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泽森
身份证 44522419920820****
摘要:在时代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化妆品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必须品,同时也对其安全性更加重视。许多知名品牌化妆品相继检出含有禁用或限用物质,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而且也给化妆品企业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为减少或避免不断涌现的化妆品质量安全事件,研究人员采用多种分析测试技术,建立了化妆品中化学风险物质的一系列检测方法。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在化妆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代表性的化妆品检测新技术,以期为从事化妆品检测的科研和检验人员提供相关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化妆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
引言
化妆品是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的首选消费品,直接作用于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人体表面,其质量安全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近年来,我国化妆品产业飞速发展,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市场,且增长速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重视化妆品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行业准入门槛偏低,经营者主体安全责任意识淡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国产品牌认可度不高;不合格产品及假冒产品时有检出等。新时期,为广大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全有效的化妆品消费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切实为化妆品产业和人民群众的“美丽事业”保驾护航成为当前化妆品监管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1化妆品的属性界定
我国对化妆品属性的界定要求体现在多项法规条例中,其中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卫生部令[1989]3号)中规定“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口腔黏膜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基于产品进出口通关的需要,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化妆品标签标识管理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7]100号)和《进出口化妆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11]143号)中将化妆品的范畴扩大,增加“牙齿、口腔黏膜、趾甲”三项产品使用部位,而在《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也将施用部位为“牙齿和口腔黏膜”的相关产品纳入其中。
2前处理技术
在化妆品样品实际检测过程中,最耗时的一个步骤就是前处理,同时这一步骤也是检测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着检测的准确性。通常来说,化妆品样品的基质主要由两种物质组成,其中一种是油性原料,另外一种是水分,除这两种主要物质之外还存各种各样的添加成分,总的来说化妆品基质十分复杂,这样在实际检测的过程中就会存在很大的干扰,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前处理技术能够将干扰物去除,从而保证检测的正常进行,最终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化妆品检测前处理技术中,主要包括提取技术和净化技术,以下是对这两种技术及其应用的具体介绍。
2.1超声辅助提取技术
超声辅助提取技术(Ultrasound-assistedextraction,UAE)操作简便,且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提取效率,是提取化妆品中有机组分最为常用的技术手段。常用的提取溶剂包括甲醇、乙腈、乙醇、丙酮、二氯甲烷、四氢呋喃等。超声波是指频率大于20kHz的电磁波,具有波动和能量双重属性,可生成并传递较强能量。作为提取技术,超声波产生的空化效应占据主要方面,该效应包括气泡生成、成长和崩溃过程,即液体在高能量的超声波作用下,会被撕裂成很多小空穴,这些空穴瞬间闭合产生瞬间高压,即空化效应。这种效应可细化各种物质并生成乳浊液,加速样品中的目标成分进入溶剂。
此外,由超声波产生的热效应和机械作用也是其作为提取技术的两项重要依据。检测化妆品中激素(糖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及孕激素等)、抗生素(磺胺类、硝基呋喃类、喹诺酮类及硝基咪唑类等)、防腐剂等物质大多采用该提取技术,并获得了良好的回收率和精密度。
2.2前处理技术中的净化技术
在化妆品检测中常用的净化技术有两种,其中一种是固相萃取技术,另外一种为正己烷脱脂。其中固相萃取技术(SPE)是一种新技术,是液固萃取技术和液相色谱技术的结合。具体应用为:采用填料选择性的吸附化妆品中的组分,一次分离样品和纯化样品,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化妆品样品中基质对检测的干扰。固相萃取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为:操作简单、能够重复检测以及高回收率等。具体来说,固相萃取技术常用于表面活性剂、香豆素类化合物以及违禁药物等的净化过程。以违禁药物为例:先用甲醇后用水活化平衡OasisHLB固相萃取柱之后再上样,用水淋洗后再用甲醇-水进行淋洗,两者剂量均为3mL。
3仪器分析技术
3.1高效液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原理在于不受待测物质挥发性及热稳定性的限制,可有效满足当前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处理的需要。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具备较高处理效率及处理质量,技术应用灵敏度高且应用广泛。该技术可采用色谱柱对待测组分成功分离,并采用紫外检测器及荧光检测器等检测装置进行技术检测,实现对其中有机化合物的定性检测及定量检测。我国对化妆品中的限用或禁用物质加以规定,具体的禁用物质包括464种,紫外线吸附剂24种,以及防腐剂及着色剂物质。这些物质中,非气态有机成分达90%,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目前,该技术是化妆品限用或禁用物质检测中最为常见的技术之一,但该技术的应用也会一定程度上受到基质干扰,可能会导致色谱分析及物质检测中出现干扰峰,难以进行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进而出现假阳性检测结果。因而近年来,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凭借更高的灵敏度及有效性而广泛应用,该技术具备更高的技术灵敏性及选择性,可有效简化实验流程,减少样本前期处理及样本分析所需要消耗的时间,在对亲水性较强、热不稳定化合物进行检测中的应用可起到较好效果。
3.2毛细管电泳技术
毛细管电泳技术属于一种液相分离技术,主要原理为:按照化妆品各组分之间的电泳淌度或者是各组分的分配行为差异进行分离。毛细管电泳技术的优势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以及多种检测模式等。某研究应用大体积进样-pH动态连接-扫集微乳毛细管电泳法进行了强亲脂性多环芳烃中性分子的分离和富集,而且这些强亲脂性多环芳烃中性分子在常规的条件下无法分离,研究结果显示,在30min之内分离完成。根据研究结果可知,毛细管电泳技术能够有效对物质进行灵敏检测,在生物大分子检测中十分适用。但是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化妆品检测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某些化合物的定量重现性比较差,所以说实际的应用范围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结语
国化妆品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快起步、速发展、稳进步三个重要阶段,在新原料使用、基础理论、产品配方和技术要求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革,逐渐升级的化妆品生产工艺、层出不穷的经营业态模式与滞后的法规标准、薄弱的监管效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前化妆品监管的突出问题。因此,提高化妆品质量监管体系的科学性,健全监管部门、市场主体、信息交流机制和相关法规制度,是进一步规范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郑立波,王霞,赵迪.化妆品研发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8,171(4):73-75.
[2]孟宪双,马强,白桦,李文涛,王超.化妆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分析测试学报,2016,35(02):14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