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潇 罗奥
青岛理工大学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逐渐超前化,主要表现在超前消费。本文以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该校大学生参与网贷消费的现状及大学生的收入情况及来源,分析该校大学生进行网贷消费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消除大学生网贷带来的消极影响,正确的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为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心理提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网贷消费;现状
1大学生网贷消费现状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的过程中存在着攀比、随大众、追求时尚等非理性的消费现状。随着我国社会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的全面覆盖,网络消费的便利显得尤为突出,高校生成为了线上消费的主力军。同时各种应用软件推出借贷消费服务,首先比较受欢迎的借贷方式有两种,一是本月消费下月还,二是分期付款;这两种借贷方式对于具有固定收入的人群比较便利,但对于收入不稳定的在校大学生而言,借贷消费有可能对大学生的经济水平造成一定的压力,甚至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消费心理。另外还会有某些不良贷款平台借机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开展贷款业务,对于不熟悉此类业务的大学生而言,是一种经济风险点。
1.1调查样本情况说明
为了了解高校大学生借贷消费的现状,2020年11月通过“问卷星”小程序发放回收网络问卷方式在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总数142份,回收有效问卷142份,回收率100%,并使用Excel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类、分析。本次调查样本中,男生占比86人,女生占比56人,分别占总人数的60.56%和39.44%,具有随机性,符合青岛理工大学(临沂)男女生总人数差异大的现实;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分别占样本总数15.49%、63.38%、14.08%、7.04%,可以看出样本对象年级分布较为均衡,既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1.2大学生参与网贷消费的情况分析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如图1,有50.7%的大学生不参与网贷消费,有49.30%的大学生参与网贷消费,因此得出该校几乎有一半的大学生参与网贷消费,而且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网贷消费。通过图1可以看出,“花呗”网贷消费方式在所有统计的网贷消费方式中位于前列,其次是“京东白条”和“信用卡”,第四名为“借呗”,还有其他借贷消费方式占8.45%。“花呗”类似于信用卡,它是通过计算用户的网购情况、支付方式、信用风险综合考虑来授予用户500-50000不等的消费额度。“花呗”还会诱导你将花呗支付设置为默认支付方式来提升你的信誉积分。
![](/userUpload/01(353).png)
1.3大学生收入情况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的月收入进行统计得出,如图2,该校大学生的月收入在1000-1200元的最多,占总人数的23.94%,月收入在600-1600元的学生人数占86.87%,基本符合普通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月收入低于600元的人数占比为1.41%,平均每日为20元,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仅能满足基本的日常食宿,甚至略有困难,这部分学生的收入来源绝大部分为家庭给予;
![](/userUpload/02(183).png)
通过对大学生的收入来源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如图3,该校大学生的收入来源有94.37%为家庭给予,奖学金占比为32.39%,通过数据来看,该校大学生的收入大部分是由家庭提供,另外奖学金的支持也占一部分比重;依靠贷款或借款维持基本日常生活所需的占比为7.04%。
![](/userUpload/03(152).png)
2分析讨论与对策研究
2.1分析讨论
如今大学生参与网贷消费人数居多,占全部学生的一半比重,参与网贷消费的方式主要为“花呗”,基本上会采用本月消费下月还的借贷方式,选择分期付款的学生较少;学生的月收入基本为600-1600元不等,在满足基本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能够有一些富余,这是由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不少家庭的经济水平得到提升,大部分家庭能够满足孩子的教育支出,仅有少部分学生依然存在经济困难的情况,学校也在通过奖学金和勤工俭学等方式对学生的经济方面提供帮助和支持;大学生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家庭,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存在相似之处,另外一部分的收入来源于奖学金,目前随着国家政策对教育的支持,学生的受教育权利逐渐得到更好的保障,减少学生因为经济条件影响学业的问题出现。
2.2对策研究
通过对该校学生的网贷消费及学生的收入情况进行统计,能得出该校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参与网贷消费,而对于网贷消费的利弊并不完全了解,为帮助大学生理性选择网贷消费,提出以下预防措施。
(1)攀比心理引发大学生网贷消费。由于大学生心智不成熟,未经社会磨练,认知水平正处于提高阶段,容易出现与他人互相攀比的现象,加之大学生容易冲动消费,一旦形成这种思想,网贷消费行为便会增加,当学生的经济出现入不敷出时,就会选择其他途径来获取资金,用来满足个人攀比心理,网贷便成为了最便捷的网贷资金来源,久而久之形成不良消费习惯。
针对此问题采取的措施包含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教育。一是学校应加强学生心理课程的教育,教育学生物质攀比会阻碍自身的发展、增加自身的虚荣心,并且会给身边人带来不舒服的感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用自身的劣势与其他学生的优势相比较,学习他人的优势,同时要发现自身的优势,并发展自身优势;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某些行为有可能源自家长的行为,首先家长需要做好自身榜样作用,同时在发现孩子有攀比心理时正确引导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2)极具诱惑力的互联网消费宣传。互联网环境下的消费宣传非常丰富多样,在校大学生又是网络主力军之一,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的消费信息非常多, 尤其是在情人节、六一八、双十一等电商平台重点打造的消费时期,促销手段及力度等极大的诱导加剧了在校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冲动。[1]
针对此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有,老师应带领学生认识网络贷款中的骗局,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消费氛围,抵制校外不良网贷机构进校宣传。加强社会对网贷企业的管理,禁止夸大宣传,禁止小额贷款公司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禁止非持牌机构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多部门联合发文,直击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贷款问题,旨在守住风险底线,避免过度借贷,正确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2]。
3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消费的蓬勃发展,接触互联网消费的人群年龄在不断减小,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也加入到互联网消费中,大学生是中国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要力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影响深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龙赣媛,蒋宏成,陈佳秀,等.在校大学生超前消费现象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30):89-90.
[2]. 潘铎印.正确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N].山西日报,2021-03-2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