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生产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8/1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3月第9期   作者:张军
[导读] 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港口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和生产管理水平都取得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张军
        天津津港汇安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 300452

        摘要: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港口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和生产管理水平都取得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港口生产安全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各类原因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现象都时有发生,所以把握正确的特点和规律,深入分析当前港口生产存在的问题,并且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政策,是当前港口生产管理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港口生产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
引言
目前,港口企业安全生产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一是国家对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考核也越来越严格。二是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带来的增量风险和港口存量风险交织叠加,各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三是作业货类多,作业量大,靠泊船型多,人员老龄化严重。四是港口动态化立体交叉作业较多,安全基础相对薄弱,险兆事件时有发生。五是粗放式管理模式依然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理念根深蒂固。六是员工思想和意识难以跟上平安港口、智慧港口的发展要求,安全管理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建立港口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创新技术体系,提升港口企业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一、港口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一)港口生产作业环境存在不安全因素
        目前,随着港口建设的不断发展,港口内货物的生产和装卸也越来越错综复杂,其中包括各种油罐、港区的加油站等一些危险物品,这些危险物品的存在会对港口生产作业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此外,在作业过程中的灯光、设备等无法完全确保符合安全作用的要求,对港口生产造成一定威胁,而且从前些年的数据来说,很大一部分事故的出现都与此有关,所以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港口安全管理队伍有待加强
        完善的管理队伍对于港口安全生产具有很大的作用,如果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在不同的生产模式下,安全管理模式的目标和方法都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要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要有严格的管理机制和执行能力。所以,对于缺乏安全生产管理人才的企业来说,管理不到位对企业安全生产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风险管控不到位,应急能力不足
缺乏针对港口化工园区制定的整体应急预案,个别单位应急预案流于形式,应急处置力量装备缺乏,不具备初起火灾扑救能力,没有针对不同性质的危险化学品准备相应的预案、灭火救援装备和物资,应急救援队伍虽然综合性强,但缺乏针对危险化学品的专业训练、演练,应急能力不能满足化工园区的要求,由此带来安全风险。
二、港口生产安全管理策略
(一)提高领导的安全管理意识
        领导在港口生产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安全生产的关键,所以,领导必须要认识到安全生产的复杂性,要推陈出新,摒弃传统的不适合当下生产的老观念,发展新思想。同时,要根据当下港口安全生产的趋势,正确认识安全和生产之间的重要关系,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增强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宏观预测危险的能力,做一名合格的管理者。此外,在对领导人员进行提升的同时,要加强港区管理人才的培养,对一些年龄较大、专业技术较差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及时进行调整,该退休的退休,该调岗的调岗,要充实一批有责任心,有能力的领导干部,把真正懂技术的专业人才充实到专业的生产队伍中,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解决港区安全生产的问题。
        (二)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由安全行为能力影响因素权重结果可知: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对安全行为能力影响最为显著,这两者也是目前国内企业安全教育最为健全、科学的科目。

虽然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方面的教育资源、体系最为丰富、健全,但是部分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安全教育学时不足、安全教育资料作假等现象。因此,要想切实提高港口装卸作业人员安全行为能力,企业应切实落实国家各级安全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对于安全教育的要求,突出对港口装卸作业人员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教育培训。此外,由于装卸作业人员工作地点较为固定,可通过定期开展安全活动,丰富企业安全文化氛围的方式,提升从业人员安全行为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个人心理、职业心理对安全行为能力影响较小且国内企业对于员工安全心理的教育资源和体系较为匮乏,但是依旧不能忽视员工安全心理变化对于事故发生的作用。因此,企业可采用邀请相应专家开展安全心理教育或提供相关网课学习的方式,进一步增强从业人员安全行为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
        (三)保证规范作业,减少人身伤害
        在工作过程中,尤其是装卸作业这种需要人机密切接触的工作,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机械的安全性能等有很高的要求。在进行作业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生产装卸作业。比如,司机与指挥人员合作时,司机要严格按照指挥人员的信号进行操作,在操作前必须要鸣喇叭,如发现指挥动作不清晰时,司机有权拒绝执行,不得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以防发生危险。同时,对于任何人所表示的紧急停车的信号,司机必须要严格服从,有备无患。只有这样,通过人与设备以及货物的密切配合,交叉作业才能顺利进行,避免事故的发生。
(四)加快港口突发事件应急法治体系建设
        不断完善港口突发事件应急法制体系。依据国家相关法规的修订,结合自身特点与实际,落实相关法规的修订工作,同时研究制定出涉及港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推进责任保险制度,指导港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加大港口生产安全的应急管理执法工作力度,实现应急管理检查制度化和常态化。针对目前港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薄弱环节加大执法力度,及时发现各类隐患和风险并予以排除,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统一设立安全生产监管标准
        全国的各大城市以及中小城镇对于危险品的仓储与管理,需要结合国家的监督与管理的标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在遇到危险品安全事故的过程之中,需要不断的强化各级各部门之间的监管标准,加强协调与沟通,而在设定安全标准的时候,不能出现安全标准的内容重复,不能矛盾。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向其他发达国家取经,不断丰富危险品的标准体系,切实规范危险品的行业发展,标准体系的建立需要贯穿于企业的生产、运营、销售与管理等的各个环节之中。
(六)强化港口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发挥好消防应急队伍的综合应急救援职能,利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规划,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地方政府港口主管部门积极推进辖区内港口危险货物经营单位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大力推动工业园区、开发区等产业聚集区内的港口危险货物经营单位联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小型码头可通过建立兼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应对救援能力不足问题,依据港口行业特点,充分发挥专家在应急管理与救援中的科技支撑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港口的生产安全管理必须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不断健全和完善自身,并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认真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规章制度,同时,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生产情况,落实安全主体责任。要解决港口工作人员思想方面的误区,解决港口生产中存在的一系列不安全的因素,要严格现场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提升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规范作业,同时,建立应急体系,采取科学有效的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和管理手段,尽最大努力减少事故的发生,为港口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强.港口生产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J].船舶物资与市场,2019(05):66+80.
[2]王康.港口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科技风,2018(09):131+133.
[3]肖云杰.港口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7(05):191-192.
[4]彭浩,唐俊雄.港口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水运,2016(11):34.
[5]尚大奎.港口生产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1):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