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欣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通辽供电公司,内蒙古通辽市,028000
摘要:目前,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迅速,变电站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网的稳定。近些年以来,由于对风险辨识的程度不够,未采取足够的安全措施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各专业对于预防控制风险的重视程序日益上升,安全生产是一切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奠基石。
关键词:变电站;二次设备;检修;风险;控制措施
引言
现阶段电力系统在建设和维护方面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不利于保障电力的正常供应,为了能够确保不同区域电力的正常输配,需要做好对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检修维护。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担着电力系统变压输送的职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是对一次设备运行情况的监测和管理,做好对二次设备的运行管理,才能够确保一次设备性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1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系统特征分析
二次设备系统的特点是:第一,系统高度集成与自动化控制。二次设备系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达到信息无缝对接技术,将控制中心与变电站信息紧密连接。并且电子化采集和智能信息自动化控制,增加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并降低了系统维护难度。第二,在线反馈信息的协同保护作用特点。二次设备系统利用智能信息收集技术将数据信息进行二次整合,至此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系统优化,并且,该系统也在信息高度化集成后,将信息及时向监测机制回馈实时状态和运行状况。在IEC61850标准的普及下,逐渐自动一体化,调试流程较为规范。虽然我国电网研究规划已经不断发展,但是理论支撑仍不足。既要保证智能变电站的发展与建设,也要完善二次设备系统的框架,从而达到设备操作稳步安全运行和采取先进适应的技术调试、维护。
2 变电站的风险类型
二次回路涉及的风险。二次设备涉及的回路包括开入、交流采样、直流采样及控制回路等。(1)开入回路。开入回路用于采集一次、二次设备接入的开关量信号。最常见的风险就是未断开遥信电源空开,由于工作需要将端子排外侧信号线拆出,拆出的线芯裸露在外,极易触碰到屏柜的柜体,导致直流接地,或者人员触碰导致触电。另外,对于主变非电量保护装置,某些非电量开入信号例如压力释放信号,如果误点,会导致主变跳闸。(2)交流采样回路。交流采样回路用于采集间隔的交流电压、电流。最常见的风险就是电压短路、电流开路,导致的结果是烧坏测控或保护装置内部的电流电压小互感器,严重者可能会导致继电保护测试仪,甚至相应的一次电流电压互感器。自动化装置的风险。自动化装置相对二次回路,涉及的风险基本不会造成设备或人身的直接伤害,但对于运行值班人员或者调度监控人员的正常监盘,产生不利影响。(1)测控装置、交换机、同步相量采集装置。常见的风险有二次设备通信中断无法上送相关信号、二次设备误将遥信信号上送至调度或上送的遥测量发生突变进而影响调度主站潮流负荷总量计算等。(2)GPS同步对时装置。GPS同步对时装置用于整个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对时,定检时一般不做具体的试验。但在其他二次设备定检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时间与GPS同步对时装置不一致的情况,需要检查GPS时钟输出信号的正确性。涉及的风险多为操作不当导致GPS同步对时装置输出信号异常或装置失电,导致全站二次设备对时失步,对于对时精度要求较高的装置比如同步相量采集装置的运行,造成带时标遥测数据上送时标异常等风险。
3预防性控制措施
3.1变电站二次设备状态监测技术
首先是对状态数据进行相应的收集,这是对变电站二次设备进行状态监测的第一步,根据收集到的具有准确性、可靠性的工作数据,可以对二次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更好分析和判断,通过利用相应的计算机技术能够降低收集状态数据的复杂性;接着是对状态数据的监测,对于变电站中二次设备的状态数据,通常在传输的过程中采用有线的方式,对于不正常的数据计算机能够发出相应的信号,工作人员也能够及时的知道;然后是对数据的处理,这是二次设备状态监测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当处理过程中结构的范围异常时,系统会根据实际情况自动发出报警的信号;对于变电站系统中的监测模块而言,在对二次设备状态进行监测的过程中,监测系统也能够对传输的数据进行相应的监测,一旦系统监测到异常的情况的出现,就会发出相应的信号。
3.2建立变电站二次设备网络安全防御系统
当前一些智能化的入侵检测产品可以串接在关键路径上,能够对一些攻击性的网络流量进行有效区分和过滤,避免造成损失,该种防护措施是一种主动防护措施,入侵防护系统如果检测到入侵的发生,能够及时中止入侵行为。网络入侵防护系统与传统的防火墙相比较,有着较大的优势,不是简单的传送后发出警报,而是针对入侵行为能够及时中止,网络入侵防护系统是一种主动的防御,能够在第一时间检测到网络异常和病毒的攻击,建立相应的应急系统,能够将风险降到最小。在不同区域建立不同的安全防护,实现不同的安全等级和防护水平,确保对系统的安全防护,防止对系统造成攻击。
3.3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效率继续提升
可以采用设备标准化,推动通信接口的规范化,从而达到设备功能自动化检测并且提供相应的电子化技术,将设备运行的接口采取统一化管理,为智能变电站的智能化发展创造充分条件逐步实现机器人运行维护的智能化水准。二次设备系统的调试内容可以增加模拟量回路的联调检测勘验,并在是测控装置、合并单元和保护等装上确定检测,并结合跨间隔保护,监测其运行状况和条件等内容。
3.4运用网络计划技术规范工作流程
网络计划技术的主要功能是在变电站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及检测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计划控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网络图是对整体检修工序、检修计划进行全面分析、测算及控制的重要部分。它可以精准地计划处各项检修工序所需的时间参数,并对其关键路线进行规划,以达到能够由管理人员及时监控检修工作的效果;同时可以分析网络计划的实际实施效果,对其进行深入优化。在网络计划实施过程中,通过信息反馈,可以掌握修理工作进度。为了缩短变电检修的工期,优化了检修的时间,对于重要线路,可以更改其工作连接方式,变更串联工作为交叉或平行工作。在网络图中,关键工序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视察,可以调整检修工作的开工及持续时间。因此,对于非关键的检修程序,可适当缓慢进展,减少人力资源,加强关键程序的检修工作。网络结构优化过程中,变电检修人员首要需要对线路进行明确的修理。通常情况下,在检修前首先要组织整顿工作流程,审核工作票据,然后提出检修申请。
结语
风险几乎贯穿于所有工作环节,因此风险辨识和预防措施需要适应现场实际工作。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标准的操作规程,明确各工作岗位在进行具体工作时的规范流程以及责任划分;另一方面要通过激励措施引导班组人员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做到对风险的有效辨识,把作业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余国新,邵伟.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维护与管理分析[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21):62-64.
[2]石海涛.强化变电站二次设备运行维护与管理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22):189.
[3]李洪雷.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运行维护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2):5.
[4]于伟城,白瑞,郝伟.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检修处理机制分析探讨[J].山西电力,2012(05):21-23.
[5]李岩,赵立军.智能变电站二次调试方法研究[J].东北电力技术,2012,(12):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