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械定期检验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8/1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3月第9期   作者:刘娇
[导读] 起重机械作为特种设备,其检验需要在高空进行作业,在安全检验的过程中
       刘娇
       北京市延庆区特种设备检测所 北京市延庆区102100
       摘要:起重机械作为特种设备,其检验需要在高空进行作业,在安全检验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安全的隐患以及事故的风险。为了有效的避免检验事故的产生,检验人员不仅应该严格遵守起重设备检验的有关规程实行检验,而且还需要对现场检验时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充分认知,从而保证检验的安全进行。本文根据起重检规有关要求,并联系检验现场具体情况,对起重机械检验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介绍与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预防事故发生的对策。
       关键词:起重机械、常见问题
引言
       起重机械是工业生产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特种设备之一,由于其组成件多,结构复杂蕴藏着许多危险因素,极易发生事故而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在起重机械的使用和检验过程中,如果不严格遵守起重机械的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及标准的要求,就容易导致事故问题的出现。下面就通过资料及外观检查、机械安全、电气安全等三大方面来分析起重机械检验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资料及外观检查
       1.1使用单位没有自检记录
       根据现行标准,TSGQ7015—2016《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以下简称《定检规》)的要求,其第二条规定起重机械的定期检验是首先在使用单位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自行检查的基础上,再由经国家质检总局(现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核准的具备相应检验资质的检验机构按照一定的检验周期进行检验;其第六条要求使用单位对向检验机构提供的资料的正确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而检验机构则要求对检验结论负责。原TSGQ7015—2008《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第七条:使用单位对维保和自检的工作质量负责,检验机构对所承担的检验工作质量和检验结论的正确性、真实性负责。与2008版《定检规》相比2016版《定检规》突出检验结论,即主要进行的是验证性检验,这样规定更加突出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相呼应。使用单位在安装(包括新装、移装)、改造、重大修理过程中,一般会提供自检记录,而在定期检验中,检验人员一般不要求使用单位提供自检记录,而且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很少有能够完全按照定检规的要求能够提供检验记录的。建议 : 在对起重机械定期检验时,检验人员应要求受检单位提供起重机械自检记录,并从严审查,使其形成习惯[1]。
       1.2使用单位没有把登记标志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要求,使用单位应在使用前或最晚于投入使用后30日内办理使用登记,并取得使用登记证书,使用登记标志应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TSG 08—2017《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也大篇幅地描述了使用登记的相关要求,明确了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和使用登记标志的管理职责。根据《定检规》中对资料审查项的要求,检验人员应根据使用单位所提供的技术资料,要审查使用登记证和上次的检验报告,这些应在检验的原始记录的检验项目中体现。《定检规》仅仅提出技术资料审查,对登记标志应当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没有要求,导致使用单位没有张贴登记标志(包括检验合格标志),如果从严要求使用单位将使用登记标志置于起重机械的显著位置,对于使用单位对该起重机械的日常巡查和核对也是一种有力的督促,同时对所要找的设备也更容易查找。
       1.3构件体大量多,检查维保困难
       起重机械在不断向大型化发展。目前国内最大的起重机械单台起重量已达千吨级,其高度、跨度、占地面积均达到庞大的程度。大型起重机械因其高度而存在人力无法检查到的部位,如门式起重机大梁外侧焊缝等。

悬臂式起重机悬臂部分主要焊缝、滑轮、轴承等的检查维保需要管理人员攀爬阶梯进行高空作业,有时还需要携带工具、润滑油等,不便系挂安全带,危险系数高。大型起重机械零部件众多,即使年检也无法做到全面细致的检查,且一次全面检查周期较长、工作量大,对生产计划影响较大。
2起重机械技术保障措施
       2.1高度2    m 以上的直梯护圈
       TSGQ7016— 2016《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规则》C5.2 通道与平台、梯子和栏杆 : 检查通向起重机械通道、起重机械上的通道、平台、梯子和栏杆是否符合GB 6067.1—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 1 部分 : 总则》中3.6 ~ 3.8的要求。那么根据GB 6067.1—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 : 总则》中 3.7 对扶梯和直梯有如下要求:对于高度差超过 0.5 m 的通行路径,应做成斜梯或直梯;高度不超过2 m的垂直面上(例如桥架主梁的走台与端梁之间),可以设踏脚板,踏脚板两侧应设有扶手。对于斜梯和直梯的设置,规程中也做了相应要求。1)对于斜梯的制作要求:倾斜角一般不宜超过65°,特殊情况下不得超过75°(如果超过 75°,则按以下直梯的要求制作)。为保障安全,防止坠落,规程还要求对斜梯的两侧应设置栏杆,主要斜梯的栏杆间距应≥ 0.6m 其他扶梯可以≥ 0.5m。当所设置的斜梯的一侧靠墙壁时,只需在另外一侧设置高度≥1m的栏杆。梯级不能太窄,其净宽度应≥ 0.32m。梯级踏板表面应有足够的摩擦系数以防止滑倒。2)对直梯的要求:两侧撑杆的间距应≥0.40 m,两侧撑杆之间梯级宽度应≥0.30 m,梯级离开固定结构件至少应为 0.15 m。高度 2 m 以上的直梯应有护圈,护圈从 2.0 m 高度起开始安装。为保证护圈的刚度,相邻护圈之间应由 3~5 根间隔布置的纵向板条相互串联,并保证至少有一根板条正对着直梯的垂直中心线。相邻护圈之间的距离:当护圈设置3根纵向板条时,不应大于 0.9 m,当护圈设置5根纵向板条时,不应大于1.5 m。现场检验中,部分通用门、桥式起重机的登机楼梯属于高度差超过2 m的直梯,而没有安装护圈。建议:检验时应按照标准要求,加装护圈。
        2.2研发结构健康实时监控系统
       大型起重机械的金属结构健康检测、钢丝绳无损检测技术等已较为成熟,但目前以定期检测形式实施,对于高负荷、高频次运转使用的大型起重机械是不够的。建议利用现有检测技术,研发大型起重机械金属结构、关键部件的实时健康检测系统,通过实时监控及时发现生产、运行中的健康问题,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供预防性维护方案,同时为生产计划和使用计划的调整提供高效合理的方案。
       2.3健全质量监督体系
       目前,多数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体系,为了确保机械设备安装质量,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首先应该设置专门的监督机构,针对机械设备的安装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与管理;其次应该确保监督工作的有效性,既要确保安装质量监督工作到位,还应该保证对安装施工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最后需要将全面的监督工作落到实处,除了监督各个安装施工环节,还需要从全局对质量进行监督,确保机械设备的安装符合质量标准。
结束语
       综上所述,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检验需要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检验人员应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充分认识检验过程中存在的坠落伤害、机械伤害、电气伤害以及其他伤害等危险源,在检验过程中严格依照安全技术规范和作业指导书来操作,在工作时要配备专业的工具和防护装置,并且做好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工作,确保起重机械检验工作安全、顺利的完成。
参考文献:
[1]江伟,刘宏伟.起重机械检验现场的危险源分析与防控[J].特种设备安全技术,2021(03):39-40.
[2]李莹,陈序.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系统可靠性设计[J].起重运输机械,2021(08):42-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   ...
•   ...
•   ...
•   ...
•   ...
•   ...
•   ...
•   ...
•   浅议...
•     ...
•   ...
•   ...
•   ...
•   ...
•   ...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