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爱华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技术评价中心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21
摘要:食品质量与安全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备受人们的关注。最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我国经济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人们的物质水平得到了巨大改善,同时对食品提出了多样化需求,这为食品安全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基于此,本文阐述和研究了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现状、困境和策略,希望能为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现状;困境与策略
前言:食品质量安全是食品生产的基本诉求,在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下,随着我国食品生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与电商平台融合,食品市场越来越大,安全风险要素也越来越多,因此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要求也与以往不同。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针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策略展开讨论,共同思考食品安全管理的策略,并且分享给各位同行。
1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困境
1.1食品安全信用缺失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用制度还未完善的社会,然而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信用制度将会在方方面面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社会未来的发展离不开信用制度。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信用制度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失信的代价十分巨大。如果个人信用记录不好,将会导致他失去享受多重福利待遇。企业信用记录不好,将会导致企业失去国家扶持政策,难以可持续发展。我国食品企业出现食品安全事件后,有关信用制度的惩治方法还未出台,究其原因就是我国对食品安全信用制度的重视程度欠缺,一些企业利用了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漏洞,见利忘义,不断沦丧道德底线,为了追求企业利润,伪造食品出厂合格证书。这些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大众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程度。
1.2食品监督力度不够
从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发展轨迹就能看到我国虽然对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众多,但对于食品安全监督方面却仍然有所欠缺,现行的相关食品安全监督机制已经无法适应日益多元化发展的餐饮行业。由于食品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入驻美团、饿了么等网络平台的食品经营商家显著增多。外卖行业的监管是食品安全监管系统的薄弱环节,监管部门重视程度不够高,容易造成监管盲区。同时,外卖食品品种繁多,覆盖面积较广,也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一定难度。
1.3食品检测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
比起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食品检测技术相对滞后,同时中国现阶段市场中出现一些食品添加剂不符合标准的情况,中国的食品检测技术又落后,检测不到这些添加剂,使得检测效果不佳。比如说,震惊全国的“大头娃娃”XX奶粉事件,正是未精准检测添加到乳制品中的三聚氰胺,让商家以假乱真,将蛋白质替换成三聚氰胺,以致造成严峻后果,因此,对于食品检测技术,我们必须加强其创新与研发力度,禁止三无产品出现。
2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2.1全面分析食品危害风险
要做好食品安全质量管理,首先必须要建立起科学的风险防范体系,因为食品的整个制造与销售过程当中,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威胁食品安全的因素。为此首先必须要做好对于食品安全危害的风险分析。例如在开始加工之前,对于原料要做好分析,因为如果首先不做好原材料的成分分析,记录相关信息,后续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很可能无法追溯根源。在加工开始之前,必须要对设备状态、包装材料等做好检查,避免因包装原材料包含有害成分或是设备运行不正常而引发隐患,对于相关信息同样要做好记录,此外在加工完成后的仓储环节、运输环节等各个环节,也都要考虑到风险分析,事先收集充分的数据,才能保证分析的精准性。当前国际上针对食品安全风险预估体系当中,内容主要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与风险信息交流。这三个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能够保证风险预测的精准性更高,有利于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2.2健全食品信用制度
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就是食品的生产企业,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个人利益,抱着侥幸心理,使用低廉变质的原材料以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要想从源头上改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就要通过规章制度和食品安全监管措施来约束企业。通过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大力引导企业自律。政府与行业管理协会进行合理分权,政府要把一些权力下放给行业管理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对行业这种内部化的管制,从而进一步建立对消费者负责任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信息的透明度显得十分重要,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是采取相应措施的重要依据,所以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中还要加强诚信信息公开,实行诚信分类监管。
2.3实行安全市场准入机制
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需要体现出约束性,才能够得到相关机构、部门与人员的重视。特别是在市场越来越大、经营模式愈发多元化的时代,市场秩序也更加难以维持。为了维护社会大众的人身健康与安全,必须要落实食品市场的准入制度,要秉持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基本原则,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必须要严格贯彻国家食品安全的管理法规,无论是对于商家亦或是食品自身,都要设置相应的准入条件,对于不符合准入要求的商家及产品,都要在流入市场前淘汰,否则必然会引发无法预估的隐患。随着市场准入的门槛不断清晰起来,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企业与产品必然会被排除在市场之外,食品安全也自然能够得到保障。
2.4加强食品监督工作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逐渐加大生产企业外购物资质量管控,要求其严格执行外购物资入库检验制度,推动企业对关键原材料及供方目录进行评价、备案。努力增加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频率,提升监督抽查覆盖面,依法引导网络平台主体自律经营,强化销售、使用单位进货验收意识。建立黑白名单制度,约束食品生产企业积极主动自律,做好行政监管,要求相关企业生产过程必须按照市场准入要求执行,对屡次销售、使用不合格外卖食品材料的经营单位依法严格处罚制度。积极倡导商家和消费者选择使用合格规范的食品包装,鼓励社会各界对原料来源不明、产品流向不清的企业进行举报,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
2.5创新食品检验技术种类
目前,在食品加工和生产中采用了诸多检测技术,但这些检测技术尚未得到更新。为全面适应食品生产需要,需全面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创新技术形式,同时这样也能保证食品检测质量。在食品检测中,迫切需要技术支持,必须在满足当前检验任务要求的情况下,创新技术形式,与市场要求全面符合,确保食品可靠性以及安全性。优化技术形式也可以升级以往技术,通过对现有检查技术的分析,我们可以探索并弥补它们的缺点,并继续丰富技能。也有必要应用先进技术,光谱食品检验技术是现阶段的先进技术之一,它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获取数据,并且可以在几秒钟内检验食品。
结束语: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构建,能高效避免中国食品加工企业在生产中产生的食品安全风险,也能保障食品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食品安全新问题的持续产生,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相关政府及部门需要加强构建食品安全管理的标准化体系,进而将食品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尽可能地减少。
参考文献:
[1]孔军平.食品生产管理中的食品安全措施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19(24):11+36.
[2]杜志浩,时洪洋,王军永.食品安全治理的困境、成因与对策——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J].食品工业,2019,40(3):239-243.
[3]王丽慧.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J].农家参谋,2020(11):79.
[4]李昊昕.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食品,2018(19):85-87.
[5]范中伟.食品安全问题和未来发展[J].质量与认证,2019(07):39-40.
[6]范成博.食品安全监管地方立法现状及应对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06):92-94.