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明
身份证号:21112119870304****
摘要:重视探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水平的提高非常有利,现实意义很强。因此,必须要重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在危险源识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对应的防控策略,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识别;防控策略
引言
近些年,水利水电行业在发展规模上和发展速度上都呈现良好的态势,社会对水利水电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所以国家对水利水电的投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在当前的水利水电在施工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其中质量方面的问题最令人堪忧[1]。因此,相关施工队伍及部门也已经高度重视水利水电施工的安全问题,对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后,识别能够导致产生安全事故的危险源,各施工队伍也在积极寻求防控的措施。
1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在危险源识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相关机制和基础设备不够健全
危险源识别工作是日常安全管理和养护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而想要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管理和养护工作能够落实到位,建立健全的机制、配备质量过关的基础设备是最起码的要求,但是当下很多水利水电工程队伍都达不到这一基础要求。若是基础设备不完善,则会导致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管理和养护不完善,也会影响危险源识别工作的效率。若是基础设备质量不过关,那更会严重影响危险源识别的效果。除此之外,只有基础的设备是远远不够的,想要这些设备能够真正发挥出其各自的作用,还需要工程队伍拿出健全的安全管理和养护机制。但是,许多水利水电工作队伍对相关机制是否健全不够重视,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对各个任务和责任划分不够清晰明确,当危险源识别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大家往往会“踢皮球”,很难找到真正应该负有责任的那个人[2]。除此之外,危险源识别后的补救措施不够及时,这一现象也十分常见,这是当下严重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安全质量的一个重大问题,主要表现在对老化设备和故障设备的维修不及时,明明很多地方都已经出现老化、渗漏和堵塞等现象了,相关部门却还拿不出更好的解决方案,甚至找不到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这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1.2 缺乏先进的危险源识别技术
在对危险源进行类别划分之后,关键的工作就是对其进行识别。而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进行识别,不仅要有制度和设备,最核心的是危险源识别技术。但是,现在很多水利水电工程队伍就是缺乏这样的先进技术。因此,在危险源识别工作中存在识别不准确或者是不全面的弊端,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而是许多水利水电工程队伍都存在的。可见,我国各水利水电工程队伍在技术这一方面还需要花费更多的心血。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的防控对策
2.1 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树立风险意识
想要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危险源识别工作能够落到实处,首先就要树立起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日常管理和养护的风险意识,因为意识一旦树立起来,后续的危险源识别工作才能够更好地落到实处。其中风险意识是最紧要的,要注意周边环境、当地气候温度、自然灾害、人为活动等给水利水电工程带来的风险[3]。还要有考察意识,在确保将外在因素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降到最低的前提下,再开展一系列的安全保障活动。除了思想上重视之外,水利水电工程队伍还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危险源的整合与应对。许多水利水电工程队伍已经将安全管理和危险源识别作为核心性内容,并且增强队伍内对危险的应对能力。在识别到危险源时,工作人员要能够对其进行控制或者是转移。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减少队伍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工程的整体收益。最后,重视分析水利水电工程队伍中危险源的特点。工程内的环境、机制、技术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都会对危险源的特点造成影响。
2.2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和养护机制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养护机制不健全,相关部门要学习先进水利水电工程队伍的经营模式,完善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管理体系,在了解危险源识别问题的基础上健全养护机制。要敢于摒弃,敢于创新,建立合适的规章制度,使得整个队伍的危险源识别效率更高。当然,安全管理制度和养护机制的建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结合现实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去制定。因此,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安全管理和养护制度,也没有固定不变的危险源识别方法,每个水利水电工程队伍的安全管理制度都是特殊的。
2.3 提高相关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工作人员的素养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管理和养护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工作人员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在危险源识别工作中能够熟知各种操作,这是最低要求。首先,不管是上岗前招聘工作人员,还是对在岗人员素养的提升,都需要进行相关的定期培训。培训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水利水电专业方面,像危险源识别技术的掌握、相关设备的操作、先进理念的辨别等都是需要不断学习的。此外,奖惩机制也是激励工作人员努力工作、热情投入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完善的机制还能使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人员配合更加默契[4]。其次,水利水电工程队伍可以有意识地壮大人才队伍,引进年轻的精英人才。因此,工程队伍就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招聘门槛,考察应聘人才的各方面素质。最后,工作人员要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一个合格的水利水电工作人员不仅仅要专业技术过硬,还需要知法懂法。在识别危险源的工作中,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不仅要合理,还要合法,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的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和养护工作更加有效率、有保障。
2.4 引进先进的危险源识别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中想要进行危险源识别,只有制度和设备是远远不够的,往往那些拥有先进危险源识别技术的队伍才能在工程的建设与发展中抢占先机。许多水利水电工程队伍大力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危险源识别技术,这是十分值得肯定与借鉴的。而引进国外的危险源识别技术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派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海外培训与学习,二是从国外聘请水利水电工程方面的专家。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哪一条途径都需要投入不菲的成本,水利水电工程队伍在进行选择之前需要对成本进行计算和控制。对于哪些成本预算比较低的工程队伍来说,我国的各方面技术进步也是十分可观的,国内的许多技术也能够支撑水利水电工程队伍的危险源识别工作。引进什么样的技术,都需要水利水电工程队伍根据自己队伍的发展进程、队伍特点、成本预算,以及工程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环境特点来决定。
2.5 细化工作环节
首先,在进行危险源识别之前,工作人员先要对施工地进行详细的勘察。重点是分析好所在地的优缺点,尤其是其地形和地质条件产生的促进和阻碍作用;其次,在具体的识别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合理规划好施工所在地的位置以及各枢纽的相关布置工作。如果某一个施工环节已经圆满完成,施工人员就要及时对下一个工作环节进行危险源识别。最后,除了施工所在地的地形特点以外,各流域的供水情况及特点也是施工人员需要详细了解的内容,不同流域的危险源则是不同的。
3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因施工环境较为复杂,安全隐患较大,使得施工安全管理得不到保障。因此,安全管理人员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结合工程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应急方案,拟定应急预案,确保施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最终有效推进水利电力工程的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华莹,何军,赵金城.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危险区域识别及评估方法研究[J].施工技术,2019,48(06):100-104.
[2]袁冬.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识别及安全标志、防护设施设置[J].四川水泥,2018(12):33.
[3]黄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的动态识别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3):249.
[4]杜妮.基于改进LEC法的水利施工现场危险源识别及防控对策[J].吉林水利,2016(04):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