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工作治理体系现代化思考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9期   作者: 刘红英
[导读] 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更加重视,
       刘红英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社会治理中心 137400
       摘要: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更加重视,档案治理是档案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要以档案管理为发展的起点,以档案治理为发展的过程,以档案治理现代化为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重点。加快档案管理工作中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档案治理体系,完善档案制度建设。本文主要通过对档案管理工作中治理体系现代化进行思考与研究,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档案管理工作;治理体系;现代化
       在1987年9月5日的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使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明确了档案与档案管理工作的法律地位以及相关权利义务,并规定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组织关系。在1990年10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的实施,更加明确了各级政府、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任务,为构建国家档案治理体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一、档案管理工作与治理体系现代化
(一)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的概念是指采用科学的管理原则与方法管理档案,服务于社会,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相的重要工作。由于“大档案”与“小档案”概念不同,致使档案管理工作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1、广义档案管理工作,也就是“大档案”主要包括档案室工作、档案馆工作、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档案教育工作、档案科学研究工作以及档案出版工作等都属于档案事业。档案事业作为一个集合概念,具有一定的目标性、规模性和系统性,关乎国家行为或国计民生的大事,对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狭义档案管理工作,也就是“小档案”是指档案馆或档案室开展的具体档案业务工作,主要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检索、开发利用等活动,狭义的档案工作指的就是通常所说的档案工作[1]。
(二)档案治理
       档案治理是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档案事业发展中面临的新挑战,需要档案管理部门从理论的层面上明确档案治理的内涵、本质、特征以及功能作用,从而为档案治理研究工作的认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档案治理研究的过程中,部分学者认为,档案治理是基于管理规则之上,共同管理档案事务的活动,其本质则是能够对档案事业中的利益关系进行分析、明确,并在相关权利与职责范围的内尽可能地满足档案治理的利益诉求,其核心目标则是为党管理档案、为国家守护历史、为人民服务。
(三)治理体系现代化
       在我国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向档向治理模式转变,即档案管理工作的内部结构组成部分要结合档案治理的核心理念进行转变,从而实现档案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发展,而现代化发展是国家不断发展主要方向,结合到档案管理发展过程中,就是向档案治理现代化转变的过程。
二、档案管理工作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发展
(一)从档案管理逐渐走向档案治理
       随着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国的档案事业在发展中经历了国家统制阶段下档案事业管理能力的形成、国家管理阶段下的档案事业管理体系的建设、国家治理阶段下的档案事业治理能力的发展三个阶段[2]。

现阶段我国的档案事业正处于第三阶段,档案管理工作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要求相符,因此我国的档案管理事业应不断向档案治理转变,在管理理念上更加注重社会力量,通过共同合作、协商的方式使更多的收益群体不断参与到档案事业的管理中,在管理手段上应摒弃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采用多样且具有弹性的治理机制,在管理过程中逐渐向多元化、互动化的管理过程转变,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合理有序。
(二)从档案治理体系走向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在我国档案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更要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档案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部分,更要使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加快,建立完善的现代化档案制度管理体系,丰富档案馆的信息资源,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具信息化、规范化,增加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三、档案管理工作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具体措施
(一)鼓励多方参与,提升档案治理能力
       国家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是自下而上的过程,而档案治理的过程在于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以多元化的方式激发国家、社会与市场的活力,形成三方积极互动的局面,从而实现档案治理的预期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模式应遵循多元化治理的原则,鼓励多方人员积极参与,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档案治理的工作中。为弥补档案事业发展中面临的社会公众参与程度低于档案事业建设的深度与广度方面的不足之处,应建立完善的社会公众参与档案事业发展的机制,提高社会大众参与档案事业发展的意识,从而提升档案治理的能力。尤其在档案公共服务的质量、档案业务能力、档案系统管理人才方面,要坚持多元化、共同建设、共同协商的原则。摒弃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完善健全的档案治理能力,逐步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发展。
(二)健全档案制度体系,提高档案治理能力
       在档案管理逐渐走向档案治理的过程中,应健全档案制度体系,提高档案制度的执行力,使档案治理的过程中受到相关制度的约束,保证档案行政与公共服务的良性化发展。首先,档案工作部门要严格按照各级领导的带领下,使档案制度的执行与治理效能进一步提高,其中各级领导要起到带头作用,维护制度的权威意识。其次,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要完善并健全档案指导、宣传、保管、执法、数字化等相关制度,使档案工作质量得到提升,为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基础[3]。最后对制定的相关制度要严格执行,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营造良好的档案管理氛围,有利于提高档案治理能力。
(三)迈向档案治理现代化,提升治理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国家档案治理工作提供了科技支持,推动了档案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发展。在现代化技术手段下,我国的档案治理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信息化的治理技术推动着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信息技术与人类的生活逐渐融合,同时也直接影响着档案治理工作。由于信息化的发展,档案数据存储压力较大、业务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之间的融合度较差、档案数据的安全受到威胁,则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可以结合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突破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一方面,在档案部门与数据管理部门之间建立信息化联系,将档案部门直接纳入国家数据管理之中,加强档案数据的安全性,缓解档案数据存储的压力。另一方面,对档案管理的信息技术与管理工具进行及时更新,建立与业务系统相融合的档案管理系统,使档案治理逐渐向现代化发展,加强档案事业管理的技术应用。
结语: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国大部分事业逐渐向信息化、现代化发展,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也逐渐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使档案管理逐步迈向档案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提高档案管理能力,进一步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楠.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档案安全治理论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6):112-113.
[2]邱志鹏,黄天娇,吴雁平.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档案事业管理的新要求[J].档案,2021(04):18-22.
[3]张帆,吴建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档案治理概念体系研究[J].档案学研究,2021(01):23-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