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星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农业农村局 河南省周口市466000
摘要:主要针对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分析,结合当下农业发展现状为根据,从玉米常见病虫发生因素,玉米常见病害与防治措施,玉米常见虫害与防治措施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主要目的在于更好的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
1.1茎腐病
造成玉米腐烂的原因有两种:一个是急性的和一个是慢性,急性腐烂类型会在2-3天内枯萎,刮大风以后会增加发病机率。慢性叶子首先在底部感染,然后会一点一点的向上蔓延,叶子会发黄到最后枯萎。如果玉米病情严重了,茎的根部容易腐烂,耳朵下垂, 谷物不成熟。病原体中的病原体越冬并侵害植物的伤口。种子也是一种传播手段。诸如田间高温,空气流通不良以及土壤中过多的水分积累等条件很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加剧。
防治措施:一是,选择种植的玉米种子要抗病力强一些,将种子泡到药中,使药液进入到种子里,随后在播种之前对种子进行包扎。二是,要在种植玉米的田地里适当轮作,连作期不得超过2年。第三是合理地密植,以使田间的农作物适当地集中,空气流通良好。第四是及时清除积水,降低场地湿度。第五,肥料要科学,适量施用氮肥,并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第六,患病的尸体必须从野外移走并及时燃烧。
1.2大小斑病
大的叶斑主要损害叶片,有时会感染鞘和片。基生叶首先发育,然后一点一点蔓延到了上部的叶子,严重时整个植物全部得病。在病害开始时,用水浸润的蓝灰色斑点出现在叶子上,并沿着叶子的静脉蔓延到两端。形状也会发生改变(梭形或者长梭形),中间部位是浅褐色的,边缘部位是深褐色的,最终变成褐色并死亡。
小斑点还会对叶片造成损伤,在发生疾病的早期,只有叶片上有小褐色的半点,并变成具有两层或三层同心圆和褐色边缘的椭圆形病灶。如果降雨多,湿度高,则可能会出现小斑点。低地茂密的耕地,阴凉的土地和持续的耕地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
防治方法:(1)植物抗病杂交。 (2)改进种植技术,控制病因,实行轮作,加强管理,适时播种。 (3)化学防治: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实用百分之五十的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或百分之五十的多菌灵加水稀释7用水以适当浓度的溶液稀释,每周喷洒一次,喷洒2-3次。
1.3青枯病
细菌性枯萎病是整个植物有症状的疾病。症状的高峰是从玉米乳成熟到玉米的蜡的成熟,然后从下部叶片逐渐延伸到上部叶片。在高湿度的田野中,病态植物的症状很明显,很快就会枯萎,当暴露在风中时,茎下部变软变脆。如果解剖茎,然后看茎的底部,就会看到红色病。
防治方法:选择的杂交种要对青枯病有抵抗力,加强对田地间管理,要及时的做排水处理,合理有效施肥,增加玉米抗病性。
1.4纹枯病
患病部位主要在苞叶和叶鞘中,也可能伤害果耳。在发病开始时,症状出现在茎基部的1-2个叶鞘上并逐渐扩散。病变逐渐从椭圆形变成褐色的。如果果穗受损了,云纹斑点就会出现在苞叶上,内茎腐烂并变成褐色。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耐)品种或杂种。在发作开始时,截掉患病的叶子,用二百千克的水喷在0.5 kg的1的井冈霉素,要7-10天的距离喷洒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五百倍液体。
2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病虫害是影响玉米种植的重要因素之一,玉米病虫害不能一概而论,它既包括玉米病害,还包括玉米虫害,这是导致玉米产量降低的两种不同因素,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玉米病害和玉米虫害的种类和区别,从而更好的防治于未然。
