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军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消防救援大队 616550
摘 要:建设良好的农村消防环境,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当今农村消防事业发展缓慢,与农村整体发展还不相适应。对农村来说,关系到其安全与稳定的最大问题是火灾,由于历史遗留的火灾隐患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新的火灾隐患并存,如何针对农村的火灾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消防处置对策己经刻不容缓。目前,我国有关农村消防的研究不少,但是农村消防研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因此对农村消防工作的研究应该因地制宜。本文以凉山农村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工作期间的调研,介绍凉山农村的消防现状,分析其火灾特点,结合笔者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出了一系列的预防与处置对策,并就其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重点对凉山农村的处置要则提出了个人的一些观点。当地政府可根据本论文研究结论,有所借鉴,做好凉山农村的基础性消防工作。
关键词:消防; 凉山; 火灾特点; 处置对策
1 绪论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省的21个地级行政区之一。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北起大渡河与雅安市、甘孜州接壤,南至金沙江与云南省相望,东临云南省昭通市和四川省宜宾市、乐山市,西连甘孜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高,南部低;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地。全州6.04万平方公里,下辖2个县级市,14个县,1个自治县;2018年末户籍人口529.94万人。凉山自古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其中“彝族火把节”是国务院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申报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山彝族自治州土地贫瘠,经济发展滞后,消防基础力量薄弱,全境多山地,主要以横断山脉为主,山川南北纵列,岭谷相对高度1000―3000米,最低海拔达625米,最高海拔4791米。”,凉山彝族自治州气候多样,县与县之间气候相差极大,交通不便,县与县之间多为一条独路相通。自然灾害复杂多样,冬春防火,夏秋防汛,全年防地震,应急救援形势严峻。
凉山彝族自治州仅在西昌市设有3个消防救援站,会理市设有1个消防救援站,其余县只在县城设有一个专职消防队,而最偏远的农村,离各县的消防队都有好几十公里,加之山路崎岖,大多地方车程在5个小时以上,部分地方消防车无法到达,且水源奇缺。近年来,随着凉山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抢险救援事件呈多发趋势,给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据统计,2018年至2021年,农村火灾在已调查火灾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财产损失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2 凉山农村消防现状
2.1 群众消防安全意识薄弱
凉山农村人口众多,主要以彝族为主,还有汉族、藏族、蒙古族、傈僳族、回族、纳西族、苗族等14个民族。群众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多数人以彝话为主要语言,大部份老人听不懂普通话。农民群众特别是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消防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防灾避灾常识匮乏,不知火警电话号码,不懂初期火灾的扑救。不少农民以为消防队救火要收费,导致火灾后不敢报火警而造成火灾蔓延扩大。同时也由于生产生活习惯养成,彝人尚火,自古就有彝人“生在火塘边、长在火塘边、死在火塘边”的说法。柴草垛乱堆乱放、烟囱多年不检修、电气线路老化不及时检查更换等安全隐患普遍存在。同时,由于受到居住分散偏远和农村消防管理人员缺乏等因素影响,多数群众不了解消防工作。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独居老人增多、留守妇女儿童的比例提高,这些弱势群体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加之守旧的风俗习惯, “送菩萨”等迷信活动用火引发火灾的风险升高,偏僻的农村地区的消防工作还未起步,群众无法及时获得消防知识、消防新闻和最新的消防动态,群众的消防安全技能和消防安全意识更是无从谈起。
2.2 缺乏消防基础设施
凉山大部分农村距离河流、湖泊远,不利于调集成为消防水源,村宅附近几乎没有能够常年蓄水并消防取用的水塘、水池,水源极缺。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基础消防设施落实不到位、灭火器材严重配备不足。有的乡镇连一个消火栓都没有安装,而一些已经安装了消火栓的农村乡镇又普遍存在着水压偏低、数量不足、枯水季节缺水断水等现象。乡镇没有设置消防车取水设施,直接影响消防队在农村灭火工作中的取水问题。
2.3 消防组织不健全
由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编制有限,主要集中在凉山州经济条件较好的西昌和会理,过去一段时期,农村消防工作几乎处于失控漏管状态。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了各级政府和行业部门的消防安全责任和义务,从政策层面上解决了农村消防监管工作主体问题。但是由于基层人员紧张,工作量杂而繁多,主要精力集中在乡镇社会面单位,很少过问村组消防工作。同时由于劳动力大量输出,农村消防组织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2.4依山而建,易引发山火。
凉山属于典型的山区,凉山农村的建筑大都依山而建,建在半山腰或者山顶,依山而建是凉山农村的一大特点,在民房的背后就是连绵起伏的山峰,一旦发生民房火灾,很容易蔓延上去,形成森林火灾,给火灾扑救带来更大的困难,同时森林火灾也严重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 凉山农村火灾特点
