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产品常见质量问题及提高化肥检验准确度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8/1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3月第9期   作者:黄哈巴日
[导读]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因此要增加
       黄哈巴日
       内蒙古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石化中心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因此要增加农业生产,就必须提高相关生产资料的质量。化肥的使用对农业生产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需求。化肥的化学成分对作物的生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有必要严格控制化肥养分的准确性,防止对作物产生不利影响。这就要求提高化肥分析检验的准确性,保证化学成分和含量的准确性,这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化肥;质量问题;分析检验;准确度;
       分析化肥产品常见质量不合格项目(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中微量元素含量、氯离子含量、pH值、粒度、水分)原因及其危害。从采样、称样量、检验人员综合水平及仪器准确度方面介绍提高化肥检验准确度的方法。
       一、提升化肥分析检验准确度的必要性
       社会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化肥作为提高农业生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我国粮食产量。从目前情况看,化肥的使用并没有给农产品质量以及产量带来明显的增多。根据相关调查,化肥质量无法达到实际需求的标准,特别是复合肥料很难满足需求。化学肥料使用主要目的是增加产量从而获得更大的效益,但是如果采用低质量化肥,反而会起到副作用影响产量。提升化肥分析检验准确度,不仅可以提升农业产量,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对化肥成分进行分析、检验,可以进一步明确其质量,通过质量等级判定,对没有达标的质量化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严格要求其质量,从而提升化肥产品质量。准确度是检验化肥的重要标准,所以提高化肥质量的关键部分就是提升其准确度。从企业角度而言,在化肥产品质量得到提升的同时也促使企业产品质量得到保证,很好的推动企业品牌效益,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化肥产品常见质量不合格项目分析
       1.总养分含量不合格原因及危害。肥料中总氮、有效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含量之和称为总养分含量。总养分含量与肥料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关,有些企业在肥料生产过程中故意减少养分含量来获取最大利益。施用总养分含量不合格的肥料,将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达不到预期的增产效果,造成农民年收入减少,作物品质降低。
       2.单养分含量不合格原因及危害。肥料中总氮、有效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对植物的生长有不同的作用。总氮是无机氮和有机氮的总和,包括有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有机质氮几种存在方式。氮元素是蛋白质、核酸、叶绿素、酶的组成成分之一,是植物生长需要最多的营养元素,它主要以铵态氮和硝态氮两种无机氮形式被植物吸收。肥料中总氮不合格会导致植株矮小、根细、枝少等现象。磷是植物发芽过程必需的营养元素,它可增强植物的抗逆性,促进根茎的生长,提高果实的口感等。肥料中的钾元素能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对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氧化钾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功能是促进酶的活化作用,促进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的运输。针对不同土壤环境和农作物品种设计合理的单养分配比,不但可以更好地发挥每个养分的作用,满足作物生长的不同需求,还能够防止过量施用肥料导致养分流失到环境中,给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单养分含量也是肥料产品的重要技术指标。导致单养分含量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1)企业使用养分含量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原料;(2)生产工艺落后,在肥料生产过程中部分养分损失,包装袋标注的三元肥变成了二元肥;(3)由于氮、磷、钾3种单养分的价格差异,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故意加大单价低的养分量,减少单价高的养分量,虽然产品中总养分含量合格,但是单养分含量依然不合格。
       3.有机质含量不合格原因。有机质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能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保水性、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动。

土壤微生物可以将有机质分解为无机养分供作物吸收,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腐植酸有刺激作物生长发育的作用。对于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有机肥料、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来说,有机质就是产品的主要养分指标。
       4.中微量元素含量不合格危害。中量元素含量是指水溶肥料中钙、镁元素的含量之和。中量元素含量达不到标准规定值,会降低植物抗病能力,作物易倒伏,果实发育不良,从而导致农作物减产。微量元素含量是指水溶肥料中铜、铁、锰、锌、硼、钼元素的含量之和。虽然植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量小,但缺乏微量元素,会使植物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微量元素含量过高,植物也会中毒。
       5.氯离子含量不合格原因及危害。氯元素是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在一定浓度下可促进作物的生长,但是当浓度过高时会影响植物的生长。肥料氯离子含量超标有多种原因:一是使用了含氯原料(如氯化铵、氯化钾),但未在包装标识中标明;二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含氯原料用量控制不严,过量添加导致其成品氯离子含量超标;三是个别企业对标准掌握不足(按照氯离子含量高低,标准将含氯复混肥料产品分为高氯、中氯、低氯3种规格),对自身产品含氯情况不够了解。对忌氯作物使用了氯含量超标的肥料,易造成作物减产,甚至绝收;长期使用氯含量超标的肥料还会造成土壤酸化,容易激活土壤中的铝、锰等元素,毒害农作物,影响农产品品质。
       6.pH值不合格原因及危害。农民在选择化肥时,可根据土壤的酸碱度选择适合的肥料,但若肥料的pH值不合格,会影响酸碱敏感作物对养分的吸收。生产企业对原料或工艺把关不严,使用了游离酸含量超标的原料,或原料配比不合理,均会导致肥料pH值不合格。过酸或过碱的肥料在使用过程中会对幼苗造成伤害。
       7.粒度不合格原因及危害。化肥的粒度是化肥质量的重要指标。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造粒均匀,工艺成熟,利于机械化操作,施用后,还可起到缓释作用,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肥料粒度不合格将影响肥料的储存、使用。而个别企业对标准中粒度指标缺乏重视,生产过程控制不严,导致产品不合格。
       8.水含量不合格原因及危害。水含量高会影响肥料的物理性能,易造成结块,导致施用不便。水含量不合格主要原因是干燥工序操作不当。例如,干燥时间短,离心机推料快慢程度不合理,储存仓库环境潮湿,通风不达标,运输保管条件不当,包装袋密封不好等方面也会导致肥料产品水含量高。
       三、提高化肥检验准确度的方法
       1.化肥正确采样、抽样。选用专门的采样工具,抽样基于样品的随机性和均匀性,使样品有代表性。
       2.增加称样量来降低检验误差。增加称样量可以使有效成分增多,减少化肥中杂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化肥中杂质对磷和钾检测中沉淀质量以及氮元素检测的滴定都有影响,且电子天平自身存在系统误差,因此,增加称样量可以减少相对误差。
       3.提升检验人员综合水平。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实验能力和责任心,做到对数据负责。对可疑数据进行分析,也可通过进行不同检验人员同实验数据比对或是相同人员多次平行实验提高检测准确度。
       4.选用高精密度仪器。引入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的仪器及玻璃器皿,减少环境和人员操作带来的系统误差和人员操作误差,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度。
       总之,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化肥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农业增产。因此,需要全面提升化肥分析检测准确度,满足农业发展需求。提升化肥分析检验的准确度可以实现现代农业高效生产的发展目标,但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需要化肥生产企业以及分析检测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追求卓越的精神去提升工作精准度,进而提升化肥质量,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萍.提高化肥分析检验准确度方法的探讨.2019.
       [2]王红艳.关于化肥产品常见质量问题及提高化肥检验准确度的方法.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