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运行提质增效智能化控制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1/8/1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3月第9期   作者:李雪
[导读]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电力资源的供应。新时代对配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新
         李雪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赤峰供电公司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电力资源的供应。新时代对配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分析了配网运行提质增效的技术方法,讨论了相关智能化控制技术,也讨论了有关云导航控制系统的应用。
         关键词:配网;提质增效;智能化控制;云导航;技术创新
一、配电网的自动化系统组成分析
         1.1主站系统的分析
         针对于配电网的自动化系统来说,主要是通过有效的去利用信息的技术,从而也是对电网系统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相应的结合,使其系统处于在较为完整的状况中,并且10kV配电网的自动化系统主要是剥壳SCADA主站系统和配电网管理系统的DMS等进行有效的组合到一起。对于SCADA主站系统而言主要是能够对其电网系统中的数据做出相应的监督控制,同时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做好数据采集工作,使其可以呈现出比较好的发展趋势。然而针对于DMS系统而言,可以对配网中的各种事情做出相应的整体控制规划。
         1.2兼容性较高
         电网智能化建设工程在施工建设中,其对应的施工技术应用是建立在计算机智能化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之上的,因此其对应的工程施工技术在施工质量的控制中,能够以信息化传输技术进行科学的技术控制,通过这种智能化施工技术的控制保障了电网配电以及电力转化的安全性。同时在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应用管理中,也实现了整体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的兼容性控制。能够按照电网智能化建设中的信息控制,将智能化信息系统和电网运行结合,通过其系统的集中调控,实现了对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性控制,保障了电网信息传输安全。
         1.3自动化的终端分析
         在10kV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进行快速发展的同时,其系统之中的自动化终端对于整个电力系统而言是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终端系统也存在着相应的监控功能,比如可以对其相关的开关闭合情况做出不断的监督控制,同时也是能够对其相应的数据做出一定保护,这样能够使其数据的丢失频率得到逐渐控制。然而在某电压处于在不稳定的状态下也可以及时的进行提醒,从而能够让人们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在此之外这种系统也是存在着自我恢复的功能。
二、配网运行智能化控制技术分析
         配网运行的智能化控制,主要是采用通信网络、传感测量、保护控制、配电自动化、DER并网、故障电流限制等技术,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2.1智能检测
         配网智能检测,可以得到以下数据:①配电实时监测信息;②开关状态;③数据信息的输岀、分析、存储;④通信与传输;⑤自我诊断及修复;⑥故障检测报警等。得益于这些功能,配网运行更加安全稳定,能为检修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而且,配网运行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可对故障进行预警、修复,从而减少维修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2.2自愈功能
         智能检测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保护控制技术的应用,促使配网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配网运行期间,系统能对各项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一旦发生异常能及时发现;通过限制故障电流,进行报警,并将故障区域隔离开。如此,有利于维修人员进行故障排查,降低供电企业的经济损失。得益于自愈功能,配网运行过程中,在停电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更加安全。
         2.3遥测功能
         传统的配电网,电能消耗中在传输过程中,是电力资源浪费的一个重要问题。智能化控制系统中的遥测功能,能合理调配电网负荷,实现标准分组,通过减少电能损耗,优化配网的运行。在遥测功能下,还可以收集用户信息,将异常情况反馈到管理终端上,方便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智能化的对策分析
         3.1优化网络结构
         尽管当前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配电网必须要以微电网的形式进行接入,通过微电网的形式接入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能够极大的提高电力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配电网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选择恰当的接线方式促进网络架构的升级。
         3.2集群设备智能化
         集群设备智能化也是在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中需要重点控制的一项施工建设因素,整个电网工程施工建设中,其对应的智能化施工设备较多,对于不同的设备施工控制需要采用不同的智能化施工技术控制,只有保障了工程施工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控制能够全面性整合,才能将固定区域内的电网建设智能化设备全部实施科学化技术控制。
         3.3建立智能化的配电网管理系统降低配电网线损
         配电网管理系统是配电网进行自动化管理的重要依赖,运用自动化的配电网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提升配电网的工作可靠性和安全性,高效改善配电质量,实现对各个终端的智能供电,并有效降低配电网线损,提升电力系统的社会服务水平。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一代配电网的自动化以SCADA系统为基础,建立配电网各个节点的数据采集库,在对数据库内的数据进行分析后能够智能化与自动化地对配电网管理系统下达指令。优化设计配电网要求优化完善传统管理系统,增加其使用功能,提升其使用性能,促进我国电网建设与日常运营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优化管理降低配电网线损可实现配电网的降损增效,通过升级配电网管理系统,更好地服务电力用户,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保驾护航。
         3.4需要对分布式能源进行接入
         针对于我国的配电网进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其变得智能化,必须要对其接入分布式的能源,对于分布式的能源而言具有着种类比较多,比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同时分布式的能源也是存在着比较多的优点,例如在清洁的前提之下可以使其具有着更加高效的经济效益。在此之外集中供电在负荷进行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传统的设备并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应对,从而将会出现比较多的一些安全问题情况出现,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通过充分的去利用分布式的能源可以更好的促进配电网智能化的发展。
四、配网运行提质增效的技术方法
         4.1技术原理
         配网运行提质增效,离不开电网参数的配置和优化,小的扰动,输出稳态误差,均会影响配网运行的稳定性。基于模糊PID控制技术下,利用谐振控制技术,可以调节配网运行方式,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自适应反馈环节,联合差分进化法,能对模拟输岀进行补偿控制,但成本高、难以保证控制的实时性。因此,选择内环反馈增益调节。
         4.2方法
         (1)控制约束参量。配网运行中,主要采用D"AC逆变器模型,能对输岀功率进行控制。内环控制理论下,要想对配网运行进行控制,就要分析控制约束参量。其中,配网输岀功率系数是Kf,电压分配功能调制系数是Br,并网侧三相电流计是Fm,附加涡流损耗是Ag,电网输岀功率增益是R。
         (2)模。利用控制约束参量建模时,以DC/AC逆变器模型为基础,建成配网的输入输岀结构。此,能形成控制对象模型,通过调整参数来优化控制。
         4.3仿真分析
         要想评价提质增效的结果,可进行仿真实验,利用MATLAB软件平台,配网传输的永磁磁密为1.2?2.3,线圈的磁共振电阻是45!。对电网的输岀功率和效率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输岀功率明显提高,理论值和实际值的匹配度高。
结语:
         综上所述,配网运行中,提速增效成为供电企业的关注重点,关系到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文中介绍了配网运行提质增效的技术方法,介绍了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功能和应用,希望为实际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促进供电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毕志磊.10kV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分析[J].民营科技,2018(12):140.
         [2]金月,王金芹,贺柱.配电网调度可视化系统的设计研究[J].电工技术,2018(20):58-60.
         [3]李明磊.浅谈智能配电网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8(20):2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