3.1 建筑构件多为土木结构、受火后易发生坍塌
凉山农村建筑主要为砖瓦结构,用水泥砖堆成墙,屋顶以瓦片为盖,堆积的生活物资较多,抵抗火灾的能力差。一旦起火后,火灾迅速发展蔓延,形成立体猛烈燃烧,相当容易坍塌。而且在扑救火灾的过程当中,一旦用直流水枪去扑救,就会加快坍塌的速度。
3.2交通不便,消防取水困难
凉山的农村大多位于比较偏僻的山沟内,远离消防队,山路特别崎岖难行,且多为孤路,交通不便,公路只能通到乡镇,而到农村的道路大多不具备消防车同行条件,严重地阻碍了消防队进行火灾扑救。另外,通往农村的道路都是比较狭窄,消防队常常会面临着大车进不去,小车水不够的现象。即使车辆进入的话,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消防车停车困难,而且在水源利用上也存在着很大问题。据以上所述情况,贻误战机,消防队不能在火灾的初起阶段赶到火场扑灭火灾,往往使小火变成大火,造成大的经济损失。
3.3 封建迷信成风,火灾居高不下
受民族文化、历史、地理、教育程度等客观条件制约,凉山人的农村文化和风俗中,都少不了“火”字,“火把节”是凉山地区的著名民俗文化。“毕摩文化”,“请神送菩萨”文化更是离不开火,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
3.4 无防火间距,容易形成“火烧联营”
由于凉山农村经济条件有限和当地农村建筑风俗等因素,农村建筑没有进行合理规划,亲朋好友倾向于毗邻而居,并没有考虑防火间距、消防通道等问题,且大多数农村建筑为砖瓦结构,联片建造,整个村寨连成一片,耐火等级低,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形成火烧“联营”之势,危害性极大。
3.5 电线老化,私搭乱接严重
据调查发现,凉山地区农村大部分的电气线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敷设的,由于年代久远,电线已陈旧老化,绝缘破损严重;农村群众安全用电常识往往比较缺乏,电线乱拉乱接、接头松动等现象严重;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家庭用电设备增多,造成电线过负荷现象严重;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有不合格的电器设备大量使用;这些因素都极易造成电气火灾。
4 凉山农村消防工作处置对策
4.1 编制农村消防规划
编制消防规划是确保消防工作长期有效开展的前提。各级政府在制定部署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应听取消防机构的意见,把农村消防规划纳入到人居环境治理、乡村道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人畜饮水工程、能源建设、农村信息化、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乡镇文化馆和村文化室建设、文明村镇评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范畴内。
应以村委会成员为主,逐步建立义务消防队伍,由村支书或村长任组长,形成以城区消防队为主力,以村级义务消防队为先锋的凉山农村消防力量。同时可吸纳退伍军人特别是消防退伍军人加入村消防队,利用退伍消防员丰富的消防知识,来进一步完善村里消防工作。一旦发生火灾,村义务消防队可先行出击,迅速赶赴现场进行火灾扑救,并及时报警,做到出警早、灭火快、损失小。
4.2 加强消防宣传教育
加强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可以中小学生为突破口,间接把消防安全教育引入农村。并且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使他们从小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识,起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农村的效果。通过组织青少年消防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消防、用消防的热情,形成“一校带一村、一生带一户”的传帮机制。将消防宣传教育纳入学生的必读课中,与学校协调编印《中小学生消防安全知识手册》,免费发放给农村各中小学。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消防演讲比赛、消防征文比赛等知识性、趣味性活动,使学生从小受到消防安全教育。
4.3加大凉山地区消防经费和装备帮扶
凉山地区刚完成脱贫攻坚战,正在迈向乡村振兴的路途上,且本地经济力量较为薄弱,可投入消防工作的经费有限,导致消防救援队伍力量发展参差不齐。建议经济发达地区加大消防经费或者消防装备帮扶力度,切实提高凉山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水平,为防止因灾致贫,因火返贫提供坚强保障。
4.4 建设农村消防设施
4.3.1 建设集水池或集水塔
凉山大部份农村的水源奇缺,且比较分散,在取用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建议充分利用山泉水等天然水源,建设集水池或集水桶。集水池和集水桶,可以在为村民提供生活用水的同时,也可作为消防用水,在一定情况下解决扑救火灾之用。
4.3.2配置手抬机动泵
村、组配置手抬机动泵,手抬机动泵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移动、吸水机动性强,灭火效能好的特点,建议各个村庄配置手抬机动消防泵,在村民充分掌握使用、维护保养的基础上,有利于扑救初期火灾,提升农村的火灾扑救能力。
4.3.4 设立消防取水点
鉴于凉山农村消防水源利用难度大的问题,应规划在乡镇地区建立消防取水点。如在有市政水源的地方建设地上消火栓,或在农村靠近河流的地方,建设坚固的供消防车停放的取水平台,为消防车取水创造有利条件。
5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凉山农村的火灾特点,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针对其火灾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的预防与处置对策,主要内容包括:
(1)编制农村消防规划,成立义务消防组织。
(2)采取以中小学生为教育突破口的消防宣传。
(3)采取建设集水塔或集水桶、配置小型机动泵、设立消防车取水点的形式,完善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4
[3] 农村防火规范,GB50039-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