2.1玉米大斑病防治措施
玉米种植生长过程中比较普遍的病虫害,玉米叶片呈现水浸状的青灰色斑点是发生初期大斑病的典型症状。大斑病在长时间作用下最初的青灰色斑点就会沿着叶脉两端不断扩展延伸最终形成叶片中心是黄褐色,边缘是褐色的梭形大斑,这种大斑可覆盖到(10-20)cm×(1-3)cm左右的面积范围。如果在空气湿度相对较高的时候,大斑病的侵害面积更广泛,玉米叶片的正反两面会产生大量的灰黑霉层,严重影响着玉米的正常生长。一旦这些病斑连接成片便会造成玉米植株的枯死,使得玉米作物无法健康成长。防治措施:在选择玉米品种时,要选择优良抗病品种;同时,种植的时间要避开种子发病期,并清理干净土壤中的杂草后添加肥料,但肥量要适量,以提高玉米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在玉米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在抽雄后,当田间病株率达30%以上,病叶率达20%时,可选用丙环唑、异菌脲或嘧菌酯防治。
2.2青枯病防治措施
青枯病与大斑病有所不同,青枯病是大部分植物都可能会出现的疾病。当玉米患有青枯病时,玉米的颜色就会变成淡褐色,整棵玉米没有重量,玉米内部干枯,毫无水分,空心触感。青枯病的发病期一般处于玉米的灌浆末期,这个时期内,如果玉米出现青枯病,那么农民将会面临极大的损失。因为,在玉米灌浆末期,青枯病的爆发会使得玉米直接死亡,没有挽回的余地。防治措施:目前,主要用瑞毒蜢锌粉剂稀释后再大面积喷洒玉米。在夏季雨水较多的天气中,喷洒瑞毒蜢锌粉剂后应该注意及时排水,若排水处理不当,瑞毒蜢锌粉剂中的化学物质将流入土壤中,破坏土壤成分;也可用25%的叶枯灵和25%的瑞毒霉粉剂600倍液或58%的瑞毒锰锌粉剂600倍液在喇叭口期喷雾防治;此外,一旦发现有植株感染了青枯病,可用400倍的甲霜灵或500倍的多菌灵灌溉根部,每株植物用量为500mL。
2.3玉米螟防治措施
对于此类虫害的防治,也主要从植物种子的质量方面入手,尽量选择抗病力和生命力较为顽强的种子,若还是感染虫害,便需要借助50%辛硫磷溶液1000倍液等药物进行深入驱虫,此类药物不需要喷洒,直接向植物心叶部分灌入即可。防治措施:首先应选用抗病品种防治玉米螟虫,在种植过程中加强田间管理,一旦发现玉米地有螟虫,首选生物防治,如生物防治效果不佳,可采用化学防治,常见的化学防治方法为在玉米的大喇叭口期浇灌心叶,将辛硫磷颗粒或Bt乳剂100mL和6kg细沙混匀后撒向玉米的心叶上,也可选用虫酰肼或康宽防治。
2.4玉米瘤黑粉病防治措施
瘤黑粉病是玉米的常见病害。玉米感染瘤黑粉病的主要原因有3点。1)种植人员缺少种植经验,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大量施肥,导致玉米含氮量较高,从而感染了瘤黑粉病。2)土壤中存在的瘤黑粉病菌有着一定抗寒性,能够长时间潜伏在土壤里,玉米种植后,会使玉米感染瘤黑粉病。3)玉米种植人员没有对瘤黑粉病进行有效防治。针对以上情况,要重视瘤黑粉病的防治工作。防治措施:种植人员在防治瘤黑粉病时,要及时处理带有瘤黑粉病菌的田地,同时可用15%的三唑酮乳油或辛硫磷药剂拌种,并在玉米叶上进行喷洒三唑酮乳油和辛硫磷药剂,有效防治瘤黑粉病。
结语
做好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玉米种植的发展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加深对常见玉米病虫害的了解,综合利用新技术消灭病虫害,从而实现稳产、优质、高经济效益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玉祥.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23):100.
[2]刘金祥.初探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新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7):132.
[3]李小鹏.浅谈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