没有真正消耗能量,因此这类功率通常称之为无功功率,为保证电力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电力系统中除了需要有功电源外,还需要无功电源,两者缺一不可。电流在电感元件中做功时,电压超前于电流90度,而电容器接入电力系统后,其电压滞后电流90度,在同一电路中,流过电容设备的电流与流过电感设备的电流方向正好相反,相差180度,所以流过电容器的电流与用电设备建立磁场所需要的无功电流相位相反,可以互相抵消(补偿),从而使总电流减小,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常把具有容性功率的装置与感性负荷连接在同一电路中,通过容性设备与感性负荷之间的能量相互转化,从而使感性负荷所需要的无功功率得到补偿,也就是电力系统所说的无功补偿。
       2       无功补偿自控方案设计的分类
       2.1       电子式
       电子式自动补偿控制方案设计是由多个分立元件构成的,而由分       立元件所构成的自动控制系统主要涉及到以下几部分,如:相位、电流检测单元、无功运算、电容器、投切单元等。但是,此种补偿控制方案存在着很多的缺点,如:元件多、体积大、线路维修十分复杂、使用周期短等。
       2.2       单片机控制技术
       通常而言,该系统的构成涉及到诸多模块,比如键盘控制模块、信号调理模块、显示模块以及控制补偿模块等。由于其具备单时周期执行指令时间和先进指令集,因而       AT-mega16       为1MIPS/MHz       的数据吞吐率,这样便可以将系统在处理速度与功率消耗等方面的矛盾解决。另外,在单片机       AT-mega16       的内核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指令,而且还有着       32       个工作寄存器,同时这些逻辑运算单元以及寄存器相互连接,进而使得指令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同时访问两个不同的寄存器。AVR       的信号处理过程主要为:①由       A/D       转换器对所属出的信号予以采样;②       在把所采集的信号通过       FFT       算法予以有效处理;③检查与判断电压为过压还是为欠压,电流是否为负值等;④结合结果判定是否需要把电容器予以切除。该系统的设计基本上均是模块化的设计,具体涉及到四大变成模块,也就是显示及键盘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电容器投切模块以及电网参数计算模块。借助于修改程序,来实现系统的连接与调试。

现阶段,我们经常所采取的矿用       WBB       隔爆型自动补充武功装置是核心为单片       机的控制器,用来检测整个电力系统的电流、电压以及无功功率等,以有助于补偿无功功率。装置中所配备的显示模块则能够将电容器投切状态、无功功率、负载电流和功率因数显示出来。此系统的结构具有很多的优势,如:结构设计简单、造价比较低、稳定性较好等。
       2.3       基于       PLC       控制的无功补偿自控方案
       PLC       控制技术是一种新兴的以微机技术为依托的电力控制设备。这一设备的传统的续电器及触器自控系统为基础框架,其技术核心在于       PLC       控制技术。这一技术支持下的无功补偿自控方案沿袭了原系统的主回路、相角检测回路、输出电路及供应电源,而采用       PLC       控制技术的部分则主要包括加减法电平转换、延时电路、时钟脉冲发生器、可逆计数器、清零电路以及译码器等硬件设备。相角检测电路的输出信号不强,因而难以成功驱动       PLC       的输入。因此要对此信号进行放大处理,使其成为       PLC       能够识别的信号。按照系统指示,使用       PLC       软件进行自动化控制。应注意的是,原有电路中的三极管开关电路会受到输出点容量的制约,因此应将其置于中间做为输出电路使用。
       3       无功补偿自控方案比较
       经过上述的一系列分析,可以看出,各类自动补偿方案都有其各自的局限性。其中,传统电子式自动补偿控制方案具有较复杂的电路线路,响应速度较差,运行可靠性不够;而单片机控制下的无功补偿方案在面对外界干扰时的防控能力不足,用于中高压无用功补偿领域时缺乏安全保障。另外,变电站的辐射区域与电       压等级息息相关,等级越高,辐射的范围越大,故障的严重程度也就越大;最后是基于       PLC控制技术的补偿方案,不但组态快捷便利,又极易扩展,运行中会更加可靠,同时又能最大程度地防止干扰。由于其线路比较简单,因此在进行检修时也更加便于操作。因此可以说,基于       PLC       控制技术的无功自动补偿方案是目前所有补偿技术中的最佳方案。
       4       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用于提高电网电压稳定性、提高功率因数以及改善用户电能质量。众所周知,风能是一种清洁能源,但由于风资源的不确定性和风力发电机本身的       运行特性,使风力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是波动的,导致并网功率因数不合格、电压偏差等问题。为解决风电场并网运行存在的电压稳定问题,各个风电场都采取了各种方式来提高风电场并网运行稳定性,但静止无功发生器(SVG)是目前最先进的无功补偿技术,它在风电场的应用极大地补偿了风电的无功功率以及对谐波的动态补偿,提高了风电场电压的稳定性。
       5       结束语:
       总体来说,只有在选择更优化的无功补偿设计方案,才有可能大大降低电网功率因数、减少电能损耗,可以说,这对今后电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这一系列方案进行分析之后,指出基于       PLC       控制技术的无功自动补偿方案具有最为明显的优势,理应成为电力企业的首选方案。
       参考文献:
       [1]尹辉燕,郭伟华,尹威.新型无功补偿自动控制器在大功率索道中的应用[J].       起重运输机械,2010,12:12-17.
       [2]范志铭,赵勇,刘阳.自动无功补偿装置控制器的浅析[J].电气开关,2014,01:1-3+7.
       [3]杨晨,赵波,江东流,周佳,邵桦.低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的设计及应用[J].电工技术,2015,12:30-3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