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泽荣
广州环境管理体系评估咨询中心 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提升,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资源不足等问题愈发严重,生态环境严重失衡,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需结合水土保持的方式来减缓水土流失,建立健全完善的水土保持体系,因此,笔者就水土保持现状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进行分析探究,并提出相关手段措施,确保水土保持工作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水土流失
引言
水土保持是相对于水土流失而言的,水土流失是指土壤侵蚀造成陆地表面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而水土保持则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近年来,我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在国家日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合理规划了不同的功能区,并对水土保持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水土保持功能”这一术语已经在我国出现多年,科学地评价水土保持功能已经成为目前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相关人员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时,需要对水土保持功能更加重视,在水土保持区划中合理应用水土保持功能,就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最大化的支持。
1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1.1净化空气
净化空气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当前不断的工业污染物排放对空气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几乎无法避免,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因此需要针对这种情况进行科学的管理。随着如今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开展,这对于空气净化有很大的益处,还能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地球的主要碳库是森林,不仅可以释放大量氧气,还能吸收二氧化碳,而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能够净化空气,促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同时森林还可以通过吸收空气中是有害物质改善空气质量美化环境。
1.2保持水资源
针对于水土保持区划工作来说,需要对水资源保持方面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考虑,减少水土流失,以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持作用,改善自然环境,为人们提供适宜的生活空间。可以运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实现水土保持的生态服务功能,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水土流失的具体情况有明确的了解,确保所选择的工作方式符合具体实际。例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生态服务方面的功能发挥到最大,以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农作物自身具备非常强大的功能,但是在保水量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最终所形成的截流水量也会有明显的不同,对此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地区农业发展情况选择合理的农作物,提高水资源保有量。
1.3涵养水源
人类的生命之源就是水,水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维持人类生活的基础物质,但目前我国水资源极度匮乏,这一重要问题无法忽视,所以保护水资源成为我国保持水土工作的重要课题。至于森林有涵养水源的能力,是因为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其根部会吸收地下水分储藏水分,变地面径流为地下径流,同时在发生洪涝灾害时,森林能大幅度减缓水流速度,削减洪峰,另外不仅能降低灾害影响,还能吸收水分,在枯水期避河流干涸,保持水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因此,科学的退耕还林保持水土能够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
1.4固碳释氧
在具体应用水土保持功能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对固碳释氧有明确的了解和认知,水土保持可以有效促进固碳释氧作用的提高,需要合理发挥验证的作用。只有将水土保持工作落实在实处,才能使大气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主要就是因为水土保持可以进一步增加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合理控制二氧化碳,对原有的生产方式进行全面的创新,使生产工作更加具备生态性,从而对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保护,使水土保持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2水土保持治理策略
2.1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是水土保持工作最广阔的基础
水土资源是自然环境中最重要的资源,水土流失必然会造成水土资源的破坏,增加水土资源的保护难度,水土流失问题涉及很多复杂问题,保护水土资源必须有一个基础和前提。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可持续发展战略举措,由于气候的变化,很多地方出现了极端天气,极端天气会带来更大的水土流失问题,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另外气候还影响到了水文状况的变化,一些地方的水资源变得更加贫乏,而有的地方水资源显得过多,这样就容易诱发水土流失问题;特别是在半干旱地区,水土流失会降低植被覆盖度,增加水土流失量,造成河流下游泥沙淤积,最终引发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立足宏观进行的规划,规划效果也影响着水土流失问题的解决。因此,可以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使水土流失治理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2.2提升综合治理水准
随着经济发展的进步,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和水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必须得到解决,环境不能被无限制的破坏,提高治理能力需要与现今的科学发展相结合。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结合治理环境的实际情况,这样才会更好的提高环境治理能力。因此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地情形选择结合国外优秀的管理经验,并用现代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来制定符合真实情况的保持水土方法。另外政府机构还要大量引进专业人才到当地做探究,以专业人才的探究成果为基础,进一步使用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专业人员的水准是治理效果如何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加强专业人员培训,使得他们加强对于先进方法技术的了解,并可以熟练掌握,还需不断扩大优秀人才的引进计划,不断完善人才队伍的建设。
2.3草地补播
草地补播指的是在草层中播撒有价值、适应能力强、抗虫性的优质牧草中,便于加强草层中植被的成分、种类及土地占用面积,提升草场植物质量和产量,将空余的土地资源合运用。国内外针对自然草场的偿播措施极度重视,我国北部草场在春季、冬季时,因干旱风暴较大,会形成极具破坏力的自然气候。秋季极易引发风暴灾难,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做好预防措施,应在草场上栽成纵横交叉的网状防护网用来阻挡风沙,削减风暴,防止继续破坏草场自然环境,降低地面空气和土壤干燥程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流失、植物蒸腾,适当调节周围地域的地面温度、空气湿度,完善保护区域的整体设施条件,使冬季下雪时,避免积雪过多,均匀分布在草场中。
2.4加强城市土资源开发管理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开发区建设过程的水土流失防治,主要禁止随意倾倒建筑渣土和生活垃圾,防治水土流失危害,避免地面裸露、减少淤泥淤积,同时加强对城市周边采石取土、矿山开采清查整顿,要求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进行治理。
3结语
水土保持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具有减少自然灾害、改善土质、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水土保持工作有效进行改善生态环境,国家和有关机构要加大重视程度,充分认识理解水土保持工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管理,全方位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管理体系,加大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投入,保障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落地实施,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生态平衡的进程,提升美化人们生存环境质量,从而推动环境、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晓利,江勇.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10):29-30.
[2]王承海.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3):36.
[3]周魁.水土保持治理中的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J].甘肃农业,2019,000(011):54-55.
[4]王莉.浅谈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及改进措施[J].内蒙古水利,2006(0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